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邃密群科济世穷

"邃密群科济世穷"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9:08:45


简介: “邃密群科济世穷”出自当代周恩来的《无题》,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uì mì qún kē jì shì qió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无题》
内容: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朝代: 当代
分类:
诗人: 周恩来
诗人:
翻译: 【注释】:
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
一九一七年九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周恩来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诰等人为他饯行,请书赠留念。周恩来挥毫书赠了这首诗,并在诗后写有“右诗乃吾时所作”,“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等字句。 这首诗的手迹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江: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掉头:有力地掉转身躯,表示决心很大。杜甫诗:“巢父掉头不肯往,终将入海随烟雾。”
邃密:精深细密;这里是精研的意思。
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科。一说是各种科学。
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
面壁:面对墙壁坐着。《五灯会元》记载:达摩大师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这里用来形容刻苦的钻研。
破壁:《名画记》记载:南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他说,如果点了眼睛,龙就要飞走。别人以为这话说得荒唐,他于是点了龙的眼睛,不一会雷电大作,轰毁了墙壁,巨龙乘云飞去。这里表示学成以后,象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蹈海亦英雄:蹈海,投海。这句意思是:即使理想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这里借用了陈天华留学日本时,为了抗议反动当局无理驱逐中国留学生和唤起民众的觉醒,身投日本大森海湾殉国。

------------------------------------------------
周恩来同志《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发表以来,有许多同志作过注解。高中语文第三册也选作课文。笔者对这首诗有一些不同的理解,现写出来就正于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

^^大江歌罢掉头东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一位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当时很多进步青年(其中也包括毛泽东同志),都受过他的影响。

周恩来同志在青年时代也非常喜欢读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梁启超在自己的诗中往往喜用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但是在含意上却有所发展,如《太平洋遇雨》: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这是梁在1903年去美国旅行时在太平洋上所作。他把戊戌变法前后自己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比作风浪对自己的淘洗磨炼。用语虽出苏轼,但命意却大不相同。

周恩来同志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时,诗中所引的“大江歌罢”正是采用了梁启超的引伸义。因为他把自己出国求学看作是对自己的淘洗磨炼,所以引用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典,并赋予了积极的含义。

“掉头东”一词,我们认为很可能也是出自梁启超的诗。

梁启超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写过一首长诗《去国行》,诗一开始即说:

呜呼!济艰乏力兮儒冠容容,佞头不斩兮侠剑无功。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割慈忍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

梁歌颂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表达了自己要效仿明治志士的愿望。这诗结尾的最后两句是:

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

周恩来同志1917年东渡时的立志救国的抱负和向日本寻求真理的心情和梁启超有一定的近似之处,再加上他当时熟悉梁的著作,所以这种借用就是完全可能的了。

^^邃密群科济世穷

诸家对“济世穷”多不加解释,但笔者认为确切理解“济世穷”的含意,对正确理解全诗,是非常重要的。“济世穷”是“济世之所穷”,即扶助救济世上所缺少的东西之意。那么,周恩来同志认为当时世上(实即中国社会)所缺少的东西是什么呢?这要从他当时所撰写的文章中去分析。

周恩来同志在1916年11月写的《中国现实之危机》一文中认为当时中国精神方面的危机是“吾国国民之道德,可谓已达沦丧之极。江河日下,挽救乏人。”“一般无智愚民,昏昏噩噩,不知国家为何事,”缺乏“国性、国魂”。他在《吾校新剧观》中认为:“夫中国今日所急者,人民之贫极矣、智陋矣!……昏聩愚顽,群众禹域。”在《试论奢靡二说》中认为:我国“文化黑暗,生活低微,举国痴顽,如入昏梦”。

可见,周恩来同志认为当时中国所缺少的是国魂、国性,亦即群众的觉悟。因此,我们认为“邃密群科济世穷”就是学习各科知识(当然也包括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用来改造中国社会的“举国痴顽”状态,即用科学文明对群众做启蒙工作。

^^面壁十年图破壁

这句诗是“邃密群科济世穷”句的发展,讲的是“济世穷”(即对群众做启蒙工作)时所遇到的困难和周恩来同志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的毅力。

周恩来同志在1919年5月《给留日南开同学的信》中肯定了即使“为社会所不容”也要做“为社会开路的事情”的精神。做启发群众觉悟的事情而又暂时“为社会所不容”,不正是诗中所说的“面壁”吗?这句诗中的两个“壁”字代表一件事物,那就是借喻尚未觉悟的群众。周恩来同志当时东渡日本,准备求学济世,启发社会群众的觉悟。但当时群众尚未觉悟,对此暂不理解,甚至有所“不容”有如石壁。而周恩来同志下决心,要以坚韧的毅力,坚持工作,经过长期的教育,(即诗中的“十年”)最后感化群众,提高他们的觉悟,群众一旦觉悟了,也就等于石壁溶化了。这种以宏大意愿、耐心启发人民觉悟的思想写成诗,就是“面壁十年图破壁”。进一步分析,我们又可发现,周恩来同志这句诗从思想到用典,都受到梁启超的影响。

梁启超有《举国皆我敌》一诗,中说:

阐哲理指为非圣兮,倡民权谓曰畔道。积千年旧脑之习惯兮,岂旦暮而可易。先知有责,觉后是任。后者终必觉,但其觉非今。十年以前之大敌,十年以后皆知音。

梁又有《自励》二首,其二曰: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这两段引文思想内容大致相同。周恩来同志在1919年4月曾将梁的《自励》之二抄赠给同学王朴山,说明他对梁诗是赞许的。

我们只要将这两首诗和周恩来同志的“面壁十年图破壁”句加以对比,就可看出:梁诗中所说的中国社会“积千年旧脑之习惯兮,岂旦暮而可易”,宣传新思想时所遇到的“举国犹狂欲语时”的情况,正是周恩来同志所说的“做的是为社会开路的事情”而“为社会所不容”,也就是诗中所说的“面壁”。同样,梁诗中所说的群众“十年以后(对新思想)皆知音”,觉悟了的群众“十年以后当思我(指启蒙者)”也正是诗中所说的“破壁”(即石壁溶化,指群众已经觉悟)。至于诗中的“十年”一词更显然出于梁诗。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就能更加认识到周恩来同志在“面壁十年图破壁”这句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启发群众觉悟时不怕困难的毅力。

^^难酬蹈海亦英雄

首先,“蹈海”并非专指跳海自杀而言。南宋胡铨在《上高宗封事》中说:“较之前日蹈海之危,已万万矣。”(见《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蹈海之危”是指建炎三年(1129年)底金兵攻陷临安,高宗赵构逃到海船上一事。高宗并无跳海自杀之事,可见“蹈海”即指乘船航海。到了晚清,出洋亦称“蹈海”。章太炎在1902年曾出洋到日本,归国后因“苏报案”被捕入狱。梁启超在《广诗中八贤歌》中即说他“蹈海归来天地秋”。“蹈海”即出洋之意。

这样,“难酬”与“蹈海”即应连读为“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意为“无法满足出洋留学的要求”。这句诗同上句联系起来,是说,我们都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宏伟志愿,只要大家都有这种精神,即使不能出洋留学也是“英雄”。这是周恩来同志给送别的同学的赠言,有共同勉励之意。

周恩来同志在这里可能借用了日本人吉田松阴的故事。据1903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日本明治维新百杰传》(有关吉田的事迹可参阅多种书籍,因此书出版于清末,能为周恩来同志见到,所以只引此书)的记载:

吉田松阴(1830—1859),本名吉田寅次郎。在明治维新前曾接触过一些“洋学”,并准备“游海外,知彼情”,了解外国情况,学习西方文化。当时正有一艘美国舰只停泊在下田,吉田打算附乘此舰游历外洋,但被美国人交还给日本当局,监禁起来。然而“其志不少挠,忧国之心益切”。这件事就是日本历史上吉田松阴“下田蹈海”事件。

梁启超在清末就把吉田的事迹介绍到我国来。他不仅刊行过《松阴文钞》,而且在《壮别二十六首·别伊藤博文侯一首》中把自己比作吉田。此诗的自注说:“余去年出险之役及今次远游之费,皆感侯之赐。临别,懃懃有所语,且举吉田松阴蹈海(按:即出洋)事……以相告。”这样,喜读梁启超著作的周恩来同志,就会了解到日本这位“难酬蹈海之志”而又立志救国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并把它用到诗中,以勉励送别的不能出洋留学的同学。同时,周恩来同志在去日本求学前引用日本的典故,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本文所引周恩来同志的诗文均出《周总理青少年时代诗文书信集》上册。所引梁启超诗均出《饮冰室合集》,文中不一一注明。
(刘宗汉)

读音: dà jiāng gē bà diào tóu dōng, suì mì qún kē jì shì qióng.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miàn bì shí nián tú pò bì, nán chóu dǎo hǎi yì yīng xióng.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韵脚: 拼音:suì mì qún kē jì shì qió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邃 (形声。从穴。遂声。穴”是汉字部首之一。从穴”的字多与洞穴有关。本义深远) 同本义 邃,深远也。--《说文》 邃,深也。--《小尔雅》 闺中既邃远兮。--《离骚》 高堂邃宇。--《楚辞·招魂》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邃户(幽深的门户);邃密(深宫);邃宇(深广的房子);邃室(幽深的房间);邃阁(深幽的楼阁);邃殿(深广的殿堂);邃路(漫长的道路);邃远(深远);邃屋(深幽的房屋);邃房( 深广的房舍) 遥远 邃古之前,坤枢未转,英伦诸岛乃属冰 邃suì深远(指空间、时间、程度等)深~。~古。岩洞逶~(逶曲折)。〈引〉精深少(少年)~于学。

:密 (形声。从山,宓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密,山如堂者。--《说文》 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尸子》 隐蔽的地方 不窥密。--《礼记·少仪》。注隐曲处也。” 姓 密 假借为比”。稠密;多 密,稠 也,疏之对也。--《增韵》 密云不雨。--《易·小畜卦》 加密石焉。--《国语·晋语八》 以陈楚之密迩于楚。--《左传·文公十七年》 密布字印。--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则无态。--清·龚自珍《 密mì ⒈距离短,空隙小,跟"稀"、"疏"相对~植。稠~。 ⒉精致,细致精~。细~。 ⒊亲近,感情好~切。~友。情好日~。 ⒋隐蔽,不公开~约。~码。~谋。秘~。保~。

:群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群,辈也。--《说文》 兽三为群。--《国语·周语》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三百维群。--《诗·小雅·无羊》 大夫不掩群。--《礼记·曲礼》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故近者聚而为群。--柳宗元《封建论》 又如群才(有才能的人们);群生(一切生物);群立(站立在人群中);群有(佛教指众生或万物);群儿(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群品(万事万物;佛教指众生)。也指其他动物相聚而成的集体。又如猪群;马 群(羣)qún ⒈〈古〉指羊群。泛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南沙~岛。三五成~。 ⒉聚集,会合~天下之英杰。 ⒊众,许多~众。~策~力。~威~胆。 ⒋量词两~孩子。

:科〈名〉 (会意。从禾,从斗。斗”的意思是量”∠起来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本义品类,等级) 同本义 科,程也。--《说文》 为力不同科。--《论语·八佾》 与此同科。--《论衡·幸偶》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 又如科品(种类;等级);科荣(科第荣华);科爵(指封建王朝官员的品级爵位) 法令;刑律 三仪同科。--《太玄·玄离》。注法也。” 从水之科满。--《太玄·从》。注法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 科kē ⒈类别 ①课程、学术或业务的分类文~。理~。儿~。妇~。 ②机关、企业、事业等内部组织的划分卫生~。业务~。财会~。 ③生物的分类单位之一虎属于食肉目,猫~。水稻属于颖花目,禾本~。 ⒉法律条文作奸犯~。~教严明,赏罚必信(信守信)。 ⒊征税,判罪~税。~以罚款。~与徒刑。 ⒋戏剧中演员的动作、表情插~打诨(诨开玩笑的话)。 ⒌ ①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②合乎科学的~学种田。 ⒍ ⒎ ⒏ 科kè 1.滋生;发棵。

:济 (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同本义。 济,济水也。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沞--《说文》 济水源出赞皇山。--《穆天子传》 阴谷皆入济。--清·姚鼐《登泰山记》 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州名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金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 济 众多 济济多士。--《左传·成公二年》 济(濟)jǐ ⒈济水,〈古〉水名。发源于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今黄河下流河道即原济水河道。 ⒉济南市,济宁市,均在山东省。 ⒊ 济(濟)jì ⒈渡,过河同船~水。同舟共~。 ⒉帮助,援救接~。救~。~穷扶贫。 ⒊有利,补益万民以~。 ⒋成夫~大事必以人为本。 济qí 1.庄敬。 2.整治,使整齐。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世,三十年为一世。--《说文》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论语·子路》 父子相继为世。一代(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产生新一代) 父子相代为一世。--《字汇》 世室世世不毁也。--《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世相朝也。--《周礼·大行人》 昔我先王世后稷。--《国语·周语》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三 世(卋)shì ⒈一生,一辈子人生一~。只有今生今~,既无前~,也无来~。 ⒉父子相继为一世。〈引〉继承~ ~代代。~袭。~禄。~医。 ⒊时代近~。当~。 ⒋全球,天下~界。~人。举~闻名。 ⒌指从先辈起就有交往、友谊~交。~叔。~兄。 ⒍地质年代单位。在"纪"以下,一纪分二、三个"世"早泥盆~。 ⒎ ⒏ ⒐ ⒑ ⒒

:穷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同本义 穷,极也。--《说文》 穷,竟也。--《小尔雅·广诂》 横四海兮焉穷?--《楚辞·九歌·云中君》 赤水穷焉。--《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 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吕氏春秋·下贤》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儒有博学而不穷。--《礼记·儒行》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欲穷其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 穷(竑)qióng ⒈不得志,不显贵,跟"达"相对~不失义。 ⒉阻塞,不通,走投无路,跟"通"相对日暮途~。追~寇。 ⒊生活、处境困难~苦。~困。~则思变。 ⒋尽,完结理屈词~。无~无尽。 ⒌极端,彻底推究~凶极恶。~根究底。 穷gōng 1.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