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怆恻感遐思

"怆恻感遐思"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19:16:11


简介: “怆恻感遐思”出自明代刘基的《次韵和石末公春日感怀》,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uàng cè gǎn xiá sī,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出处: 《次韵和石末公春日感怀》
内容:
下泽潢潦集,幽林光景迟。
羁禽有哀响,槁叶无丰姿。
粱稊不同亩,世事久当遗。
便欲驾扁舟,泛彼湖上漪。
慨怀祈招赋,怆恻感遐思
流光逐飘风,去若六马驰。
干戈尚杂遝,举目多可悲。
步登西城楼,还望东城陴。
近悼舂陵吟,远伤鸿雁诗。
未能已怨怒,矧暇防笑嗤。
赖有贤大夫,直道人不欺。
相期各努力,共济艰难时。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刘基
诗人介绍: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翻译:

《次韵和石末公春日感怀》是明代刘基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日的感叹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下泽潢潦集,幽林光景迟。
羁禽有哀响,槁叶无丰姿。
粱稊不同亩,世事久当遗。
便欲驾扁舟,泛彼湖上漪。
慨怀祈招赋,怆恻感遐思。
流光逐飘风,去若六马驰。
干戈尚杂遝,举目多可悲。
步登西城楼,还望东城陴。
近悼舂陵吟,远伤鸿雁诗。
未能已怨怒,矧暇防笑嗤。
赖有贤大夫,直道人不欺。
相期各努力,共济艰难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写春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写道:“下泽潢潦集,幽林光景迟。”作者描述了泽潢的水汇聚成泽潢湖,林木葱茏的景象。这里用“迟”一词,使人感受到春日的宁静和缓慢流动的时间。

接下来的几句写到了羁禽的哀鸣和枯叶的凋零。羁禽的哀鸣暗示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感同身受,而枯叶的凋零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诗中提到“粱稊不同亩”,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忧虑。他认为社会上的人们并不平等,富贵与贫穷的差距长久存在。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想驾驶小舟,泛舟湖上,希望能够摆脱尘世之忧,舒缓内心的困扰。

在对现实的感慨中,作者回忆起了祈祷和写作的时刻,他感慨万分并产生了遐思。他对光阴的流逝感到无奈,就像六匹马奔驰一般,急速而无法挽回。

随后,诗人将目光投向纷乱的战乱和社会的不公,他感到悲伤。登上城楼,他回望着东城的陴垣,可能是出于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乱世的感叹。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近年来写的悼诗和远方传来的鸿雁的鸣叫。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亲友和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诗的结尾,作者表示自己尚未能消除内心的怨怒,更不用说防备他人的嘲笑。然而,他感激有贤明的大夫,他们直言不讳,不欺骗人。最后,他呼吁大家相互努力,共同度过艰难的时刻。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抒发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战乱的忧虑,以及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自然描写和感慨抒发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正直和努力共济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明代刘基深沉的情感和对世事变迁的思索,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à zé huáng lǎo jí, yōu lín guāng jǐng chí.
下泽潢潦集,幽林光景迟。
jī qín yǒu āi xiǎng, gǎo yè wú fēng zī.
羁禽有哀响,槁叶无丰姿。
liáng tí bù tóng mǔ, shì shì jiǔ dāng yí.
粱稊不同亩,世事久当遗。
biàn yù jià piān zhōu, fàn bǐ hú shàng yī.
便欲驾扁舟,泛彼湖上漪。
kǎi huái qí zhāo fù, chuàng cè gǎn xiá sī.
慨怀祈招赋,怆恻感遐思。
liú guāng zhú piāo fēng, qù ruò liù mǎ chí.
流光逐飘风,去若六马驰。
gān gē shàng zá tà, jǔ mù duō kě bēi.
干戈尚杂遝,举目多可悲。
bù dēng xī chéng lóu, hái wàng dōng chéng pí.
步登西城楼,还望东城陴。
jìn dào chōng líng yín, yuǎn shāng hóng yàn shī.
近悼舂陵吟,远伤鸿雁诗。
wèi néng yǐ yuàn nù, shěn xiá fáng xiào chī.
未能已怨怒,矧暇防笑嗤。
lài yǒu xián dài fū, zhí dào rén bù qī.
赖有贤大夫,直道人不欺。
xiāng qī gè nǔ lì, gòng jì jiān nán shí.
相期各努力,共济艰难时。
韵脚: 拼音:chuàng cè gǎn xiá sī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怆 (形声。从心,仓声。本义悲伤) 同本义 怆,伤也。--《说文》 怆,悲也。--《广雅》 必有悽怆之心。--《礼记·祭义》 又如怆慌(悲伤慌张);怆惶(悲切惊惶);怆恻(悲伤?恻);怆怆(悲痛哀伤);怆悢(悲愤忧伤) 匆遽,慌乱 怆然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怆然泪下 怆痛 怆痛不已 怆 chuàng悲伤。 【怆然】伤悲的样子~泪下。 怆(愴)chuàng悲伤~然。悽~。 怆chuàng 怆chuǎng 1.失意貌。参见"怆恍"。

:恻 (形声。从心,则声。本义悲痛) 同本义 恻,痛也。--《说文》 恻,悲也。--《广雅》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朕恻焉不忍闻。--《汉书·淮南宪王钦传》 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汉书·鲍宣传》 又如凄恻(哀伤;悲痛);恻痛(忧伤,悲痛) 恳切 又如恻恻(诚恳;恳切) 恻 cè哀痛;悲伤凄~、~隐之心。 【恻隐之心】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的心意。

:感〈动〉 (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感,动人心也。--《说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辞》。虞注动也。”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感格(感动,感化);感咽(受感动而悲伤,泣不成声);感涕(感动而涕泪俱下);感慕(感动而思慕);感悦(感动悦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感天动地(感动天地);感 哽(感动得泣不成声) 感应,影响 又如感制(感应制约);感会(感应会合);感验(应验);感变 感gǎn ⒈觉得~到头痛。 ⒉外界事物在意识、情绪上引起的反映~触。~概。~动。~化。读后~。 ⒊心情,情绪~情。情~。自信~。百~交集。 ⒋染上,遭受偶~风寒。 ⒌〈表〉谢意~谢。~恩。 ⒍ ①外界事物作用于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直接反应我有点冷的~觉。 ②觉得我~觉很幸福。 ⒎ ①指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又称"普通感冒"。 ②流行性感冒(流感),因感染病毒引起。 ⒏ 感hàn 1.通"撼"。摇动。 2.通"憾"。怨恨;遗憾。 3.见"感忽"。

:遐 (形声。从辵,叚声。本义远) 同本义 遐,远也。--《说文新附》 若陟遐,必自迩。--《书·太甲》 是以遐方疏俗,殊邻绝党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躥足抗首,请献厥珍。--汉·扬雄《长杨赋》 矫首而遐观。--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在我傍。--《警世通言》 地遐怪物聚,寺古深殿存。--宋·范祖禹《资州路东津寺》 又如遐僻(偏远);遐宣(远远宣扬);遐方(远方);遐布(传播到远处) 长久,久远 降尔遐福,维日不足。--《诗·小雅·天保》 入觐展遐恋,临轩慰来思。--唐· 遐xiá ⒈远~迩(远近)。扬声~方。 ⒉长久~龄(高龄)。 ⒊〈古〉何,为什么~不谓矣(谓说)。

:思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 同本义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结);思鲈(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 思sī ⒈想,考虑~考。~索。深~熟虑。不可~议。 ⒉想念,怀念~念。 ⒊想法、考虑的线索~路。文~。构~。三~而后行。 ⒋ ①思考,想法。 ②即"观念","理性认识"。人的思想包括概念、想法、判断、推理等,它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的。 ⒌ 思sāi 1.多须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