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T 涛声春寺闻

"涛声春寺闻"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23:40:36


简介: “涛声春寺闻”出自宋代薛靖的《望金山用唐人韵》,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āo shēng chūn sì wé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望金山用唐人韵》
内容:
一柱支空立,涛声春寺闻
消来巴地雪,飞到润州云。
寂寞江山色,纵横盗贼群。
不堪形胜裹,北望涕纷纭。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薛靖
诗人介绍: 薛靖,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有《南枝集》、《南枝续集》(《甬上耆旧诗》卷二),已佚。今录诗二首。
翻译:

《望金山用唐人韵》

一柱支空立,
涛声春寺闻。
消来巴地雪,
飞到润州云。
寂寞江山色,
纵横盗贼群。
不堪形胜裹,
北望涕纷纭。

中文译文:
一座孤立在空中的柱子,
春日寺庙传来涛声。
来自巴地的雪消融,
飞到润州的云中。
江山的颜色显得寂寞,
盗贼横行纵横。
面对这美景,我无法压抑情感,
向北眺望,泪水纷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视角转向金山为主题,描绘了薛靖对金山即景的真实感受。首先,他描述了金山如一根柱子般独立在空中的景象,以此形容金山高耸入云的壮丽之处。接着,他听到了寺庙传来的涛声,使诗中增添了一种动感和生机。然后,薛靖表达了雪消融的景象,将这一景象与来自润州的云相连,形成了自然景观的流动和变化。接下来,他将目光转移到江山的颜色上,感叹其寂寞之美,并揭示了当时盗贼横行的社会现象。最后,他情绪激动地表达了自己对这美景的无法抑制的情感,并决定向北眺望,泪水不禁涌上眼眶。

通过这首诗,薛靖表现了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敏锐感受和情感体验。他通过对金山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点评,展现了对美景和社会困境的思考和感受。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丰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象的对比,使诗中展现了一种苦乐交织的情感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ī zhù zhī kōng lì, tāo shēng chūn sì wén.
一柱支空立,涛声春寺闻。
xiāo lái bā dì xuě, fēi dào rùn zhōu yún.
消来巴地雪,飞到润州云。
jì mò jiāng shān sè, zòng héng dào zéi qún.
寂寞江山色,纵横盗贼群。
bù kān xíng shèng guǒ, běi wàng tì fēn yún.
不堪形胜裹,北望涕纷纭。
韵脚: 拼音:tāo shēng chūn sì wén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二文  (仄韵) 去声十三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涛〈名〉 (形声。从水,寿声。本义大波) 同本义 涛,大波也。--《说文新附》 扬波涛于碣石。--《后汉书·班彪传上》 何必湘渊与涛濑?--《汉书·扬雄传上》 水泫泇而涌涛。--《文选·张衡·思玄赋》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惊涛拍岸。--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涛水(波涛汹涌的大水);涛雪(波涛激汤,水花如雪);涛雷(波涛汹涌,声大如雷);涛波(大波,波涛) 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阴壑寒生万树涛。--明·王世贞 涛(濤)tāo ⒈大波浪波~。 ⒉像波涛的声音松~。 涛cháo 1.潮汐。 涛dào 1.覆盖。

:声 (形声。从耳,殸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 声(聲)shēng ⒈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波。~音。说话~。金石之~。 ⒉名誉,名望名~。~誉。~价。~望。~威。 ⒊宣称,说出,扬言~称。~明。~张。~罪致讨。~东击西。 ⒋量词大喊三~。 ⒌ ⒍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 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春,推也。从苃屯,从日,苃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苮。--《说文》 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尔雅·释天》 春者何,岁之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为此春酒。--《诗·豳风·七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

:寺 (形声。小篆字形,从寸,之声。寸,与法度有关。本义古代官署的名称。秦以官员任职之所,通称为寺。如大理寺(职掌审核刑狱案件)) 同本义 寺,廷也,有法度者也。--《说文》 寺,治也,官舍也。--《一切经音义》 寺,官舍也。--《三苍 》 寺,官也。--《广雅》。按,朝中官曹所止理事之处。 令骑奴还至寺门。--《汉书·何竝传》。注诸官曹之所,通呼为寺。” 城郭官寺。--《汉书·元帝纪》。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 列寺七里。--左思《吴都赋》 又如寺正(大理寺正卿的略称);寺舍(官舍。官署 寺sì ⒈〈古〉中央机构名或官署名大理~。府~宽敞。 ⒉佛教、伊斯兰教等居住或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庙。佛~。清真~。 寺shì 1.近侍。常指阉人。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 闻wén ⒈听耳~目睹。~过则喜。~风而起。 ⒉消息,听说的,听见的新~。奇~。~所未~。 ⒊出名,有名望~人。~名。 ⒋名声丑~。令(好的)~。 ⒌知识见~。博~强志(记)。 ⒍用鼻子嗅~着烟味。~到香味。 闻wèn 1.声誉,名声。 2.通"问"。慰问。 3.通"问"。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