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P 琵琶箜篌杂胡羌

"琵琶箜篌杂胡羌"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1 03:01:34


简介: “琵琶箜篌杂胡羌”出自宋代陆游的《听琴》,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í pá kōng hóu zá hú qiāng,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出处: 《听琴》
内容:
疏帘曲槛苹风凉,细腰美人藕丝裳,绿藤水文穿矮床,玉指纤纤弹履霜。
高林莺啭日正长,幽涧泉鸣夜未央。
哀思不怨和而庄,有齐淑女礼自防。
世人但惑青楼倡,琵琶箜篌杂胡羌
试听一曲醒汝狂,文姬指法传中郎。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听琴》是宋代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疏帘曲槛苹风凉,
细腰美人藕丝裳,
绿藤水文穿矮床,
玉指纤纤弹履霜。

高林莺啭日正长,
幽涧泉鸣夜未央。
哀思不怨和而庄,
有齐淑女礼自防。

世人但惑青楼倡,
琵琶箜篌杂胡羌。
试听一曲醒汝狂,
文姬指法传中郎。

译文:
轻薄的帘子随风摇曳,凉爽的苹果风吹过。
美丽的女子身穿柔软的藕丝裙。
绿色的藤蔓穿过矮床,水波纹动。
纤纤玉指弹奏着履霜的曲调。

高林中黄莺在阳光下歌唱,
幽深的涧泉在夜晚不停地流淌。
悲伤的思念并不怨恨,而是平和而庄重,
有着齐国的淑女所具备的自我保护之礼。

世人只迷恋青楼的歌舞,
琵琶和箜篌混杂着胡人和羌人的音乐。
请试听这首曲子,唤醒你内心的狂热,
文姬的指法传承给了中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琴音的美妙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诗人以疏帘、苹风、藕丝裳等细节描绘了优雅的环境和美丽的女子。同时,通过绿藤、水文、履霜等意象,将琴音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诗中还融入了对自然的描写,如高林中黄莺的歌唱和幽深涧泉的流淌,使整首诗词更加生动。诗人以哀思不怨、和而庄重的态度表达了对淑女的赞美,并强调了淑女应具备的自我保护之礼。

最后,诗人以青楼的歌舞和琵琶箜篌的音乐作为对比,表达了对世俗娱乐的批判,呼唤人们去欣赏真正的音乐之美。文姬传授给中郎的指法象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的传递。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琴音的美妙和对纯粹音乐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淑女美德和传统文化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ū lián qū kǎn píng fēng liáng, xì yāo měi rén ǒu sī shang, lǜ téng shuǐ wén chuān ǎi chuáng, yù zhǐ xiān xiān dàn lǚ shuāng.
疏帘曲槛苹风凉,细腰美人藕丝裳,绿藤水文穿矮床,玉指纤纤弹履霜。
gāo lín yīng zhuàn rì zhèng cháng, yōu jiàn quán míng yè wèi yāng.
高林莺啭日正长,幽涧泉鸣夜未央。
āi sī bù yuàn hé ér zhuāng, yǒu qí shū nǚ lǐ zì fáng.
哀思不怨和而庄,有齐淑女礼自防。
shì rén dàn huò qīng lóu chàng, pí pá kōng hóu zá hú qiāng.
世人但惑青楼倡,琵琶箜篌杂胡羌。
shì tīng yī qǔ xǐng rǔ kuáng, wén jī zhǐ fǎ chuán zhōng láng.
试听一曲醒汝狂,文姬指法传中郎。
韵脚: 拼音:pí pá kōng hóu zá hú qiāng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琵琶 ,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琵琶骨 琵琶行 为君翻作《琵琶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琵pí[琵琶]有四根弦的弹拨乐器,下部椭圆形,上部有长柄,头部弯曲。

:琶(形声。《说文新附》琵琶也。”)--见琵琶” 琶pa 琶pá 1.见"琵琶"。 2.明代的一种酷刑。

:箜篌 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 箜kōng

:见箜篌” 篌hóu

:杂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同本义 画绘之事,杂五色。--《周礼·考工记》 混合;搀杂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 彼此错杂。--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杂烩菜(将各种剩菜合并在一起的菜淆);夹杂(搀杂);杂就(参杂而成);混杂(混合搀杂) 聚会;聚集 杂,聚也。--《广雅》 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吕氏春秋》 又如杂物(聚集事物) 杂 驳杂不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晋·陶潜《桃 杂(雜、襰)zá ⒈不单纯的,各种各样的~事。~色。~粮。~技。人多太~。 ⒉渗入,混合搀~。混~。 ⒊交错长短相~。 ⒋ ⒌ ⒍

:胡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胡,牛顄垂也。--《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狼跋其胡。--《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又如胡髯朗(羊的别名→,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胡(鬳、衚)hú ⒈〈古〉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之统称~人。~服。泛指我国少数民族的或外国的~椒。~琴。~萝卜。 ⒉乱,无理~说八道。~言乱语。~作非为(肆无忌惮的做坏事)。 ⒊文言疑问代词。什么,怎样~为慕大鲸?~不归? ⒋〈古〉指兽颈下的垂肉。 ⒌ ⒍

:羌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羊,羊亦声。本义羌族,古代西部民族之一) 同本义 西戎牧羊人也。--《说文》 庸蜀羌髳。--《书·牧誓》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茂汶县、汶川县、松潘县境内 西戎 羌笛 羌笛 羌qiāng ⒈ ⒉〈古〉我国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在今四川、甘肃、青海一带。东晋时曾经建立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