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C 尺书不来空相望

"尺书不来空相望"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9:42:17


简介: “尺书不来空相望”出自宋代秦观的《秋兴九首其五拟李白》,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ǐ shū bù lái kōng xiāng wà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出处: 《秋兴九首其五拟李白》
内容:
芙蓉露浓红压枝,幽禽感秋花畔啼。
玉人一去未回马,梁边燕子三见归。
江头白苹老波底,尺书不来空相望
斜吹疏雨湿秋江,霜风暗引芙蕖香,石上菖蒲三尺长。
绿头鸭儿栖萍草,采莲女郎笑花老。
木兰船上动江水,不觉鸳鸯带波起。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秦观
诗人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翻译:

诗词:《秋兴九首其五拟李白》

芙蓉露浓红压枝,
幽禽感秋花畔啼。
玉人一去未回马,
梁边燕子三见归。

江头白苹老波底,
尺书不来空相望。
斜吹疏雨湿秋江,
霜风暗引芙蕖香,
石上菖蒲三尺长。

绿头鸭儿栖萍草,
采莲女郎笑花老。
木兰船上动江水,
不觉鸳鸯带波起。

中文译文:
芙蓉的露水浓红色压住了花枝,
幽禽在秋天花边感受到秋意而鸣啼。
玉人一去未回马,
梁边的燕子三次回来。

江头上的白色苹果老在水底,
纸尺上的书信迟迟不到,空等相望。
斜风吹拂着疏雨湿润着秋江,
霜风暗中吹动着芙蕖的香气,
石头上的菖蒲长有三尺。

绿头鸭儿栖息在漂浮的浮萍上,
采莲的女郎笑对着老去的花。
木兰船上动荡着江水,
不知不觉间鸳鸯在波浪中起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秦观在宋代写的《秋兴九首其五拟李白》,以李白的风格为蓝本创作而成。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道芙蓉的露水浓红色压住了花枝,幽禽在秋天的花边感受到秋意而鸣啼。这里通过描写芙蓉和幽禽的情感来表达秋天的氛围和季节的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玉人一去未回马,梁边的燕子三次回来。这里表达了离别和相思之情,通过玉人的离去和燕子的归来来表现人与自然的互动。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江头上的白色苹果老在水底,纸尺上的书信迟迟不到,空等相望。描绘了等待和思念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的期待和思念之情。

最后几句描写了秋天的景色,斜风吹拂着疏雨湿润着秋江,霜风暗中吹动着芙蕖的香气,石头上的菖蒲长有三尺。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以秋天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的感慨和思考,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多变。同时,通过对离别、相思和等待的描绘,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深情和哀愁的情感,给人以共鸣和这首诗词是《秋兴九首其五拟李白》,作者是宋代的秦观。以下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芙蓉露浓红压枝,
幽禽感秋花畔啼。
玉人一去未回马,
梁边燕子三见归。

江头白苹老波底,
尺书不来空相望。
斜吹疏雨湿秋江,
霜风暗引芙蕖香,
石上菖蒲三尺长。

绿头鸭儿栖萍草,
采莲女郎笑花老。
木兰船上动江水,
不觉鸳鸯带波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秦观模仿李白的风格而创作的,表达了对秋天景色和人情的描绘和感慨。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芙蓉的露水浓红色压住了花枝,幽禽在秋天的花边感受到秋意而啼鸣。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秋天的美丽和季节变迁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玉人离去且未归,梁边的燕子三次来回。这里通过玉人的离去和燕子的归来,表达了离别和相思之情,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江头上的白色苹果老在水底,纸尺上的书信迟迟不到,空等相望。这里表达了等待和思念的情感,诗人期待着远方的消息,但却只能空等相望。

最后几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色,斜风吹起疏雨湿润秋江,霜风暗中引出芙蕖的香气,石头上的菖蒲长有三尺。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诗人赞美美好事物并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以秋天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思考,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多变。同时,诗中也流露出离别、相思和等待的情感,给人以深情和哀愁的感觉,引发共鸣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fú róng lù nóng hóng yā zhī, yōu qín gǎn qiū huā pàn tí.
芙蓉露浓红压枝,幽禽感秋花畔啼。
yù rén yī qù wèi huí mǎ, liáng biān yàn zi sān jiàn guī.
玉人一去未回马,梁边燕子三见归。
jiāng tóu bái píng lǎo bō dǐ, chǐ shū bù lái kōng xiāng wàng.
江头白苹老波底,尺书不来空相望。
xié chuī shū yǔ shī qiū jiāng, shuāng fēng àn yǐn fú qú xiāng,
斜吹疏雨湿秋江,霜风暗引芙蕖香,
shí shàng chāng pú sān chǐ zhǎng.
石上菖蒲三尺长。
lǜ tóu yā ér qī píng cǎo,
绿头鸭儿栖萍草,
cǎi lián nǚ láng xiào huā lǎo.
采莲女郎笑花老。
mù lán chuán shàng dòng jiāng shuǐ,
木兰船上动江水,
bù jué yuān yāng dài bō qǐ.
不觉鸳鸯带波起。
韵脚: 拼音:chǐ shū bù lái kōng xiāng wàng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仄韵) 上声十七筱  (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尺 chi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尺 chě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参看 【工尺】。又见chǐ。 尺 chǐ ①长度单位。 ②市尺合1/3米。 ③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的器具丁字~。 ④像尺的东西。计算~。又见chē。 【尺八】古代竹制管乐器。管长一尺八寸,故名。有六指孔,另一孔蒙竹膜,竖吹。宋代后不用。今仍流行于日本,形制稍异。 【尺带珠丹】(697-754)吐蕃赞普。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曾向唐求婚和亲,唐中宗以养女金城公主远嫁吐蕃。730年,与唐会盟,734年分界立碑,约以互不侵犯。 【尺牍】文体名称。即书信。牍古代书写用的木简。作书信用的木简约长一尺。 【尺短寸长】(由于应用在不同的地方)一尺也有显短的时候,一寸也有显长的时候。比喻每个人或各种事物都有长处也有短处。 【尺规】直尺和圆规的统称。 【尺规作图】以直尺和圆规为工具,按照作图公法所允许的范围加以有限次组合而完成的作图方法。 尺chě ⒈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尺chǐ ⒈长度单位。市尺一~为十寸,十~为一丈。三市~为一米。 ⒉量长短的器具竹~。钢~。 ⒊一种制图用具放大~。丁字~。 ⒋像尺的东西仿~。镇~(压纸用)。 ⒌中医切脉部位之一脉三部,寸关~。 ⒍ ⒎ ⒏ ⒐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 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 书(書)shū ⒈写,记载~写。奋笔疾~。大~特~。 ⒉文字读其~。读~破万卷。 ⒊信家~。来~已收。 ⒋文件证~。决心~。倡议~。 ⒌装订成册的著作~籍。著~立说。 ⒍字体楷~。行~。草~。 ⒎《尚书》的简称。 ⒏称某些曲艺说~。鼓~。 ⒐ ①汉字的书写法则。 ②汉字的书写艺术,也省称"书"~画展览。 ⒑ ⒒ ⒓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黣”(或写作牟”))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黣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

:空〈形〉 空虚;内无所有。引申为空虚处,空档 空,空虚。--《广韵》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诗·小雅·大东》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水经注·江水》 仓禀实而囹圄空。--《管子·五辅》 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送将军登空堡上。--明·魏禧《大铁椎传》 独卧空室之中。--汉·王充《论衡·订鬼篇》 而或长烟一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空衔(有官衔无实职或俸禄);空脑子(心中无盘算,没有头脑之意);空花阳焰(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空花虚幻之花。阳焰日光中浮动的烟尘 空kōng ⒈没有东西这里是~的。一座~楼房。 ⒉不实际,没有内容~虚。全是~想。~话连篇。〈引〉突然,无着落,白白地~忙。落~。~跑一回。 ⒊天空,天上晴~万里。燕飞~中。地对~导弹。 ⒋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世界一切皆~,所以佛教又叫"空门"遁入~门。 ⒌ ①物体中的窟窿。 ②没有内容~洞无物。 ⒍ ⒎ ⒏ ⒐ 空kòng ⒈使空,腾出来把它~着。~出一个书柜来。 ⒉闲着,没有被占用的~屋。今晚我有~。 ⒊间隙~隙。钻~子(〈喻〉有机可乘)。 ⒋亏损,亏欠亏~。 空kǒng 1.穴;洞。 2.口,嘴巴。 3.墓穴。 4.见"空道"。 5.中医用语。指血管,经络。

:相 交互;互相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文天祥《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鸡犬相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更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鲍照《代春日行》 又如相 相xiāng ⒈交互,互往来~关。~逢。~亲。~爱。互~关心。~反~成。 ⒉〈表〉一方对另一方的行动~助。~信。~劝。~依为命。 ⒊看~中。左~右看。 ⒋ ⒌ ①没有遇到。 ②违抗,不一致行为~左。 ⒍ ①互相对立,一方对另一方拔刀~对。 ②比较的~对稳定。 ③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的,跟"绝对"呼应~对之中有绝对。 ⒎ ①两方面差不多技艺~当。 ②合适,适宜正~当。用词~当。 ③〈表〉一定程度~当恭敬。~当不错。 ⒏ ⒐ 相xiàng ⒈容貌形~。怪~。高兴~。狼狈~。 ⒉察看,仔细看~马。~机行事。 ⒊辅助,也指辅助人,〈古〉特指高级官员辅~。丞~。首~。 ⒋ ⒌指具有相同成分和相同理化性质的均匀物质。各相之间可有明显的分界。如水蒸气是一个~;水、冰是两个~;水、冰、水蒸气是三个~。 ⒍交流电路中,多相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三~交流发电机。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 望,远视也。--《玉篇》 豕望视而交睫腥。--《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 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庄子·胠箧》 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庄子·天运》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扁鹊望桓侯。--《韩非子·喻老》 举头望明月。--唐·李白《静 望wàng ⒈向远处看,看得见远~。遥~。丰收在~。 ⒉拜访拜~。看~。 ⒊盼,期待,希望盼~。期~。希~。大喜过~。 ⒋有名声名~。声~。威~。 ⒌埋怨,责怪怨~。 ⒍朝,向~前走。~着我。 ⒎农历每月十五日十五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