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B 拌擞向来尘土

"拌擞向来尘土"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8:15:08


简介: “拌擞向来尘土”出自宋代苏庠的《谒金门(大叶庄怀张元孺作)》,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bàn sǒu xiàng lái chén tǔ,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出处: 《谒金门(大叶庄怀张元孺作)》
内容:
杨柳渡。
醉著青鞋归去。
点点沙鸥何处所。
十里菰蒲雨。
拌擞向来尘土
卧看碧山云度。
寄语故时猿鹤侣。
未见心先许。
朝代: 宋代
分类: 春天,写景,抒怀,谒金门
诗人: 苏庠
诗人介绍: 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字养直,初因病目,自号眚翁。本泉州人,随父苏坚徙居丹阳(今属江苏)。因卜居丹阳后湖,又自号后湖病民。苏坚有诗名,曾与苏轼唱和,得苏轼赏识,并因苏轼称誉其诗而声名大振。徽宗大观、政和之际,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洪炎、潘淳、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结诗社于江西。在澧阳(今湖南澧县)筑别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绍兴年间,苏庠与徐俯同被征召,独不赴,隐逸以终。
翻译:

《谒金门(大叶庄怀张元孺作)》是一首宋代苏庠创作的诗词,描绘了杨柳渡的景色和诗人的思绪。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
杨柳渡。醉著青鞋归去。
点点沙鸥何处所。
十里菰蒲雨。
拌擞向来尘土。
卧看碧山云度。
寄语故时猿鹤侣。
未见心先许。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庠在杨柳渡欣赏风景时的心境和思绪。诗人醉醺醺地穿着青色的鞋子离开杨柳渡,不知道沙鸥飞往何处。十里茂盛的菰蒲河中下起了细雨,使诗人的心情更加振奋。诗人回想起过去的岁月,往事历历在目,感慨万分。他躺在那里观赏着碧山上云彩的变幻,心中寄托着对曾经的朋友、伴侣——猿和鹤的思念。尽管还未见到他们,但他内心早已对他们许下了诺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观照。诗中的杨柳渡是一个具体的地点,通过描写这个地方的景色和氛围,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诗的开头,“杨柳渡。醉著青鞋归去。”展示了诗人离开杨柳渡的情景,以及他醉醺醺的状态。这里的青鞋可能是与自然相和谐的象征,也让人联想到诗人心境的宁静和愉悦。

接下来的两句,“点点沙鸥何处所。十里菰蒲雨。”通过描述沙鸥和菰蒲雨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振奋。沙鸥和菰蒲雨是自然景色中的元素,与诗人的情感相互呼应,增强了诗词的意境。

下半部分,“拌擞向来尘土。卧看碧山云度。”描绘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自然景色的观察。诗人内心的激情和对过去友谊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在碧山上仰望云彩的变幻中找到一种心灵的寄托。

最后两句,“寄语故时猿鹤侣。未见心先许。”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伙伴——猿和鹤的思念和期待。诗人虽然未能与他们相聚,但内心早已对他们许下了诺言和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了杨柳渡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去情感的追忆,传达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诗词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感受力和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视和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杨柳渡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融合,展现出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与思念。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真挚情感的珍视,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人情的温暖。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áng liǔ dù.
杨柳渡。
zuì zhe qīng xié guī qù.
醉著青鞋归去。
diǎn diǎn shā ōu hé chǔ suǒ.
点点沙鸥何处所。
shí lǐ gū pú yǔ.
十里菰蒲雨。
bàn sǒu xiàng lái chén tǔ.
拌擞向来尘土。
wò kàn bì shān yún dù.
卧看碧山云度。
jì yǔ gù shí yuán hè lǚ.
寄语故时猿鹤侣。
wèi jiàn xīn xiān xǔ.
未见心先许。
韵脚: 拼音:bàn sǒu xiàng lái chén tǔ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拌 搅和;调匀 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红楼梦》 又如用水拌面粉;拌种;拌草;拌匀(搅拌使均匀) 争吵 拌 bàn 搅和往面条里~菜。 拌pān 1.舍弃;豁出。 2.谓耗费。 3.摧残。 4.放,撒。参见"拌娇"。 拌pàn 1.分开;剖割。

:擞 通 擞(擻)sòu用扦子在火炉里摇拨抖灰~一~炉灰。 擞(擻)sǒu

:向 (象形。从宀,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本义朝北开的窗户) 同本义 向,北出牖也。--《说文》。古宫室北墉,无户牖,民间或有之,命之曰向。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豳风·七月》 泛指窗户 闭户塞向,密泥,勿使风入漏气。--《齐民要术》 刮楹达鄉(向)。--《礼记·明堂位》。注谓夹户窗也。” 启牖鄉(向)如初。--《仪礼·士虞礼记》 方向;方位 明利害之向。--《国语·周语上》 东向驰去。--明·魏禧《魏叔子文钞·大铁椎传》 又如 向(嚮)xiàng ⒈朝着,对着~着。朝~。面~朝阳。 ⒉方位,目标,意志所趋方~。走~。奔~〗~。趋~。志~。 ⒊从前,往昔,从来~日。~来。~无先例。 ⒋接近,将近~明。~夕。 ⒌假如,假使~不出其技。 ⒍偏袒偏~。婆婆疼~小孙女。 ⒎ ⒏ ⒐ 向xiǎng 1.通"享"。享有,享受。 2.通"飨"。犒赏,赐赏。 3.通"飨"。祭献。 4.通"响"。回声;声音。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黣”(或写作牟”))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黣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 尘土)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 尘 chén ①尘土,附着在器物上或飞扬的细土除~器。 ②人间;现实社会红~。 【尘肺】见【矽肺】。 【尘芥】比喻轻微、不足重视的东西。芥小草。 【尘世】佛教、道教所指的现实社会,与其理想世界相对。 【尘嚣】人多,熙熙攘攘的样子。 尘(塵)chén ⒈飞扬的或浮面的灰土~土。 ⒉踪迹,事迹步人后~。 ⒊人间,现时社会~事。~世(也指佛家、道家等所称的人间,并与他们和迷信者所谓的"天堂"、"仙界"相对)。 ⒋ ⒌

:土〈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 百谷草木丽乎土。--《易·彖传》 禹敷土。--《书·禹贡》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 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不若燔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土膏微润。--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土粉(粉刷墙壁用的白垩 土tǔ ⒈沙泥等的混合物~壤。沙~。泥~。粘~。积~成山。 ⒉地域国~。领~。 ⒊故乡,本地的~籍。~话。乡~。年老思~。~生~长。 ⒋民间生产的,出自民间的~产。~布。~专家。 ⒌不开通,不时兴~头~脑。~里~气。 ⒍五行(金木水火~)之一。 ⒎ ①世世代代居住在一定地方的人。 ②世居本地的人。 ⒏ ⒐ 土dù 1.根。《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陆德明释文"土,音杜……《韩诗》作杜,义同。《方言》云东齐谓根曰杜。"一说,指根之皮 。 2.通"杜"。古水名。 土chǎ 1.见"土苴"。 土tú 1.《字汇补.土部》"土门,北方之族也。"参见"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