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T 屯膏一州谁谓宜

"屯膏一州谁谓宜"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04:41:43


简介: “屯膏一州谁谓宜”出自宋代范成大的《送同年朱师古龙图赴潼川》,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ún gāo yī zhōu shuí wèi yí,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出处: 《送同年朱师古龙图赴潼川》
内容:
杏园耆旧如晨星,白头相对眼故青。
奉常礼乐照东蜀,十年清名留汉廷。
蜀人减估天恩厚,高议清阴犹记否?
迩来闻道更蠲除,此段始终君一手。
归见岷峨无愧词,父老笑迎还叹咨。
贾生未可去宣室,屯膏一州谁谓宜
魏阙江湖关出处,招头不用催鸣橹。
遥知梦境尚京尘,哑吒满船闻鲁语。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诗词:《送同年朱师古龙图赴潼川》

杏园耆旧如晨星,
白头相对眼故青。
奉常礼乐照东蜀,
十年清名留汉廷。

蜀人减估天恩厚,
高议清阴犹记否?
迩来闻道更蠲除,
此段始终君一手。

归见岷峨无愧词,
父老笑迎还叹咨。
贾生未可去宣室,
屯膏一州谁谓宜。

魏阙江湖关出处,
招头不用催鸣橹。
遥知梦境尚京尘,
哑吒满船闻鲁语。

中文译文:
杏园中的老友如同晨星一样耀眼,
我们白发相对,眼中有往日的青春回忆。
奉行常礼乐,向东蜀照耀,
十年来的美名留在汉廷中。

蜀地的人们是否减少了对上天的恩宠?
高谈清凉的地方是否还记得?
近来听说更加减轻了负担,
这一切始终是你一手安排的。

回到岷山峨眉,没有辜负你的期望,
老人们笑着迎接,同时又感慨万分。
贾生(指自己)不能去宣室(指当朝的朝廷),
屯蓄富足的这一州,谁说不适宜呢?

魏朝的阙门在江湖之间,
招手就有船夫应答,不需要催促船桨。
遥远地知道梦境仍然是京城的尘土,
即使船上满是哑吒的鲁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范成大写给同年朱师古龙图赴潼川的送别之作。诗中通过描述彼此相对的杏园之景、回忆往昔的友情以及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和思念之情。整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人生的理解和思考。

诗的开头,以杏园耆旧和白头的形象,表达了友情经久不衰的意味,也暗示了诗人和朱师古龙图的年事已高。接着,诗人提到奉行礼乐照耀东蜀的事,表达了朱师古龙图在官场上的清名和贡献。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对朱师古龙图在官场上的遭遇和近况进行了询问和关心,表达了对他的关切和思念之情。诗人称赞朱师古龙图的才华和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岷山峨眉,感叹自己不能去朝廷任职,同时表达了对家乡人民的思念和对朝廷的无奈。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述魏朝的阙门和江湖之间的景象,抒发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梦境中京城的向往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友情、人生和乡愁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和体悟,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和远方的思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ìng yuán qí jiù rú chén xīng, bái tóu xiāng duì yǎn gù qīng.
杏园耆旧如晨星,白头相对眼故青。
fèng cháng lǐ yuè zhào dōng shǔ, shí nián qīng míng liú hàn tíng.
奉常礼乐照东蜀,十年清名留汉廷。
shǔ rén jiǎn gū tiān ēn hòu, gāo yì qīng yīn yóu jì fǒu?
蜀人减估天恩厚,高议清阴犹记否?
ěr lái wén dào gèng juān chú, cǐ duàn shǐ zhōng jūn yī shǒu.
迩来闻道更蠲除,此段始终君一手。
guī jiàn mín é wú kuì cí, fù lǎo xiào yíng hái tàn zī.
归见岷峨无愧词,父老笑迎还叹咨。
jiǎ shēng wèi kě qù xuān shì, tún gāo yī zhōu shuí wèi yí.
贾生未可去宣室,屯膏一州谁谓宜。
wèi quē jiāng hú guān chū chù, zhāo tóu bù yòng cuī míng lǔ.
魏阙江湖关出处,招头不用催鸣橹。
yáo zhī mèng jìng shàng jīng chén, yǎ zhā mǎn chuán wén lǔ yǔ.
遥知梦境尚京尘,哑吒满船闻鲁语。
韵脚: 拼音:tún gāo yī zhōu shuí wèi yí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屯〈动〉 (会意。从屮贯一。屮,草。一,土地。象草木初生的艰难。①艰难。②引申义聚集) 聚集 屯,聚也。--《广雅·释诂三》 胜广皆为屯长。--《汉书·陈胜传》。师古曰人所聚曰屯。” 火与日,吾屯也。--《庄子·寓言》 屯骑罗而星布。--张衡《思玄赋》 又如屯聚(会合,聚集);屯屯(聚集);屯合(聚集);屯行(集中行进);屯萃(聚集);屯结(聚集;集结);屯塞(聚拢堵塞);屯师(集结军队);屯居(聚居) 戍守,驻扎 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 屯于境上。--《史记·魏公子列传》 屯新野。--《三国志· 屯tún ⒈聚积,储存聚草~粮。 ⒉驻扎,防守~兵。~垦(驻兵垦荒)。 ⒊村子皇姑~,在辽宁省。 屯zhūn ⒈困难。

:膏〈名〉 (形声。从肉,高声。从肉,表示与肉体有关。本义溶化的油脂,无角动物的油脂) 同本义 膏,肥也。--《说文》。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无角者膏。--《大戴礼记·易本命》 膏者,神之液也。--《春秋·玄命苞》 内热溲膏。--《庄子·则阳》 膏之下。--《左传·成公十年》。注心下为膏。” 雉膏不食。--《易·鼎》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卫风·伯兮》 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三国志·周瑜传》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又 膏gào㈠ ⒈用油脂涂抹车轴或机械~车轴。~发动机。 ⒉毛笔上蘸墨汁在砚台边上掭~笔尖。~墨汁。 膏gāo ⒈油脂~脂。春雨如~。焚~继晷(晷日光。形容夜以继日)。 ⒉肥肉~粱(肥肉细粮)。 ⒊肥沃的~田满野。 ⒋粘稠的糊状物贴~药。用牙~。雪梨~。 ⒌ ⒍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州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作洲” 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说文》。按,即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 州zhōu ⒈旧时行政区划名跨~连郡。又用于地名杭~。广~。郑~。 ⒉民族自治行政区划名,在省级之下,县级之上四川盛坝藏族自治~。

:谁 (形声。从言,隹声。金文字形,象鸟在叫。①基本义什么人。《左传·隐公元年》其谁曰不然?”②什么。《说文》何也。”) 哪个人或哪些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又如那是谁;站在门口的人是谁;这个单位谁当政;你把书给了谁?谁承望(谁想到);谁家子(谁,何人);谁子(谁氏,何人);谁当(谁人,何人) 某人 每个人 表示疑问。指事物,相当于什么” 谁shéi(又读shuí)代词。 ⒈疑问代词。什么人~在说话? ⒉任何人这件事~都能做。

:谓 (形声。从言,胃声。本义告诉) 同本义 谓,报也。--《说文》 人以谓霍氏。--《汉书·霍光传》。注告语也。”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谓安陵君曰。--《战国策·魏策》 谓唐雎曰。 谓岛曰。--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说 谓,说也。--《广雅·释诂二》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不可谓仁。 不可谓忠。 不可谓知类。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诗·小雅》 评论 谓wèi ⒈说,告诉可~。愚公~智叟曰。 ⒉叫做,称为,因为~之。称~∥~? ⒊以为,所说的窃(私下)~。所~。 ⒋意义无~。 ⒌

:宜 (会意。从门之下一之上。甲骨文字形。象屋里俎上有肉的形状。本义合适;适宜) 同本义 宜,所安也。--《说文》 宜,事也。--《尔雅》 宜得其所也。--《苍颉篇》 君子宜之。--《诗·小雅·裳裳者华》 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宜矣,是适宜的了,是应该的了。)--《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宜子(女子富有生育能力);宜民(使民众安辑);宜时(适时);宜春(适宜于春天) 宜 煮熟可吃的肉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诗·郑风》 祭名。祭祀土地之神 宜yí ⒈适当,合适适~。因地制~。 ⒉应该,应当事不~迟。~粗不~细。 ⒊当然,无怪~其无往而不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