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H 撼雪寻芳识标格

"撼雪寻芳识标格"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30 17:32:37


简介: “撼雪寻芳识标格”出自宋代曹勋的《分题墨梅》,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àn xuě xún fāng shí biāo gé,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出处: 《分题墨梅》
内容:
北风吹云村寂寂,练练溪流湛寒碧。
马头忽有暗香来,撼雪寻芳识标格
扬鞭敲镫荒寒路,酒恶难禁赖销释。
陇上故人消息迟,一枝谁寄疎烟隔。
老禅幻此空花相,墨晕横斜清照客。
定应飞梦会姑仙,玉偻澹月连天白。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曹勋
诗人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翻译:

诗词:《分题墨梅》

中文译文:
北风吹云村寂寂,
练练溪流湛寒碧。
马头忽有暗香来,
撼雪寻芳识标格。
扬鞭敲镫荒寒路,
酒恶难禁赖销释。
陇上故人消息迟,
一枝谁寄疎烟隔。
老禅幻此空花相,
墨晕横斜清照客。
定应飞梦会姑仙,
玉偻澹月连天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他以墨梅为题材,通过描绘冬季景色和寒梅花的形象,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篇,北风吹过村庄,云彩被吹散,整个村子显得寂静无人。练练的溪水流淌,清澈见底,湛蓝的颜色透露出寒冷的气息。

接着,诗人突然闻到了马头传来的暗香,这是指寒梅散发的芳香。在严寒冬日里,寒梅独自开放,散发出独特的香味,这给诗人带来了一种惊喜和感动。诗人通过感知寒梅的香气,识别出它的独特标志。

接下来,诗人扬鞭敲打马镫,行走在荒凉寒冷的路上。诗中提到酒,暗示诗人寂寞时常用酒来排解忧愁,但酒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一时的安慰。

诗中提到陇上故人消息迟,表明诗人与故友的联络遥远,消息迟迟未得到传达。一枝谁寄疎烟隔,意味着自己寄出的一枝寒梅花,可能因距离遥远而无法送达,被疏远的烟雾所阻隔。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用“老禅”来形容自己,幻想自己如同一朵空花,墨晕横斜,清照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存在的虚幻和无常的感受。

最后两句,诗人设想自己应该能够飞梦与仙子相会,以玉偻和澹月来象征仙境的美好。连天白则表达了仙境的纯净和高远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色和寒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禅理的感悟。诗中融入了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以及对情感和命运的思考,展现出曹勋深邃的诗意和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ěi fēng chuī yún cūn jì jì, liàn liàn xī liú zhàn hán bì.
北风吹云村寂寂,练练溪流湛寒碧。
mǎ tóu hū yǒu àn xiāng lái, hàn xuě xún fāng shí biāo gé.
马头忽有暗香来,撼雪寻芳识标格。
yáng biān qiāo dèng huāng hán lù, jiǔ è nán jìn lài xiāo shì.
扬鞭敲镫荒寒路,酒恶难禁赖销释。
lǒng shàng gù rén xiāo xī chí, yī zhī shuí jì shū yān gé.
陇上故人消息迟,一枝谁寄疎烟隔。
lǎo chán huàn cǐ kōng huā xiāng, mò yūn héng xié qīng zhào kè.
老禅幻此空花相,墨晕横斜清照客。
dìng yīng fēi mèng huì gū xiān, yù lóu dàn yuè lián tiān bái.
定应飞梦会姑仙,玉偻澹月连天白。
韵脚: 拼音:hàn xuě xún fāng shí biāo gé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药  (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撼 (形声。从手,感声。本义摇动;动摇) 同本义 撼,动也。--《广雅》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岳飞传》 又如撼落(摇落);撼摇(摇动,动摇);撼顿(摇动,颠踬) 撼hàn摇动震天~地。震~人心。~山易,~岳家军难。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 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 平地尺为大雪。--《左传·隐公九年》 麻衣如雪。--《诗·曹风·蜉虫游》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杜甫《北征》诗 又如雪案萤窗(比喻勤学苦读);雪里鸿(即雪泥鸿爪);雪浪纸(一种有波浪形暗纹的宣纸) 雪 借喻 雪xuě ⒈从天上落下的白色结晶物,它是高空水汽在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兆丰年。万里~飘。 ⒉揩,拭,洗刷~耻。~恨。 ⒊颜色或光泽像雪的~白。~亮。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 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 寻(尋)xún ⒈找,探求~找。~觅。~访。~求。~根究底。 ⒉随即,不久~即。 ⒊〈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十六尺为常◇来用"寻常"〈表〉平常、普通的意思。 ⒋ ⒌ ⒍

:芳〈名〉 (形声。从苃,方声。本义花草) 同本义 野芳发而幽香。--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芳芷(香草名);芳苓(芳荃。香草名);芳草(香草) 香气 芳,草香也。--《说文》 芳菲菲其弥章。--《楚辞·离骚》。注香貌。” 兰芝以芳未尝见霜。--《淮南子·说林》 芳与泽其杂糅兮。--《楚辞·离骚》 兰有莠兮菊有芳。--汉武帝《秋风辞》 指春天 指女子 芳 fāng ⒈花草的香味~香。芬~。〈喻〉美好的德行或名声万古流~。  ⒉花草篱边野外多众~。

:识 (形声。从言。戠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同本义 譺,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 识(譺)shí ⒈知道,认得,能辨别~字。认~。~别。~途老马。 ⒉学问,应知的,所知道的学~。知~。常~。有~之士。 ⒊见解,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⒋ 识(譺)zhì ⒈记住,做记号,也指记号、标志博闻强~。表~。款~。

:标 (形声。从木,票声。本义树梢) 同本义 标,木杪末也。--《说文》 大本而小标。--《管子·霸言》 又如标枝(树梢的枝条);标末(树梢) 末梢;事物的枝节或表面。与本”相对 本标相应。--刘安《淮南子》 此所谓气之标。--《素问六·微旨大论》 又如标季(末季,末期);治标;标本(本末。中医称后起为标,本原为本);标病(表面上的病症) 顶端 标出(塔顶露出)海云长。--唐·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又如标颠(顶端,最高点) 柱竿之类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崔彦

:格 (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同本义 格,木长貌。--《说文》。徐锴系传亦谓树高长枝为格。” 夭娇枝格,偃蹇杪颠。--司马相如《上林赋》 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史记·律书》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北周·庾信《小园赋》 引申为格子 格,椸架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共其牛牲之互。--《周礼·地官·牛人》。注互,若今屠家县肉格。” 窗格上有火燃处。--《梦溪笔谈·活板》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又如五格的书架;格眼(格子和窟窿);格子眼(窗孔);格目(项目); 格gé ⒈划分成空栏或框子方~纸。打~子。此书架有三个~儿。 ⒉一定的标准、规模、式样、名言规~∠~。~局。~式。~言。〈引〉品质,个性品~。性~。人~。 ⒊阻碍,隔阂阻~。~ ~不入。 ⒋推究,研究~致。~物。 ⒌击,打~杀勿论。持械~斗。聚众~斗。 格luò 1.村落。 2.零落。 格gē 1.见"格格"。 格hè 1.见"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