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贶施鼎来

"贶施鼎来"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9:44:24


简介: “贶施鼎来”出自宋代学士院的《绍兴二十八年祀圜丘》,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kuàng shī dǐng lái,诗句平仄:仄平仄平。
出处: 《绍兴二十八年祀圜丘》
内容:
帝顾明德,监于克诚。
齐牙条濯,式示洁清。
郊丘合祛,享意感通。
贶施鼎来,受福无穷。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学士院
诗人:
翻译:

《绍兴二十八年祀圜丘》是宋代学士院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中,描述了皇帝顾及国家道德的重要性,监督人民遵守诚实正义的行为和积极清洁的礼仪,同时表达了祭祀圜丘的意义和庆祝祭祀取得的效果。

诗词的中文译文:

皇帝关注明德,监督人遵守诚实。
一起洗净牙齿,展示清洁之风。
郊丘上举行祭祀,心意感激沟通。
受到丰盛的祝福,福气无穷无尽。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寓意深远,表明了皇帝对国家道德的重视和对人民正直行为的监督。清洁之风象征着社会的纯洁和正直,通过洗净牙齿来展示这种正义之风。祭祀圜丘体现了皇帝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激,并通过祭祀来表达皇帝对整个国家的祝福和福气的无尽。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道德的呼唤和对祭祀意义的强调。通过祭祀,皇帝希望能够感激祖先的庇佑,并将来世封禅的福气传递给国家和人民。整首诗词展示了宋代社会对道德和秩序的重视,强调了清洁、正直和庄重的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ì gù míng dé, jiān yú kè chéng.
帝顾明德,监于克诚。
qí yá tiáo zhuó, shì shì jié qīng.
齐牙条濯,式示洁清。
jiāo qiū hé qū, xiǎng yì gǎn tōng.
郊丘合祛,享意感通。
kuàng shī dǐng lái, shòu fú wú qióng.
贶施鼎来,受福无穷。
韵脚: 拼音:kuàng shī dǐng lái
平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贶 (形声。从贝,兄声。本义赐,赏赐) 同本义 贶,赐也。--《说文》 羞当白壁贶。--鲍照《拟古》 又如厚贶(厚赏);贶赠(馈赠);贶寿(赠献寿礼);贶佑(赐福) 通况”。比方 更统世而自贶。--《楚辞·悲回风》 贶 赐赠之物 天降嘉贶,将何德以酬之?--《魏书·世祖纪》 贶kuàng赐,赠送,赏赐~赠●~。嘉~。

:施 (形声。从,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 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 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 施shī ⒈实行,展示,发挥~行。~展。~工。把本领~出来。 ⒉用上,加上~用。~肥。略~丹粉。 ⒊给予~礼。~遗(遗赠送)。 ⒋ 施yí 1.邪。 2.谓太阳西斜。 3.逶迤斜行。 4.大尺名。 施yì 1.延续;延伸。 2.移易;改变。 施shǐ 1.弃置,忘却。 2.解除。 3.宽缓。

:鼎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同本义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比喻帝王 指宰相 喻 鼎 dǐng ①古代烹煮东西的器物。多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②象鼎足那样三方对立抗衡~立。 ③大~力、~~有名。 ④正当;正在~盛。 【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开锅的水那样人声~。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相助。 【鼎立】三方面势力像鼎足那样对峙三国~。 【鼎盛】正值兴盛或强壮。 【鼎新革故】见【革故鼎新】。 【鼎足】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势成~。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黣”(或写作牟”))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黣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