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沙汀八九磬

"沙汀八九磬"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2 09:40:40


简介: “沙汀八九磬”出自宋代戴复古的《山中即目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 tīng bā jiǔ qì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出处: 《山中即目二首》
内容:
茅屋七五聚,沙汀八九磬
梯山畦麦秀,囊石障溪湍。
父老鸡豚社,儿童梨栗盘。
幽居有馀乐,奔走愧儒冠。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山中即目二首》是宋代诗人戴复古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茅屋七五聚,
沙汀八九磬。
梯山畦麦秀,
囊石障溪湍。
父老鸡豚社,
儿童梨栗盘。
幽居有馀乐,
奔走愧儒冠。

中文译文:
茅草搭成的屋子七八间,
河滩上摆放的石头有八九块。
山间的梯田里麦子长得茂盛,
袋子里的石头挡住了溪水的湍流。
村中的老人们养鸡养猪,
孩子们在一旁吃着梨子和栗子。
在这幽静的居所里,我享受着乐趣,
但我感到自己的行走不如儒冠之士那样高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山中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身份与行为的反思。

诗中的茅屋、沙汀、梯山和囊石等描绘了山中的自然环境,以及村庄中的日常生活场景。茅屋和沙汀传递出一种朴素、质朴的生活方式,与自然和谐相处。梯山上的麦子茂盛,显示了丰收的景象,而囊石挡住溪水的湍流则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

诗中提到的父老鸡豚社和儿童梨栗盘,描绘了村庄中老人们的农耕生活和孩子们的快乐时光。这些形象展示了人们在简朴的生活中获得的欢乐和满足感。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反思。他在这幽静的山居中感到满足和快乐,但同时也自省自己的行为是否足够高尚。作者用儒冠来比喻有修养的人,暗示自己的不足和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山中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传达了作者对朴素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修养。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赞美和对高尚行为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máo wū qī wǔ jù, shā tīng bā jiǔ qìng.
茅屋七五聚,沙汀八九磬。
tī shān qí mài xiù, náng shí zhàng xī tuān.
梯山畦麦秀,囊石障溪湍。
fù lǎo jī tún shè, ér tóng lí lì pán.
父老鸡豚社,儿童梨栗盘。
yōu jū yǒu yú lè, bēn zǒu kuì rú guān.
幽居有馀乐,奔走愧儒冠。
韵脚: 拼音:shā tīng bā jiǔ qìng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五径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沙〈名〉 (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极细碎的石粒) 同本义 沙,水中散石也。--《说文》。字亦作砂。 于沙。--《易·需》。荀注水中之刚。故曰沙。” 剽土之次曰五沙。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管子·地员》 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北山经》 红壁丹沙。--《楚辞·招魂》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李白《古风》 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又如沙芦(泥沙里的芦苇);沙砾(细沙和碎石。也作砂砾);沙坛(沙祭坛);沙路;沙堤; 沙shā ⒈沙子,砂子,极细碎的石粒~石。~滩。泥~子。 ⒉像~子的~糖。~布§豆~。 ⒊声音发哑(不清脆、不响亮)~哑。~声。 沙shà淘汰,使清除~汰。将豆里的石子~掉。 沙suō 1.通"娑"。婆娑。谓盘旋飞舞。 2.通"挲"。摩挲。谓以手搓揉。

:汀〈名〉 (形声。从水,丁声。本义水平) 同本义 汀,平也。--《说文》。段玉裁注谓水之平也。水平谓之汀,因之洲渚之平谓之汀。”徐锴注水岸平处。” 水边平滩 岸芷汀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汀渚(水中小洲或水边平地);汀葭(水边的芦苇);汀喷(水涯,水滨) 河流名。汀江 古州名 汀tīng ⒈水边或水中的平地绿~。~洲。 ⒉ 汀tìng 1.见"汀滢"。 汀dìng 1.见"河泞"。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八 七加一的和 八,数也。--《玉篇》 陈浪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第九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 九jiǔ ⒈数目字~鼎。泛指多数、多次或多层~牛二虎之力。~死一生。~霄云外。 ⒉时令。 九jiū 1.聚。

:磬〈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同本义 磬,乐石也。--《说文》 小华之山多磬石。--《山海经·西山经》 泗滨浮磬。--《书·禹贡》 笙磬同音。--《诗·小雅·鼓钟》 依我磬声。--《诗·商颂·那》 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淮南子·泛论》 钟磬置于水中。--宋·苏轼《石钟山记》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西门豹治邺》 又如磬人(负责治磬的官员);磬工(负责制磬的官员);磬色(玉磬的光彩);磬师(古乐官名) 磬qìng ⒈〈古〉一种石或玉制的敲击乐器,悬在架上,形似曲尺。 ⒉寺庙中和尚敲打的铜铁铸的鸣器,形状似钵敲~声。 磬qīng 1.古代打击乐器。状如曲尺。用玉﹑石或金属制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2.适宜制磬的美石。 3.寺院中召集众僧用的云板形鸣器或诵经用的钵形打击乐器。 4.南齐时报更用的响器◇因以借指时钟。 5.弯腰。表示谦恭。 6.泛指身形曲折如磬。 7.形容鸣声如击磬。 8.放马疾驰。参见"磬控"。 9.古死刑之一。悬而缢杀。 10.副词。方言。适才。参见"盘子"。 11.通"俔"。譬如,如同。 12.通"罄"。空,中空。 13.通"罄"。尽,罄尽。 14.通"罄"。全;遍。参见"磬地"。 15.通"罄"。 形容声音坚致。 16.通"謦"。轻声咳嗽。参见"磬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