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Q 取其清又清

"取其清又清"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7:42:37


简介: “取其清又清”出自宋代戴复古的《寄韩仲止》,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ǔ qí qīng yòu qī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出处: 《寄韩仲止》
内容:
何以润泉号,取其清又清
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
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寄韩仲止》是宋代诗人戴复古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友人韩仲止的思念和赞美。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示了友谊的珍贵和深厚。

诗中的第一句“何以润泉号,取其清又清”表达了诗人对韩仲止的赞美,将他比作滋润清澈的泉水,抒发了对韩仲止高尚品德和清雅风范的赞叹。

接下来的几句“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描绘了诗人与韩仲止的友谊。天游一丘壑意味着他们一同穿越山川,共同欣赏自然的美景,而孩视几公卿则表达了他们的相互倾慕和珍视。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这两句表达了饮酒作诗的场景,也是友人相聚的时刻。诗人与韩仲止举杯共饮,留下了他们共同的诗篇,将友情和才华传承给后人。

最后两句“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通过描绘秋天的黄花,表达了诗人对韩仲止的思念之情。东望忆渊明指的是诗人对韩仲止的回忆,渊明是韩仲止的字。

整首诗简练而含蓄,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抒发,表达了诗人深厚的友谊之情和对韩仲止的思念赞美。诗人用简单的语言展示了友情的可贵和深刻,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共同的才情和对美的共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hé yǐ rùn quán hào, qǔ qí qīng yòu qīng.
何以润泉号,取其清又清。
tiān yóu yī qiū hè, hái shì jǐ gōng qīng.
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bēi jǔ jí shí jiǔ, shī liú hòu shì míng.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
huáng huā qiū yì zú, dōng wàng yì yuān míng.
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韵脚: 拼音:qǔ qí qīng yòu qīng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取〈动〉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 耳) 同本义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宋·苏轼《阳关词》 拿 取数斗归。--三国魏·邯郸 取qǔ ⒈拿,得到~书。~款。~得成绩。 ⒉采用,选用,接受~材。录~。去粗~精。~长补短。 ⒊寻求~乐。求~。~笑(开玩笑)。 ⒋攻克,强夺~城。夺~。 ⒌按一定的根据或条件做~齐。~决。 ⒍〈古〉通"娶"。 ⒎ ⒏ ⒐ ⒑ 取qū 1.通"趋"。趋向。 2.通"趋"。疾走。 3.距离;相隔。 4.见"取虑"。

:其〈名〉 通期”。期限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其 〈代〉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变成其”。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彼、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又如独善其身 她 它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他们;她们;它们 他的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 其qí ⒈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的,他们,他们的~貌不扬。劝~自力。促~成功。人尽~才。各得~所。 ⒉指示代词。那(这),那(这)些,那(这)样不乏~人。确有~事。 ⒊连词。如果,假使若~为难,你就不去。 ⒋文言助词。〈表〉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奈我何?尔~勉之。 ⒌虚指,无实在意义北风~凉。夸夸~谈。 ⒍ ⒎ ⒏ ⒐ ⒑ 其jī 1.助词。用于疑问代词之后,表疑问语气。 2.用于地名。 3.用于人名『代有审食其﹑郦食其。 其jì 1.助词。常用在"彼"之后。

:清〈形〉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 清酤(清圣 清qīng ⒈明晰,纯洁透明,跟"浊"相对~楚。~晰。~水。~爽。天朗气~。 ⒉干净,洁净~洁。 ⒊安静,寂静~静。冷~。 ⒋太平澹然四海~。 ⒌不混杂,不混乱划~界限。分~是非。 ⒍单纯,不杂~白。~唱。~炒。 ⒎彻底查点~查。~理。~点。~仓。 ⒏除尽,除去不纯,整顿组织~除。~洗。~党。 ⒐公正廉明~廉。~官。 ⒑朝代名。清朝,公元1644-1911年。1616年建国为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建都北京。第一代君主是爱新觉罗·福临。 清qìng 1.凉,寒。

: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右手形,本左右的右”。从又”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右手) 同本义 又,手也,象形。--《说文》。段玉裁注此即今之右字。” 又 复,再,再一次 敝予又改为兮。--《诗·郑风·缁衣》 天命不又。--《诗·小雅·小宛》 又命之。--《仪礼·燕礼》 又试之鸡。--《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读了又读;又是他;又问;又起个窖儿(比喻多费了一道手续);又称;又说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 又yòu副词。 ⒈再,更,〈表〉重复或继续她~立了大功。看了~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生。 ⒉〈表〉加重语气,更进一层你~不笨。天气闷热,~没有风。 ⒊〈表〉几项平列关系~红~专。~多~快~好~省。 ⒋〈表〉转折,有"可是"的意义想出去走走,~怕下大雨。 ⒌〈表〉有矛盾的两件事他~想去看画展,~想去看电影,拿不定主意。 ⒍〈表〉某种范围以外另有补充她领到奖状,~领到奖金。 ⒎再加上,还有二十~六年。二~三分之一。

:清〈形〉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 清酤(清圣 清qīng ⒈明晰,纯洁透明,跟"浊"相对~楚。~晰。~水。~爽。天朗气~。 ⒉干净,洁净~洁。 ⒊安静,寂静~静。冷~。 ⒋太平澹然四海~。 ⒌不混杂,不混乱划~界限。分~是非。 ⒍单纯,不杂~白。~唱。~炒。 ⒎彻底查点~查。~理。~点。~仓。 ⒏除尽,除去不纯,整顿组织~除。~洗。~党。 ⒐公正廉明~廉。~官。 ⒑朝代名。清朝,公元1644-1911年。1616年建国为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建都北京。第一代君主是爱新觉罗·福临。 清qìng 1.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