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守道无夷险

"守道无夷险"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3 03:08:28


简介: “守道无夷险”出自宋代秦观的《中书侍郎挽词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ǒu dào wú yí xiǎ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处: 《中书侍郎挽词二首》
内容:
守道无夷险,如公实寡仇。
望从乌府重,官到凤池休。
二品追褒峻,千金赙恤优。
缙绅终有恨,王骏不封侯。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秦观
诗人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翻译:

诗词:《中书侍郎挽词二首》

中文译文:
守道无夷险,如公实寡仇。
望从乌府重,官到凤池休。
二品追褒峻,千金赙恤优。
缙绅终有恨,王骏不封侯。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秦观创作的《中书侍郎挽词二首》。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官场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诗中通过几个意象和比喻,揭示了守道无私的人在官场中常常会遭遇到的困境和矛盾。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看法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先,诗人提到"守道无夷险,如公实寡仇",表达了他对官场的理想和追求,认为守正道的人不应该有太多的险阻,而应该受到公正对待。然而,接下来的两句"望从乌府重,官到凤池休"则揭示了现实中官场的不公和不平等待遇,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失望和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二品追褒峻,千金赙恤优",反映了官场中的晋升和奖赏制度,但随之而来的是"缙绅终有恨",意味着诗人认识到即使在高位上,也难免会有遗憾和不满。最后一句"王骏不封侯"则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王骏是一个富有才华的人物,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对功名富贵的怀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官场和个人命运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展现了他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ǒu dào wú yí xiǎn, rú gōng shí guǎ chóu.
守道无夷险,如公实寡仇。
wàng cóng wū fǔ zhòng, guān dào fèng chí xiū.
望从乌府重,官到凤池休。
èr pǐn zhuī bāo jùn, qiān jīn fù xù yōu.
二品追褒峻,千金赙恤优。
jìn shēn zhōng yǒu hèn, wáng jùn bù fēng hóu.
缙绅终有恨,王骏不封侯。
韵脚: 拼音:shǒu dào wú yí xiǎn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八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 均地守。--《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 纠其守。--《周礼·内宰》。注宿卫者。” 虽守者益。--《荀子·王制》。注谓地也。” 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左传·隐公五年》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 节操;操守 守shǒu ⒈保卫,卫护~卫。防~。坚~阵地。 ⒉看护,等候~夜。看~。~候。~株待兔。 ⒊遵照,服从遵~。~信用。遵纪~法。 ⒋靠近,依傍~着水池,可多养鱼。 ⒌旧时郡一级的长官名太~。 ⒍ ⒎ ⒏ ①防守戒备。 ②明代、清代的武官名。 ⒐ ⒑ 守shòu 1.戍守疆域土地。 2.指天子出行。 3.守臣,地方长官◇用为郡守﹑太守﹑刺史等的简称。 4.犹摄。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而署理较高的官职。 5.指任 事﹑任职。 6.专指任郡守﹑太守﹑刺史等职。 7.职守。 8.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

:道 (形声。从辵,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夷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 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说文》 夷有九种。--《後后汉书东夷传》 宅喁夷。--《书饶典》。马注萺夷也。” 四夷八衭。--《周礼职方式》 如夷歌(夷人的歌曲。亦蔑指外族的歌曲);夷衭(古代东方和南方各族的蔑穛) 旧时往往用以穛外囶或外囯人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夷船由泥城。--《广 夷yí ⒈〈古〉我国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东~。也泛指少数民族四~。 ⒉旧指外国或外国的~情。 ⒊平辈。 ⒋平安,平坦化险为~。夫~以近,则游者众。 ⒌铲平,消灭~去险阻。~族(〈古〉酷刑之一。一人有罪,杀尽家族)。 ⒍ ⒎

:险 (形声。从阜,佥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险,阻难也。--《说文》 军旅思险。--《礼记·少仪》 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地险,山川丘陵也。--《易·坎》 险以远。--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常石险远。 又如险瘠(艰险贫瘠);险易(艰险与平坦之地);险戏(艰险) 地势险峻、危险 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碧野《富春江畔》 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险 险(雞)xiǎn ⒈地势扼要,难于通过~要。~阻。天~。 ⒉地势不平坦~以远,则至者少。 ⒊危,不安全危~。冒~∶~。~症。~境。 ⒋狡诈,狠毒~诈。~恶。~毒。阴~。 ⒌几乎,差一点~遭暗算。~些丧命。 险jiǎn 1.少。 险yán 1.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