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N 那知有更堪忧

"那知有更堪忧"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0:25:40


简介: “那知有更堪忧”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雨中花慢 登新楼,有怀赵昌父、徐斯远、韩仲止、吴子似、杨民瞻》,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nǎ zhī yǒu gèng kān yōu,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出处: 《雨中花慢 登新楼,有怀赵昌父、徐斯远、韩仲止、吴子似、杨民瞻》
内容:
旧雨常来,今雨不来,佳人偃蹇谁留。
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
贫贱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
怪新来却见,文反离骚,诗发秦州。
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
怎奈向、儿曹抵死,唤不回头。
石卧山前认虎,蚁喧床下闻牛。
为谁西望,凭栏一饷,却下层楼。
朝代: 宋代
分类: 雨中花
诗人: 辛弃疾
诗人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翻译: 【注释】
  ①作于庆元六年(1200)秋,稼轩正罢居瓢泉。赵昌父、吴子似:分别见前《满庭芳》(“西崦斜阳”)、《沁园春》(“我见君来”)注①。徐斯远:见前《贺新郎》(“逸气轩眉宇”)注①。韩仲止:见前《贺新郎》(“听我三章约”)注①。杨民瞻:不详。  登楼思友之作,间涉生活境遇、诗词创作、功名忧乐诸事;既自我抒怀,也似与知友促膝谈心。词中对诗词创作的体会,正与诗“穷而后工”的传统见解契合,而功名之事忧多乐少,则是多年宦海生涯的深刻体验,涵括无限辛酸与悲愤。“文《反离骚》”和“石卧山前”两联,属对工稳新巧。
  ②“旧雨”三句:言己孤独思友,切盼友人来会。旧雨、新雨: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意谓旧时宾客遇雨亦来,而今遇雨不来。南宋诗人范成大《新正书怀》诗云:“人情旧雨非今雨,老境增年是减年。”后用旧雨喻故人,今雨喻新交。佳人:指词序中提到的诸友人。偃蹇(yǎnjiǎn眼减):困顿貌,谓仕途失意。
  ③“幸山中”两句:庆幸今岁芋(头)栗(子)丰收,意谓生活清贫自理。杜甫《南邻》诗:“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④“贫贱”两句:叹人情淡薄,古道渺茫难求。贫贱交情落落:《汉书·郑当时传》:“翟公为廷尉,宾客亦填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后复为廷尉,客欲往,翟公大署其门(书大字于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辛词本此。落落:此作淡薄、疏远讲。吾道悠悠:杜甫《发秦州》诗:“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吾道:指自己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标准。悠悠:渺远不可及貌。
  ⑤“怪新来”三句:惊讶自己近来竟写出《反离骚》、《发秦州》那样的作品。《反离骚》:汉代扬雄所作。《汉书·扬雄传》谓悼屈原之作。说杨雄以为君子得时则行,不得时则隐,何必自伤其身。“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故名《反离骚》。《发秦州》:为杜甫离秦州入蜀途中所写,共二十四首,备述一路所见所感,在诗人创作道路中占重要地位。
  ⑥“功名”三句:言功名之事似乐而实忧。无之不乐:没有功名便不乐。
  ⑦“怎奈向”两句:言儿辈不解此事,总是唤不回头。《苕溪渔隐丛话》载雪窦禅师偈语:“三分光阴二分过,灵台(心灵)一点不揩磨。贪生逐日区区(自得貌)去,唤不回头争奈何。”怎奈向:意同“怎奈何”,见上篇注⑤。抵死:总是,老是。
  ⑧“石卧”两句:谓儿辈对功名事难辨真假虚实。石卧山前认虎:指李广射猎,以石为虎事。见前《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注④。蚁喧床下闻牛:《世说新语·纰漏篇》:“殷仲堪父病虚悸,闻床下蚁动,谓是牛斗。”
  ⑨“为谁”三句:望友不至,怏怏下楼。一饷:即一晌,一会儿。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读音: jiù yǔ cháng lái, jīn yǔ bù lái, jiā rén yǎn jiǎn shuí liú.
旧雨常来,今雨不来,佳人偃蹇谁留。
xìng shān zhōng yù lì, jīn suì quán shōu.
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
pín jiàn jiāo qíng luò luò, gǔ jīn wú dào yōu yōu.
贫贱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
guài xīn lái què jiàn, wén fǎn lí sāo, shī fā qín zhōu.
怪新来却见,文反离骚,诗发秦州。
gōng míng zhī dào, wú zhī bù lè, nǎ zhī yǒu gèng kān yōu.
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
zěn nài xiàng ér cáo dǐ sǐ, huàn bù huí tóu.
怎奈向、儿曹抵死,唤不回头。
shí wò shān qián rèn hǔ, yǐ xuān chuáng xià wén niú.
石卧山前认虎,蚁喧床下闻牛。
wèi shuí xī wàng, píng lán yī xiǎng, què xià céng lóu.
为谁西望,凭栏一饷,却下层楼。
韵脚: 拼音:nǎ zhī yǒu gèng kān yōu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那〈代〉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 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 指示代词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 那nā姓。 那nà ⒈跟"这"相对。指较远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时。~里。~边。~人。~样。~件事。 ⒉ ①那样就~么办。他就是~么个脾气。 ②承接连词。跟"如果"、"若是"等相应如果他不来,~么我们就到他家里去。 那nèi ⒈"那"与"一"的合音。指数量时,既可〈表〉"一"也可〈表〉"多数"~个。~些。~五年。 那nuó 1.多。 2.安闲貌。 3.美好。 4.对于。 5."奈何"的合音。 6.用同"挪"。移用钱粮。 7.用同"挪"。移动位置﹑时间。 8.姓。明有那嵩。见明陈士元《姓觿 》卷三﹑《明史》本传。 那nǎ 1.疑问代词。如何;怎么。 2.疑问代词。哪里;何处。 那nuò 1.语助词。表疑问。 2.语助词。表感叹。 3.语助词。表祈使。 那né 1.见"那咤"。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有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 有yǒu ⒈跟"无"相对。 ①〈表〉所属她~部录像机。 ②〈表〉存在~见解。~希望。~花~草。 ③〈表〉发生和出现他~伤了。情况~了变化。 ④〈表〉估量或比较这只鸡~五斤多。他~你那样高了。 ⑤〈表〉大或多~把年纪。富~成效。~的是(多得很)。 ⒉用于某些动词前面。〈表〉客气~请。~坐。~劳。 ⒊占据占~。孙权据~江东。 ⒋跟"某"、"某些"相近或指一部分~一时期。~人不同意。~的(有些)地方工作未做好。 ⒌〈古〉汉语词头,作助词(无义)~夏。~周。 ⒍ ⒎ ⒏ ⒐ ⒑ ①有条件的,有边际的,可以穷尽的~限公司。 ②不多的,有一定限度的。 ⒒ 有yòu同"又"。还有,再加上三十~六。

:更 (形声。从攴,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 本义改变) 同本义 更,改也。--《说文》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更爵洗。--《仪礼·大射仪》 更皮币。--《礼记·月令》 更姓改物。--《国语·周语》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管子·侈靡》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管子·任法》 更葬也。--《史记·晋世家》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国志·吕凯传》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史记 更gèng副词。 ①再,重,又 ~上一层楼。~进一步。 ②愈加,越发~加。~美好。~清楚。~受人尊敬。 更gēng ⒈改变,改动,调换~改。~动。~换。~正。变~。万象~新。 ⒉经历,经过~事。道必~匈奴中。 ⒊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深人静。夜半三~。

:堪〈名〉 (形声。从土,甚声。本义地面高起) 同本义 堪,地突也。谓土之坟起者。--《说文》 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庄子·大宗师》 又如堪岩(山形幽深) 指天道 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淮南子·天文》。许君注堪,天道,舆,地道。盖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天高地下之义也。” 屡堪舆以壁垒兮。--扬雄《甘泉赋》。注天地总名也。” 倏然堪舆变。--陆龟蒙、皮日休《开元寺楼看雨联句》 又如堪舆(天地;风水,亦指风水先生);堪舆家(古时为占候卜筮者之一种,后专称以相地看风 堪kān ⒈忍受,经得起难~。不~回首。疲惫不~。 ⒉能够,可以~当重任。不~设想。真~托生死。

:忧 (被嵋狻P闹杏辛擞浅黼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加攵”(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忧,愁也。--《说文》 忧,愁也。--《玉篇》 忧悲者德之失也。--《淮南子·原道》 勿忧。--《易·丰》 坎为加忧。--《易·说卦》 我心忧伤。--《诗·小雅·小弁》 忧心忡忡。--《诗·召南·草虫》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心忧炭贱。--唐·白居易《卖炭翁》 忧谗畏讥。--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忧其民。 又如忧忿滞中(中医 忧(憂)yōu ⒈发愁,担心~愁。担~。~心如焚。 ⒉可忧愁的事~患。 ⒊〈古〉父或母的丧事称"丁忧"(丁遇到,遭遇)丁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