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擢第应同李郃肩

"擢第应同李郃肩"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7:20:46


简介: “擢第应同李郃肩”出自宋代吴必达的《及第谢恩》,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uó dì yīng tóng lǐ hé jiā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及第谢恩》
内容:
圣朝更化广蒐贤,丹陛遥瞻穆穆天。
历数成年垂统正,精微一理得心传。
输忠敢罄刘蕡胆,擢第应同李郃肩
四海尚期王德洽,小臣稽首颂周篇。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吴必达
诗人介绍: 吴必达,字材卿,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进士。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特科状元。五年,为建康府教授(《景定建康志》卷二八)。七年,擢尚书礼部架阁,累迁给事中。清嘉庆《道州志》卷八有传。
翻译:

《及第谢恩》是一首宋代吴必达所作的诗词。该诗描绘了圣朝选拔贤才的过程,并表达了自己对于得到录取的感激之情。

诗词中文译文:
圣朝更化广蒐贤,
皇帝照临朝政恩。
历数成年垂统正,
精微一理得心传。
输忠敢罄刘蕡胆,
擢第应同李郃肩。
四海尚期王德洽,
小臣稽首颂周篇。

诗意:
这首诗词主要描写了圣朝选拔贤才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得到录取的喜悦和感激之情。诗中描绘了皇帝亲自审阅考试,并且通过考察贤能,选拔出了具备才干的人才。作者认为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心中的理念得到了传承和理解,他用输尽忠诚、胆大心细的刘蕡和李郃来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对于能够高中进士的喜悦和自豪。最后,作者致敬圣明君主王德,表示自己将永远效忠于皇帝,并且称颂了现任朝廷的政令。

赏析:
吴必达的《及第谢恩》以朝考取中进士为主线,通过描绘选拔贤才的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感激之情。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圣朝更化广蒐贤”中的“更化”以及“精微一理得心传”等,使诗文显得生动有力。同时,通过对刘蕡和李郃的比喻,增加了诗词的情感色彩,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自豪和自信。整首诗词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对于得到录取的喜悦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对朝廷君主的效忠和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èng cháo gèng huà guǎng sōu xián, dān bì yáo zhān mù mù tiān.
圣朝更化广蒐贤,丹陛遥瞻穆穆天。
lì shǔ chéng nián chuí tǒng zhèng, jīng wēi yī lǐ dé xīn chuán.
历数成年垂统正,精微一理得心传。
shū zhōng gǎn qìng liú fén dǎn, zhuó dì yīng tóng lǐ hé jiān.
输忠敢罄刘蕡胆,擢第应同李郃肩。
sì hǎi shàng qī wáng dé qià, xiǎo chén qǐ shǒu sòng zhōu piān.
四海尚期王德洽,小臣稽首颂周篇。
韵脚: 拼音:zhuó dì yīng tóng lǐ hé jiān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擢 (形声。从手,翟声。本义抽引,拉拔) 同本义 擢,引也。--《说文》 擢,拔也。--《方言二》 拔根曰擢。--《小尔雅》 擢贾之发,以赎贾之罪,尚未足。--《史记·范雎列传》 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枚乘《上书谏吴王》 卓齿之用齐也,擢湣王之筋,悬之庙梁。--《韩非子·奸劫弑臣》 蔚鹅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宋·苏轼《惠州李氏潜珍阁铭》 车上御驰马,蓬中擢舟船。--汉·王符《潜夫论》 风起,风起,擢入白擢花里。--明·刘基《如梦令·题画》 又如擢筋剥肤( 擢zhuó ⒈拔,抽~发难数(拔下头发来数,都难数清。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数不清)。 ⒉提拔,盐~升。~用。

:第 (形声。从竹,弟声。本写作弟”。本义次第,次序) 同本义。有时也用于数字前表示次序 第,次也。--《小尔雅·广诂》 书称题亦言第,因其第次也。--《释名·释书契》。按,用于书册次弟字,故又加竹。” 楚国第。--《左传·哀公十六年》。释文次第也。” 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宋·王傥《唐语林·雅量》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如等第(名次等级);第次(等级;次第);第老的(排行最小的);第三本《诗经》(指宋朱熹编注的《诗经传》);第六感觉(指眼、耳、鼻、舌、身五

:应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 应(應)yīng ⒈该,当~该。~当。~有尽有。 ⒉允许~允。~许。~诺。答~声。 ⒊ 应(應)yìng ⒈回答,附和~答◆~。~声虫。齐声相~。 ⒉接受~试。~邀。~征。 ⒊对付,对待~付。~变。~战。~接不暇。 ⒋适合,配合~时。适~。得心~手。 ⒌ ①使用~用科技成果。~用新科技。 ②实用的~用题。 ⒍

:同〈动〉 (会意。从冃,从口。冃,重复。本义聚集)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 同tóng ⒈一样~样。~等。~感。~工~酬。一视~仁。 ⒉共,一起共~。~学。~甘共苦。 ⒊和,跟我~你一道走。 ⒋相似如~。她的面貌~她妈一样。 ⒌指相同~上。~前。"弍"~"贰"。 ⒍ ⒎ ①志同道合的人。特指政治理想相同的人。 ②我国人民之间平等的称呼。 ⒏ ①同父母所生的人,即亲的兄弟姐妹。 ②同一国的人台湾~胞。千万万~胞一条心。 ⒐ ①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共鸣深表~情。 ②对于别人的言行表示赞同我~情他。 ⒑ ①同一个时候。 ②并且,〈表〉进一层这个水库既可抗旱防涝,~时也用于发电。 ⒒ ①生物体把摄取到的养料转化成自身细胞的成分并储存能量。 ②使不同于本身的事物转变成为与本身相同的事物。 同(衕)tòng

:李〈名〉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李,李果也。--《说文》 北山有李。--《诗·小雅·南山有台》 又如李下瓜田(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又指李树的果实、李花、李园 华如桃李。--《诗·召南·何彼秡矣》 (李李花) 报之以李。--《诗·大雅·抑》 (李李子) 丘中有李。--《诗·王风·丘中有麻》 (李李园) 狱官。通理” 皋陶为李。--《管子·法法》 星名。即角宿二,为室女座 δ星 李lǐ落叶乔木,春季开白色的花。果实叫"李子",黄色、紫红色或绿色,可生吃或制做蜜饯。果仁和根皮可供药用。

:肩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同本义 肩,髆也。从肉,象形。--《说文》 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尔雅》 肩臂臑。--《仪礼·少牢礼》 肩之所倚。--《庄子·养生主》 并肩手相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肩巴(肩膀);肩甲(即肩胛);肩磨(肩膀耸动,浑身发抖);肩排(并肩排列;并排) 动物的腿根部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史记·项羽本纪》 担子 肩 瞪 肩jiān ⒈肩膀,颈项旁边胳膊上边的部分比(并)~而行。 ⒉担负敢~重任。 肩xián 1.瘦小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