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燥土余三尺

"燥土余三尺"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0:36:07


简介: “燥土余三尺”出自宋代方回的《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ào tǔ yú sān chǐ,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处: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
内容:
幼尝习古诗,生平不满百。
人生如蜗牛,欲升一丈壁。
我幸七尺身,燥土余三尺
目此寸进难,涎尽喙不湿。
平生修省心,不啻震{隙阝换虎右}{隙阝换虎右}。
晚若蹈虎尾,更甚履愬愬。
庶几其可免,宁受冻饥厄。
徒步胜安车,亦勿乘下泽。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方回
诗人介绍: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翻译: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自嘲的口吻,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

七十岁的老人吟唱古体五言诗十首

幼尝习古诗,生平不满百。

在幼年时就开始学习古代诗词,至今尚未过百岁。

人生如蜗牛,欲升一丈壁。

人生犹如一只蜗牛,渴望攀登一丈高的墙壁。

我幸七尺身,燥土余三尺。

幸好我拥有七尺高的身躯,剩下的三尺只是贫瘠的土地。

目此寸进难,涎尽喙不湿。

眼前的进展寸步难行,口水都干涸了也无济于事。

平生修省心,不啻震{隙阝换虎右}{隙阝换虎右}。

一生都在修炼克己之心,不亚于震慑山河的威势。

晚若蹈虎尾,更甚履愬愬。

晚年如同踩在老虎尾巴上,更加危险而惶恐。

庶几其可免,宁受冻饥厄。

或许还能避免这一切,宁愿忍受寒冷、饥饿和艰难。

徒步胜安车,亦勿乘下泽。

徒步虽然比不上乘坐舒适的车辆,但也不愿陷入险恶的泽地。

这首诗词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他感叹人生犹如蜗牛般艰难,渴望攀登高峰却总是进展缓慢。作者通过自嘲和幽默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反思和对安逸生活的拒绝。他认为,经历艰难和困苦,徒步行走胜过乘坐舒适的车辆,也不愿意沉溺于表面的安逸,而是选择追求内心的修炼与自我超越。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反讽的语言,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òu cháng xí gǔ shī, shēng píng bù mǎn bǎi.
幼尝习古诗,生平不满百。
rén shēng rú wō niú, yù shēng yī zhàng bì.
人生如蜗牛,欲升一丈壁。
wǒ xìng qī chǐ shēn, zào tǔ yú sān chǐ.
我幸七尺身,燥土余三尺。
mù cǐ cùn jìn nán, xián jǐn huì bù shī.
目此寸进难,涎尽喙不湿。
píng shēng xiū shěng xīn, bù chì zhèn xì fù huàn hǔ yòu xì fù huàn hǔ yòu.
平生修省心,不啻震{隙阝换虎右}{隙阝换虎右}。
wǎn ruò dǎo hǔ wěi, gèng shén lǚ sù sù.
晚若蹈虎尾,更甚履愬愬。
shù jī qí kě miǎn, níng shòu dòng jī è.
庶几其可免,宁受冻饥厄。
tú bù shèng ān chē, yì wù chéng xià zé.
徒步胜安车,亦勿乘下泽。
韵脚: 拼音:zào tǔ yú sān chǐ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燥〈名〉 sao 剁细的肉 燥 〈形〉 快 从此以后,匡超人的肉和豆腐都卖得生意又燥,不到日中就卖完了,把钱拿来家伴着父亲。--《儒林外史》 燥 zao (形声) 同本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燥,干也。--《说文》 火就燥。--《易·文言传》 燥,焦也。--《释名》 唇焦口燥呼不得。--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又如燥吻(干燥的嘴唇);燥坼(干燥坼裂);燥劲(干燥强劲);燥刚(干燥刚劲);燥气(干燥之气);燥急(干渴得利害);燥渴 燥zào干~热。干~。   燥sào 1.方言。快速。 2.害臊。参见"燥不搭"。 3.见"燥子"。

:土〈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 百谷草木丽乎土。--《易·彖传》 禹敷土。--《书·禹贡》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 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不若燔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土膏微润。--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土粉(粉刷墙壁用的白垩 土tǔ ⒈沙泥等的混合物~壤。沙~。泥~。粘~。积~成山。 ⒉地域国~。领~。 ⒊故乡,本地的~籍。~话。乡~。年老思~。~生~长。 ⒋民间生产的,出自民间的~产。~布。~专家。 ⒌不开通,不时兴~头~脑。~里~气。 ⒍五行(金木水火~)之一。 ⒎ ①世世代代居住在一定地方的人。 ②世居本地的人。 ⒏ ⒐ 土dù 1.根。《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陆德明释文"土,音杜……《韩诗》作杜,义同。《方言》云东齐谓根曰杜。"一说,指根之皮 。 2.通"杜"。古水名。 土chǎ 1.见"土苴"。 土tú 1.《字汇补.土部》"土门,北方之族也。"参见"土门"。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余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 残留的; 余yú ⒈我,我的。 ⒉剩下的,多出的剩~。节~。多~。有~。~粮。不遗~力。 ⒊遗留,遗存城荒古迹~。 ⒋零数十~天。百~人。五里~。 ⒌后,以外业~。工作之~。 余yù 1.姓。见"余且"。 余xú 1.见"余吾"。 余tú 1.梼余,山名。

: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尺 chi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尺 chě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参看 【工尺】。又见chǐ。 尺 chǐ ①长度单位。 ②市尺合1/3米。 ③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的器具丁字~。 ④像尺的东西。计算~。又见chē。 【尺八】古代竹制管乐器。管长一尺八寸,故名。有六指孔,另一孔蒙竹膜,竖吹。宋代后不用。今仍流行于日本,形制稍异。 【尺带珠丹】(697-754)吐蕃赞普。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曾向唐求婚和亲,唐中宗以养女金城公主远嫁吐蕃。730年,与唐会盟,734年分界立碑,约以互不侵犯。 【尺牍】文体名称。即书信。牍古代书写用的木简。作书信用的木简约长一尺。 【尺短寸长】(由于应用在不同的地方)一尺也有显短的时候,一寸也有显长的时候。比喻每个人或各种事物都有长处也有短处。 【尺规】直尺和圆规的统称。 【尺规作图】以直尺和圆规为工具,按照作图公法所允许的范围加以有限次组合而完成的作图方法。 尺chě ⒈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尺chǐ ⒈长度单位。市尺一~为十寸,十~为一丈。三市~为一米。 ⒉量长短的器具竹~。钢~。 ⒊一种制图用具放大~。丁字~。 ⒋像尺的东西仿~。镇~(压纸用)。 ⒌中医切脉部位之一脉三部,寸关~。 ⒍ ⒎ ⒏ 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