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擗踊时闻哭泣哀

"擗踊时闻哭泣哀"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1 02:11:14


简介: “擗踊时闻哭泣哀”出自宋代方回的《重阳后三日犹热多病者死者》,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ǐ yǒng shí wén kū qì ā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重阳后三日犹热多病者死者》
内容:
重阳已过两三日,真好菊花全未开。
合已楼前横雁字,却于地上汹蚊雷。
爬搔最苦疮疡痒,擗踊时闻哭泣哀
南客不堪况北客,生民何罪降天灾。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方回
诗人介绍: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翻译:

《重阳后三日犹热多病者死者》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重阳已过两三日,真好的菊花还未开放。
合已楼前写满了雁字,却有蚊虫在地上嗡嗡作响。
爬行最苦疮疡痒,时常听到哭泣和悲叹声。
南方的客人难以忍受,北方的客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无辜的百姓遭受何罪,灾祸降临自天而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重阳节结束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公平的思考和感慨。菊花虽然还未开放,但是地上却满是蚊虫,给人一种秋天的凄凉感。诗中提到了疮疡的痒痛和人们的哭泣声,展现了生活中的病痛和悲伤。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人们,都难以逃脱这样的困境。最后,作者反思了为何无辜的百姓要遭受天灾的惩罚。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苦难和不公平的景象。作者通过菊花未开、蚊虫满地、疮疡痒痛以及人们的哭泣声等形象,深刻表达了生活中的困苦和痛楚。诗中的南客和北客象征了各地的人们,都无法摆脱困境。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问题,为何无辜的人们要承受天灾的惩罚。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生活中困境和苦难的反思,具有一定的社会寓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óng yáng yǐ guò liǎng sān rì, zhēn hǎo jú huā quán wèi kāi.
重阳已过两三日,真好菊花全未开。
hé yǐ lóu qián héng yàn zì, què yú dì shàng xiōng wén léi.
合已楼前横雁字,却于地上汹蚊雷。
pá sāo zuì kǔ chuāng yáng yǎng, pǐ yǒng shí wén kū qì āi.
爬搔最苦疮疡痒,擗踊时闻哭泣哀。
nán kè bù kān kuàng běi kè, shēng mín hé zuì jiàng tiān zāi.
南客不堪况北客,生民何罪降天灾。
韵脚: 拼音:pǐ yǒng shí wén kū qì āi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擗pǐ ⒈分裂,使离开原物体~下。~玉米。 ⒉用手拍胸~踊(捶胸顿脚)。

:踊 (形声。从足,勇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行为。本义往上跳) 同本义 踊,跳也。--《说文》 踊,上也。--《广雅》 曲踊三百。--《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三踊于幕庭。--《左传·哀公八年》 踊于柸而窥客。--《公羊传·成公二年》 跛者不踊。--《礼记·丧服四制》 又如踊骇(惊扰跳跃);踊跳(跳跃);踊身(纵身) 登,登上 景公为路寝之台,成,而不踊焉。--《晏子春秋》 引申为高出,超过。如踊塔(多宝塔的涌现) 物踊腾粜。--《史记·平准书》 百姓疲于土木之功,金 踊(踴)yǒng ⒈跳跃。 ⒉登上,上涨腾~。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 时(時、昬)shí ⒈一切物质不断运动变化或发展所经历的过程~间。~候。~光。 ⒉时间的一段~期。~代。古~。秦~。平~。瞬~。盛极一~。 ⒊时间单位。一天分子~、丑~、寅~等十二~辰。一天分二十四小~。 ⒋节令,季节~令。~节。春夏秋冬四~。应~服装。 ⒌现在的,当前的~事。~髦。 ⒍经常,常常~常。~ ~见到。 ⒎不经常,间或~而。有~候。~好~坏。 ⒏规定的时间准~。按~上下班。 ⒐不定的时间不~。随~。 ⒑机会,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条件~机。~不可失。~不再来。 ⒒ ⒓ ⒔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 闻wén ⒈听耳~目睹。~过则喜。~风而起。 ⒉消息,听说的,听见的新~。奇~。~所未~。 ⒊出名,有名望~人。~名。 ⒋名声丑~。令(好的)~。 ⒌知识见~。博~强志(记)。 ⒍用鼻子嗅~着烟味。~到香味。 闻wèn 1.声誉,名声。 2.通"问"。慰问。 3.通"问"。询问。

:哭〈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同本义(有声有泪) 哭,哀声也。--《说文》 哭声震天动地。--张博《五人墓碑记》 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 又如哭哭嘶嘶(边哭边喊);哭唠叨(方言。边哭边诉说);哭踊(哭泣踊跳。为古代丧礼的一种仪节);哭临(到现场啼哭。古代帝王的丧事,往往集众举哀叫哭临)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则哭以 哭kū因悲伤或激动而流泪并发出声音痛~。放声大~。她激动得~了。

:泣〈动〉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 如闻泣幽咽。--唐·杜甫《石壕吏》诗 连拜且泣。--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太监泣别。--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如泣励(哭着激励);泣詈(边哭边骂);泣血捶膺(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泣血(无声痛哭,泪如血涌);泣别(流泪告别) 哭 泣 〈名〉 眼泪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座中泣下谁最多。--唐· 泣qì ⒈眼泪~如雨下。 ⒉小声哭~不成声。 泣lì 1.形容暴风迅猛的样子。 泣sè 1.涩滞不畅。

:哀〈形〉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哀,闵也。--《说文》 哀,痛也。--《广雅》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 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注伤也。” 呜呼哀哉。--《柳敏碑》 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礼记·檀弓》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哀咜(悲哀叹息);哀诏(皇上驾崩后,新君通告全国的文书);哀哉(表示悲伤或痛惜) 哎〈叹〉 表示满意或赞叹 。如哎,这就对了! 表示惊讶或不满意 。如哎,你怎么不早说! 表示提醒。如哎,小声点 表示醒悟 。如哎!原来是这样 表示招。如哎,大婶,我们回头再来看你 表示答应。如李梅!”哎!我在给病人换药,一会儿就来。” 哀āi ⒈悲伤,悲痛悲~。~怨。可~。 ⒉悼念~悼。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