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H 婚嫁须缨珥

"婚嫁须缨珥"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07:59:38


简介: “婚嫁须缨珥”出自宋代苏辙的《和王巩见寄三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ūn jià xū yīng ěr,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出处: 《和王巩见寄三首》
内容:
南迁春及秋,江湖未云半。
逮此归路长,始悟行日远。
幽忧脱沉痼,清梦惊婉娩。
行行逢故人,笑语杂悲泫。
江秋北风多,归帆未应驶。
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
契阔幸平安,婚嫁须缨珥
交游何为者,空复念君至。
折叶每安心,连环非所计。
感君扁舟返,念我一廛废。
怀思乐全老,畴昔忘言契。
丹砂傥已成,白首愿终惠。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辙
诗人介绍: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翻译:

诗词:《和王巩见寄三首》
作者:苏辙(宋代)

南迁春及秋,江湖未云半。
逮此归路长,始悟行日远。
幽忧脱沉痼,清梦惊婉娩。
行行逢故人,笑语杂悲泫。

江秋北风多,归帆未应驶。
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
契阔幸平安,婚嫁须缨珥。
交游何为者,空复念君至。

折叶每安心,连环非所计。
感君扁舟返,念我一廛废。
怀思乐全老,畴昔忘言契。
丹砂傥已成,白首愿终惠。

中文译文:
和王巩相见寄三首

南迁春秋时,江湖未见一半。
此时归途漫长,始悟行程日渐遥远。
心中的忧愁痼疾消除,美好的梦境惊醒了我。
行走的路上遇到了故友,欢笑中夹杂着悲伤的泪水。

江河秋天北风多,归船却还未驶离。
天寒雁儿向南飞,家书却空白纸一张。
感慨我们的契约如此幸运地平安,婚嫁需要头上的缨珥。
交游的意义是什么呢,空虚中又再次思念着君至。

折断的叶子总是安心,连环的事物并非我所计划。
感谢君的舟车归来,我想起了自己如废墟般的生活。
怀念过去的快乐,忘却了当初的誓言契约。
丹砂已经炼成,白发愿终得到幸福。

诗意和赏析:
《和王巩见寄三首》是苏辙与王巩之间的书信往来,表达了苏辙对友谊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期盼。诗中描绘了苏辙南下的旅途,他在旅途中逐渐意识到行程的漫长和离家的遥远。在这个过程中,苏辙的内心逐渐从忧愁和沉重中解脱出来,美好的梦境让他惊醒。他在归途中偶遇故友,虽然有笑有泪,却也增添了温暖。

诗中以江秋北风、天寒雁南向等景象来衬托归途的艰辛和离别的凄凉。他感叹家书的空白,表达了思念的心情。然而,他也感慨契约的幸运和婚姻的责任。他思念着交游的意义,思念着君至。

最后几句诗表达了对过去快乐的怀念,却忘记了当初的誓言和约定。但苏辙仍然希望能够终得幸福,白发不再寂寞。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友情和思念的情感,表达了苏辙内心的感受和王巩见寄三首

南迁春及秋,江湖未云半。
逮此归路长,始悟行日远。
幽忧脱沉痼,清梦惊婉娩。
行行逢故人,笑语杂悲泫。

江秋北风多,归帆未应驶。
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
契阔幸平安,婚嫁须缨珥。
交游何为者,空复念君至。

折叶每安心,连环非所计。
感君扁舟返,念我一廛废。
怀思乐全老,畴昔忘言契。
丹砂傥已成,白首愿终惠。

中文译文:

和王巩见寄三首

南迁的春天和秋天,江湖未经历一半。
现在开始归途漫长,才悟到行程日子的遥远。
深藏的忧愁摆脱了束缚,美好的梦境惊醒。
在旅途上遇到故友,欢笑中夹杂着悲伤的泪水。

江河秋天北风多,归船却未启程。
天寒雁儿向南飞,家书只是空白纸张。
契约的纽带幸得平安,婚嫁需要头上的缨珥。
交游的意义何在,空虚中只思念你的到来。

折断的叶子总能安心,连环的事物并非我所计划。
感谢你的扁舟归来,想起我荒废的住处。
怀念和思念使人变老,曾经的约定早已忘却。
丹砂已炼成,白发只愿终得幸福。

诗意和赏析:

这是苏辙写给王巩的三首诗,表达了他对友情和归乡的思念。诗中描述了苏辙南迁的旅途,他意识到归途漫长,离家遥远。然而在旅途中,他逐渐释放了内心的忧愁,美好的梦境唤醒了他的心灵。他在路上遇到了故友,欢笑中夹杂着悲伤的泪水。

诗中描绘了江河秋天北风多、天寒雁儿南飞的景象,衬托了归途的艰辛和离别的凄凉。他感叹家书空白,表达了思念之情。同时,他也反思了契约和婚姻的意义。他思念着友谊的到来,空虚中只有思念君至。

最后几句诗表达了对过去快乐的怀念,忘却了当初的誓言和约定。但苏辙仍然希望能够终得幸福,愿白发之头最终获得幸福的回报。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友情和思念的情感,表达了苏辙内心的感受。他在离家的旅途中经历了心灵的觉醒和情感的变化,思念和忧愁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深情的感受和对友谊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nán qiān chūn jí qiū, jiāng hú wèi yún bàn.
南迁春及秋,江湖未云半。
dǎi cǐ guī lù cháng, shǐ wù xíng rì yuǎn.
逮此归路长,始悟行日远。
yōu yōu tuō chén gù, qīng mèng jīng wǎn wǎn.
幽忧脱沉痼,清梦惊婉娩。
xíng xíng féng gù rén, xiào yǔ zá bēi xuàn.
行行逢故人,笑语杂悲泫。
jiāng qiū běi fēng duō, guī fān wèi yīng shǐ.
江秋北风多,归帆未应驶。
tiān hán yàn nán xiàng, jiā shū kōng mǎn zhǐ.
天寒雁南向,家书空满纸。
qì kuò xìng píng ān, hūn jià xū yīng ěr.
契阔幸平安,婚嫁须缨珥。
jiāo yóu hé wéi zhě, kōng fù niàn jūn zhì.
交游何为者,空复念君至。
zhé yè měi ān xīn, lián huán fēi suǒ jì.
折叶每安心,连环非所计。
gǎn jūn piān zhōu fǎn, niàn wǒ yī chán fèi.
感君扁舟返,念我一廛废。
huái sī lè quán lǎo, chóu xī wàng yán qì.
怀思乐全老,畴昔忘言契。
dān shā tǎng yǐ chéng, bái shǒu yuàn zhōng huì.
丹砂傥已成,白首愿终惠。
韵脚: 拼音:hūn jià xū yīng ěr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婚 (形声。从女,昏声。因为古时黄昏迎亲,故昏”亦兼表字义。本义妇家) 妻之家 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婚,妇家也。--《说文》。王筠句读下文姻,婿家也。” 妻之父 妇之父为婚。--《尔雅》 妇之父曰婚,言婿亲迎用昏,又恒以昏夜成礼也。--《释名·释亲属》 通婚。婚姻关系 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自附为婚姻。--《史记·魏公子列传》 便可做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婚友(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和朋友);婚媾 婚hūn ⒈男女结成夫妻结~。未~。晚~。 ⒉〈古〉亲家之间,女方的父亲叫"婚",男方的父亲叫"姻"。 ⒊

:嫁 (形声。从女,家声。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跟娶”相对) 嫁,女适人也。--《说文》 归妹。--《易·序卦》。虞注嫁,归也。” 子嫁反。--《仪礼·丧服》。虞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 自彼殷商,来嫁于周。--《诗·大雅·大明》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又如嫁杏(比喻婚期);嫁子(嫁出的女儿;孪生的女儿);嫁娶(嫁女与娶妇);嫁殇(男子未满十九岁而死,死后女子才嫁之为妻) 往,赴 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将嫁于卫。--《列子·天瑞》 又如嫁 嫁jià ⒈女子结婚她今天出~。 ⒉转移,推卸转~。~祸于人。 ⒊ 叫"砧木"。

:须 (本字作须”◇来写成有魀,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头,彡,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同本义 须,面毛也。--《说文》 须,谓颐下之毛。--《礼记·礼运》引《说文》 有君子白皙鬷须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大夫以鱼须文竹。--《礼记·玉藻》 美须髯。--《汉书·高帝纪》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木兰诗》 须发咀。--《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须眉) 野兽的魀。泛指动、 须xū ⒈ ①须要务~注意、必~努力。 ②姓。 ⒉等待;等到。 ⒊ ①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后来泛指胡须~发、~眉。 ②须子触~、花~。

:缨 (形声。从糸,婴声。本义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同本义 缨,冠系也。--《说文》 鲜冠组缨,绛衣博袍。--《墨子·公孟》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楚辞·渔父》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缨冠(把帽带连同帽子一齐加于头上。形容极为急迫,来不及整束) 彩带,古代女子许嫁时所佩 套马的革带,驾车用。引申指绳索 咸龙旂而繁缨。--张衡《东京赋》。薛注缨,马 缨yīng ⒈线、绳、彩带等做的装饰品彩灯~子§~枪。慷慨泪沾~。 ⒉像缨的东西萝卜~儿。蒜苗~子。 ⒊长带,拘捆人的绳子长~在手。

:珥 中国古代的珠玉耳饰 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苍颉篇》。按,玉之似珠圆者。” 傅玑之珥。--《史记·李斯传》 设笄珥。--《列子·周穆王》 日、月两旁的光晕,即位于太阳或月亮两侧并凸向太阳或月亮的光弧,与虹的片段相似,与晕相切 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隋书》 即日珥 珥,气在日两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两旁也。--《释名·释天》 剑鼻 抚长剑兮玉珥。--屈原《楚辞》 珥 贯耳 珥ěr 1.珠玉做的耳饰。也叫瑱﹑珰。《战国策·齐策三》"薛公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文选·枚乘》"九寡之珥以 为约。"李善注引《苍颉篇》"珥,珠在耳也。"唐韩愈《城南联句》"酣欢杂弁珥,繁价流金琼。"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母脱簪珥付之去,孝廉弗闻也。" 冰心《寄小读者》五"﹝那女儿﹞头上﹑手戴满了簪子﹑耳珥﹑戒指﹑镯子之类,说话时善能作态。"一说为耳珰之垂珠。 2.剑鼻。 3.日﹑月两旁的光晕。 4.插;戴。 5.通"衈"。古代祭祀杀牲取血以供衅礼之用。 珥èr 1.通"刵"。古代大猎时,割取禽兽的左耳以计数报功。 2.通"咡"。吐。参见"珥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