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衷肠郁未吐

"衷肠郁未吐"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5 18:43:41


简介: “衷肠郁未吐”出自宋代程公许的《到阙政府以辟郡未下隔封》,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ōng cháng yù wèi tǔ,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出处: 《到阙政府以辟郡未下隔封》
内容:
练纸密衔袖,宫门报隔班。
衷肠郁未吐,殿槛可容攀。
巨用须桴栋,旁搜及蒯菅。
对扬当有日,倾尽不须删。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程公许
诗人介绍: 程公许(?—1251),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州。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说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人。嘉定进士。历官著作郎、起居郎,数论劾史嵩之。后迁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又论劾郑清之。屡遭排挤,官终权刑部尚书。有文才,今存《沧州尘缶编》。
翻译:

《到阙政府以辟郡未下隔封》是宋代程公许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练纸密衔袖,宫门报隔班。
译文:手里紧握着卷起的练纸,向宫门外报告请安。

诗意: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来到政府的大门前,准备进入内部,但却被宫门的班离所隔绝。诗人心怀忧郁,希望能够表达内心的情感。他把练纸紧紧握在手中,期待能够有机会将心中的话语倾诉出来。殿槛高耸,似乎难以攀登,但诗人并不退缩,决心要尽心尽力去表达自己的心声。

赏析: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渴望。诗人使用了富有意象的描写手法,练纸作为一种文书,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诗中的宫门和殿槛隐喻着政府的高门槛和权力的阻碍,但诗人并不气馁,他表示愿意竭尽全力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主张。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坚定和执着,展示了他在困境中仍然追求真理和正义的精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iàn zhǐ mì xián xiù, gōng mén bào gé bān.
练纸密衔袖,宫门报隔班。
zhōng cháng yù wèi tǔ, diàn kǎn kě róng pān.
衷肠郁未吐,殿槛可容攀。
jù yòng xū fú dòng, páng sōu jí kuǎi jiān.
巨用须桴栋,旁搜及蒯菅。
duì yáng dāng yǒu rì, qīng jìn bù xū shān.
对扬当有日,倾尽不须删。
韵脚: 拼音:zhōng cháng yù wèi tǔ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衷 (形声。从衣。中声。本义贴身的内衣) 同本义 衷,里亵衣。--《说文》。段玉裁注亵衣有在外者,衷则在内者也。” 又如衷衣(里衣,内衣);衷服(贴身内衣) 通中”。内心 汝不察吾衷。--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衷怀歉仄(心里感到内疚抱歉);衷言(心里话);衷素(内心真情) 中心,中央 佩,衷之旗也。--《左传·闵公二年》 发命之不衷。--《左传·昭公十六年》 服之不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又如衷正(中正) 姓 衷 贴身穿着;穿在里面 或衷其襦。--《 衷zhōng ⒈贴身的内衣。〈引〉穿在里面的。 ⒉内心由~之言。~心感谢。 ⒊通"中"。中间折~。 ⒋ 衷zhòng 1.适当,恰当。

:肠 (形声。从肉,? 肠子或肠子制成的食品 内心,情怀 肠 cháng(~子)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起消化和吸收作用。又叫肠管。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忧愁。 【肠肥脑满】见【脑满肠肥】。 【肠骨】见【髂骨】。 【肠管】肠。 肠(腸)cháng内脏之一,长管形,分小肠和大肠,对食物起消化、吸收作用断~(〈喻〉异常悲痛)人在天涯。牵~割肚(形容惦念得放不下心)。

:郁 郁夷 郁,右扶风郁夷也。从邑,有声。--《说文》 古地名『置县。在今陕西省陇县西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无刀斧之斫者谓之朴。--《论衡》 又如郁朴(本指没有内核的果实或未加工的木料,借喻缺乏教养的人) 郁 〈形〉 文采美盛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 纷郁郁其远承兮。--《楚辞·九章·思美人》 又如郁郁桓桓(文采明盛、勇武出众的样子) 丰盛 蜜房郁毓被其阜。--左思《蜀都赋》。注盛多也。” 又如郁毓(丰盛的样子);郁 郁yù ⒈茂盛,树木丛生葱~。 ⒉忧愁,愁闷忧~。抑~。 ⒊草木腐臭~气。 ⒋形容香气馥~。 ⒌〈古〉通"燠"。 ⒍ ①有文采文采~ ~。 ②忧愁,愁闷~ ~不乐。 ③香气浓烈岸芷汀兰,~ ~青青(芷一种香草)。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 未wèi ⒈没有,不曾~经许可。闻所~闻。 ⒉不~知。~可厚非。 ⒊在句末〈表〉疑问可以言~(可以说了吗)? ⒋地支第八位。也作次序第八。 ⒌ ⒍

:吐〈动〉 (形声。从口,土声。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 同本义 吐,写也。--《说文》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诗·大雅·焌民》 然我一沫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 血入乎牙,不肯吐口。--韩愈《元和圣德》 机发吐丸。--《后汉书·张衡传》 与风水相吞吐。--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吐气纳元(道家的一种练功修身之法。吐、纳是我国古人的一种养生之术);吐信(吐舌头);吞吐(吞进和吐出);吐沫(吐出沫子);吐茹,吐哺(吐出嘴里食物) 口说,陈说 吐tǔ ⒈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出。~痰入盂。 ⒉说出,发表~露。~辞。该~真情。 ⒊开放,出现棉花~絮了。家蚕~丝了。心喜谈月~。 吐tù呕呕~。上~下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