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徂年那更还

"徂年那更还"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3:29:22


简介: “徂年那更还”出自宋代陆游的《昼卧》,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ú nián nà gèng há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昼卧》
内容:
忽忽见春尽,徂年那更还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凌厉心犹壮,沈绵气已孱。
千秋有管葛,看镜汗吾颜。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昼卧》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忽然间看到春天已经结束,岁月又何曾归还。
帐篷里弥漫着花香,书籍堆积在枕边如山。
心境依然坚毅,而身体已经衰弱。
千秋岁月中有许多英才,但看着镜中的自己,汗水湿透了我的面颊。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陆游在春天结束时的心境。他感叹时间的流逝,年华的不复返还。在帐篷中,花香弥漫,书籍堆积如山,这是他平日里的生活场景。尽管心境依然坚毅,但身体已经开始衰弱。他意识到千秋岁月中有许多英才辈出,而自己在镜中看到的面容已经被汗水湿透,这是对自己逝去青春的无奈和感慨。

赏析:
《昼卧》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年华不再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春天的结束和岁月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的深切感受。诗中的帐篷、花香、书籍等形象细腻而生动,展现了作者平日里的生活场景。同时,通过对自己身体和心境的对比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逝去青春和衰老的无奈和思考。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hū hū jiàn chūn jǐn, cú nián nà gèng hái.
忽忽见春尽,徂年那更还。
xiāng shēng zhàng lǐ wù, shū jī zhěn biān shān.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líng lì xīn yóu zhuàng, shěn mián qì yǐ càn.
凌厉心犹壮,沈绵气已孱。
qiān qiū yǒu guǎn gé, kàn jìng hàn wú yán.
千秋有管葛,看镜汗吾颜。
韵脚: 拼音:cú nián nà gèng hái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徂 (形声。从彳且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往;去) 同本义 徂,往也。--《尔雅》 汝徂征。--《书·大禹谟》 胤后承王命徂征。--《书·胤征》 自我徂尔。--《诗·卫风·氓》 我征徂西。--《诗·小雅·小明》 又如徂川(流去的河水);徂徕(往复);徂征(前往征讨) 及,至 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自堂徂基,自羊徂牛。--《诗·周颂·丝衣》 行,行走 思无邪,思马斯徂。--《诗·鲁颂·駉》 死亡 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孟子·万 徂cú ①〈动〉往。自西~东。。 ②〈动〉去,过去。岁月其~。" ③〈动〉开始>"四月维夏六月~暑。" ④〈动〉死亡>诗曰∶"~谢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秊,谷熟也。--《说文》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谷梁传·宣公十六年》 丰年多黍多秊。--《诗·周颂·丰年》 有年。--《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 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书·多士》 又指一年的收成 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又 凶年不免于死亡。 又如年登(谷物丰收);年荒(谷物歉收);年丰(年成丰收);年饥(年成荒 年(秊)nián ⒈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因为有余数,所以公历规定, 平年三百六十五天, 闰年三百六十六天。 ⒉岁数~龄。~纪。也指按年龄划分的阶段青~。壮~。老~。 ⒊时期乾隆~间。清朝末~。 ⒋年节,有关年节的过~。新~。~画。~糕。 ⒌庄稼收成情况~景。~成。丰~。 ⒍ ⒎ ⒏ ①一年一晃就是两个~头儿。 ②时代旧社会那~头儿,穷人够苦呀。 ③年景这个~头儿好,大丰收。

:那〈代〉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 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 指示代词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 那nā姓。 那nà ⒈跟"这"相对。指较远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时。~里。~边。~人。~样。~件事。 ⒉ ①那样就~么办。他就是~么个脾气。 ②承接连词。跟"如果"、"若是"等相应如果他不来,~么我们就到他家里去。 那nèi ⒈"那"与"一"的合音。指数量时,既可〈表〉"一"也可〈表〉"多数"~个。~些。~五年。 那nuó 1.多。 2.安闲貌。 3.美好。 4.对于。 5."奈何"的合音。 6.用同"挪"。移用钱粮。 7.用同"挪"。移动位置﹑时间。 8.姓。明有那嵩。见明陈士元《姓觿 》卷三﹑《明史》本传。 那nǎ 1.疑问代词。如何;怎么。 2.疑问代词。哪里;何处。 那nuò 1.语助词。表疑问。 2.语助词。表感叹。 3.语助词。表祈使。 那né 1.见"那咤"。

:更 (形声。从攴,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 本义改变) 同本义 更,改也。--《说文》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更爵洗。--《仪礼·大射仪》 更皮币。--《礼记·月令》 更姓改物。--《国语·周语》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管子·侈靡》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管子·任法》 更葬也。--《史记·晋世家》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国志·吕凯传》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史记 更gèng副词。 ①再,重,又 ~上一层楼。~进一步。 ②愈加,越发~加。~美好。~清楚。~受人尊敬。 更gēng ⒈改变,改动,调换~改。~动。~换。~正。变~。万象~新。 ⒉经历,经过~事。道必~匈奴中。 ⒊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深人静。夜半三~。

:还 huan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瞏声。本义返回) 同本义 还,復也。--《说文》 还,返也。--《尔雅·释言》 还而不入。--《诗·小雅·何人斯》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资治通鉴》 既罢,还内。 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府君,太守。)--《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便要还家。--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自南海还。--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 还(還)hái ⒈仍旧,依然他身体~健康。工作~是干劲冲天。 ⒉更今年比去年~好。 ⒊再,又~来一个。既要增加产量,~要提高质量。 ⒋尚可,勉强过得去这篇文章~可以。他工作得~不算慢。 ⒌尚且这些老同志干劲~这样大,我们年青人更应加油干呀! ⒍用来加强语气或〈表〉未料到的这~了得。她~真有办法。 ⒎ ①〈表〉比较好~是这个办法好。 ②连词。用于问句,〈表〉选择是去文化宫,~是去博物馆? ⒏见huán。       还(還)huán ⒈返回~故乡。她~家了。 ⒉恢复~原。 ⒊回答,对付~礼。以眼~眼。以牙~牙。 ⒋交还,归还~地于民。借钱~钱。 还xuán 1.旋转;回旋。 2.迅速;立即。 3.敏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