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弟子散莫臻

"弟子散莫臻"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1 18:25:16


简介: “弟子散莫臻”出自宋代苏轼的《和陶示周掾祖谢》,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ì zǐ sàn mò zhēn,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出处: 《和陶示周掾祖谢》
内容:
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欣。
摄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
邦风方杞夷,庙貌犹殷因。
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
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
永言百世祀,未补平生勤。
今此复何国,岂与陈蔡邻。
永愧虞仲翔,弦歌沧海滨。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和陶示周掾祖谢》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欣。
我听说有一所古老的学府,心中暗自思念着渊明的欢喜。

摄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
我穿着朴素的衣裳,在两所学府间徘徊,窥视门户却没有一个人。

邦风方杞夷,庙貌犹殷因。
国家的风尚仍然像杞国的夷族,庙宇的容貌依然保持着殷商的风格。

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
先生的盛宴已经缺席,弟子们散落无处寻找。

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
我忍受着饥饿,坐下来谈论道义,叹息自己听到得太迟。

永言百世祀,未补平生勤。
虽然能够永远被人祭祀,却不能弥补一生的勤奋。

今此复何国,岂与陈蔡邻。
如今我又在何国,难道与陈蔡相邻吗?

永愧虞仲翔,弦歌沧海滨。
永远感到愧疚,像虞仲翔一样,弦歌在沧海之滨。

这首诗词以苏轼对古学府的思念和对先贤的敬仰为主题。诗人听到有关古学府的消息,心中充满对渊明(指古代文学家陶渊明)的喜悦。他来到学府周围,但却没有见到任何人。通过描写国家的风尚和庙宇的风格,诗人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传统价值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先生和弟子暗指古代学者和学生,而先生的盛宴缺席和弟子散落无处寻找,象征着古代学问的衰落和传承的中断。诗人忍饥坐下来谈论道义,表达了他对学问的执着和对时代变迁的遗憾。他认为自己晚了解到这些道理,无法弥补自己一生的勤奋。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疑惑和不满。他不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何国,是否与陈蔡等地相邻,暗示他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的失望和不满。最后一句诗中的虞仲翔是指古代文学家虞集,他的弦歌代表着他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叹和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古代学问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以及对传统价值的反思和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不满。它展现了诗人对学问、道义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的批判和自省译文:
听说有座古老的学府,我暗自怀念渊明的欢喜。
我穿着朴素的衣裳,在两所学府间徘徊,窥视门户却没有一个人。
国家的风尚仍然像杞国的夷族,庙宇的容貌依然保持着殷商的风格。
先生的盛宴已经缺席,弟子们散落无处寻找。
我忍受着饥饿,坐下来谈论道义,叹息自己听到得太迟。
虽然能够永远被人祭祀,却不能弥补一生的勤奋。
如今我又在何国,难道与陈蔡相邻吗?
永远感到愧疚,像虞仲翔一样,弦歌在沧海之滨。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古代学府和学问的思念,以及对时代变迁和传统文化的反思。诗人对古学府的消息充满喜悦,但当他亲自前去时却发现学府空无一人。通过描写国家的风尚和庙宇的风格,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传统价值的思考。他感叹先贤的盛宴已成缺席,弟子们散落无处,暗示了学问的衰落和传承的中断。

诗中诗人忍饥坐下谈论道义,表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和对时代变迁的遗憾。他认为自己晚了解到这些道理,无法弥补自己一生的勤奋。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所处时代和环境的不满和疑惑,他对自己身处何国的情况产生疑问,暗示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的失望。最后一句以虞仲翔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叹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思辨风格,展示了对古代学问和文化的怀念与敬仰。诗中的景物描写和对古代风俗的描绘,勾勒出一个古老而庄重的学府形象。诗人通过对学府的寂静和空荡的描绘,表达了对学问的衰落和传承中断的忧虑。他对时代变迁和自身所处环境的疑惑和不满,进一步凸显了他对传统价值的反思。

此诗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对时代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叹。苏轼在诗中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文化传统的关注,同时也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整首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给人以思索和启迪。它从一个个人的视角,折射出时代的变革和文化的断裂,呈现出一种对传统价值的思考和对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én yǒu gǔ xué shè, qiè huái yuān míng xīn.
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欣。
shè yī zào liǎng shú, kuī hù wú yī rén.
摄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
bāng fēng fāng qǐ yí, miào mào yóu yīn yīn.
邦风方杞夷,庙貌犹殷因。
xiān shēng zhuàn yǐ quē, dì zǐ sàn mò zhēn.
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
rěn jī zuò tán dào, jiē wǒ yì wǎn wén.
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
yǒng yán bǎi shì sì, wèi bǔ píng shēng qín.
永言百世祀,未补平生勤。
jīn cǐ fù hé guó, qǐ yǔ chén cài lín.
今此复何国,岂与陈蔡邻。
yǒng kuì yú zhòng xiáng, xián gē cāng hǎi bīn.
永愧虞仲翔,弦歌沧海滨。
韵脚: 拼音:dì zǐ sàn mò zhēn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同本义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 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吕氏春秋·原乱》 弟弟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 如兄如弟。--《诗·邶风·谷风》 称小功以下为兄弟,大功以上为昆弟。--《仪礼·丧服》 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兄弟婚姻嫁聚也。” 又如弟老的(排行最小的);弟郎(兄弟);弟兄相狱(兄弟相互诉讼);弟昆(弟兄);弟息(弟弟与 弟 dì ①同父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小~。 ②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堂~、表~。 ③同辈朋友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同辈朋友之间亲切的称呼。 ④姓。 【弟兄】 ①弟弟和哥哥。 ②比喻关系亲密的人阶级~、哥们~。 【弟子】学生;徒弟。 弟tì 1.顺从和敬爱兄长。 弟tuí 1.见"弟靡"﹑"弟佗"。

:子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同本义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子zǐ ⒈儿,儿或女~女。~孙。泛指人男~。女~。 ⒉称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士~。舟~。 ⒊〈古〉写在姓氏后面〈表〉对人的尊敬孔~。庄~。墨~。也指一个流派的人诸~百家。 ⒋〈古〉对人的敬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以~之矛,陷~之盾,何如? ⒌旧时称师长或门徒夫~。弟~。 ⒍植物的籽实或动物的生殖细胞瓜~。油菜~。卵~。精~。鱼~。 ⒎幼嫩的~鸡。~鸭。~姜。 ⒏〈古〉五等爵位(公侯伯~男)的第四等~爵。 ⒐〈古〉图书分类法,四部(经史~集)的第三部。 ⒑从母体产生的,跟"母"相对的~金(利息)。~音(辅音)。 ⒒地支的第一位,也用作次序第一。 ⒓ ⒔ ⒕ ⒖ ①弟弟,子侄等职工~弟。 ②后辈,年轻人工农~弟。 ⒗子(读轻声)词的后缀。加在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等的词素之后绳~。珠~。凳~。瘦~。瘸~。出了乱~。 ⒘子(读轻声)少数量词的后缀一揽~。敲几下~门。 子zi 1.名词后缀。 2.某些量词的后缀。 3.用于动词﹑形容词词素之后,构成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4.助词。表示时态﹑动态,相当于"着"﹑"了"。 5.助词。表示语气 。

:散 逍遥,懒散 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又如懒散;散人(闲散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多指隐士);散袒(假日;消闲);散旦(散弹,散诞。舒散;不受拘束);散适(闲适);散闲(消遥自在,无拘无束);散宕(放逸);散懒(精 神松散,行动散漫) 潇洒;洒脱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又如散朗(飘逸爽朗) 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散sǎn ⒈零碎的,零星的~装。~兵游勇。 ⒉松开,没有约束~漫。~头发。包裹~了。 ⒊药末健胃~。 ⒋ 散sàn ⒈分开,离开,跟"聚"相对~会。~场。 ⒉消除,排遣~心。~闷。 ⒊分布,分给~发。~宣传品。 ⒋解雇厂方不能随便~工人。 ⒌

:莫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莫相知。--唐·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慎莫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相忘。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资治通鉴》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 莫mò ⒈不要,不能闲人~进。变化~测。 ⒉无,没有~此为甚。~不称快。 ⒊ ⒋ ⒌ ⒍ ⒎〈古〉同"暮"。日落的时候。 莫mù 1.日落时,傍晩。 2.时间将尽。 3.昏暗。 4.酸模。野菜的一种。 5.通"幕"。参见"莫府"。 6.通"慕"。贪慕。 莫mì 1.封;覆盖。

:臻 达到日~完善。 到,来到百福并~。 臻zhēn到,到达渐~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