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H 侯吏趋芦洲

"侯吏趋芦洲"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7:42:19


简介: “侯吏趋芦洲”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康太守》,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óu lì qū lú zhōu,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出处: 《送康太守》
内容:
城下沧江水。
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
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
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
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
还劳(一作来)康乐侯。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王维
诗人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翻译:

《送康太守》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城下沧江水。
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
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
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
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
还劳(一作来)康乐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康太守的场景。康太守即将离开,城下的沧江水悠悠流淌,黄鹤楼耸立在江边。城墙上的朱红栏杆和白色城堞在江水的映衬下更加美丽。铜铃吹奏的声音传遍夏口城,而康太守居于城墙之上。城门旁的枫树掩映着岸边,侯吏们匆忙赶往芦洲。诗人在描绘康太守离开的同时,也展示了江水、黄鹤楼和城墙的美景。

赏析:
王维以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康太守的情景,同时展示了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整首诗以沧江水、黄鹤楼和城墙为中心,通过描写这些元素的美景,表达了离别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康太守居于城墙之上,而侯吏们却匆匆忙忙离去,凸显了康太守的高位和他的离别之重。此外,枫树的隐匿和江水的映衬,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层次感。

这首诗词极富意境,通过简练而恰到好处的描写,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人情的离别之情。王维以独特的笔墨刻画出了江水、黄鹤楼和城墙的景色,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一画面。整首诗词以康太守的离别为主题,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离别的忧伤和不舍。这首诗词在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上,展现了王维独特的艺术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éng xià cāng jiāng shuǐ.
城下沧江水。
jiāng biān huáng hè lóu.
江边黄鹤楼。
zhū lán jiāng fěn dié.
朱阑将粉堞。
jiāng shuǐ yìng yōu yōu.
江水映悠悠。
náo chuī fā xià kǒu.
铙吹发夏口。
shǐ jūn jū shàng tou.
使君居上头。
guō mén yǐn fēng àn.
郭门隐枫岸。
hóu lì qū lú zhōu.
侯吏趋芦洲。
hé yì lín chuān jùn.
何异临川郡。
hái láo yī zuò lái kāng lè hóu.
还劳(一作来)康乐侯。
韵脚: 拼音:hóu lì qū lú zhōu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侯 (象形。从人,从厂,象张布,矢在其下。甲骨文字形,象射侯张布著矢之形。本义箭靶) 同本义。以兽皮或画上兽形的为之 矦,春饷所射矦也。--《说文》 终日射侯。--《诗·齐风·猗嗟》 射有张布谓之矦。--《小尔雅·广器》 方十尺曰矦,四尺曰鹄,二尺曰正,四寸曰质。 张矦。--《左传·成公二年》 又如侯弓(古代较射时用以射侯之弓☆,箭靶);侯道(箭靶与射者间的距离) 诸侯 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礼记·王制》 诸侯则共熊侯豹侯。--《周礼·司裘》。注 侯hóu ⒈〈古〉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公~伯子男。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王~将相宁有种乎! ⒉泛指达官贵人~门似海。 ⒊箭靶终日射~,不出正兮(正靶的中心)。 侯hòu

:吏〈名〉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吏,治人者也。--《说文》 吏者,名之师也。--《汉书·景帝纪》 吏所以治民也。--《汉书·惠帝纪》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朋法》 王使委于三吏。--《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 百吏庶民。--《国语·周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韩诗外传》 君既为府吏,守节 吏lì官员。春秋以前大小官员都可称"吏",战国以后一般指低级的官员胥~。

:趋 (形声。从走,刍声。本义快步走) 同本义 趋,走也。--《说文》。按,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走而不趋。--《礼记·王藻》 帷薄之外不趋。--《礼记·曲礼》 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庄子·胠箧》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聊斋志异·促织》 步趋动作。--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趋蹑(快速尾随);趋行(急行;赶路);趋走(疾走);趋风(快走如风。比喻快步向前走或表示向对方致敬);趋趋(小步急行的样子);趋拜(急往拜见) 步,行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又如趋趄(抬腿做出要 趋(趨)qū ⒈快走~走。~而迎之。 ⒉向往,奔向,向着某方面发展~向。~势。~之若鹜。~于一致。 ⒊〈古〉通"促"。催促。 ⒋ 趋cù 1.敦促;促使。 2.催迫;催促。 3.急促;迫切。 4.赶快;立即。 5.矮,短促。 趋qù 1.志向;意趣。

:芦 (形声。从苃,眗声。本义草名。芦菔)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芦,芦菔也。--《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 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方言》三 又如芦萹(莱菔的别名。又名萝卜) 芦苇 地);芦衣(用芦花为絮所缝制的衣服);芦灰(芦苇烧成的灰。相传女娲氏堆积芦灰以防止泛滥的洪水) 芦(蘪)lú

:洲 (形声。从水,州声。洲”本作州”,后人加水以别州县之字。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周南·关雎》 又有薮曰云连徒洲。--《国语·楚语》 淮有三洲。--《诗·小雅·鼓钟》。传淮上地。” 避渚洲。--宋·文天祥《后序》 又如洲沚(洲渚,洲淤。水中小块陆地);洲岛(水中陆地);洲场(指有所出产的水中陆地);洲屿(江中沙洲);洲浦(洲溆。洲边) 大陆,地球上陆地的大的划区,特指其大小和结构上与岛屿和半岛不同的大片陆地及以山脉为界的大盆地 天下有五 洲zhōu ⒈水中的陆地沙~。橘子~。 ⒉大陆及其附属岛屿的总称七大~即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