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髑髅滚滚名王遁

"髑髅滚滚名王遁"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7:21:43


简介: “髑髅滚滚名王遁”出自明代沈璜的《庚午孟春闻督师袁公下狱感述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ú lóu gǔn gǔn míng wáng dù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出处: 《庚午孟春闻督师袁公下狱感述二首》
内容:
才立方城路未开,前军报虏踏冰来。
声疑倒峡天关动,势若倾崖地轴催。
七日重围三里雾,一时烈焰半空雷。
髑髅滚滚名王遁,偷挂红幡夜举哀。
¤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沈璜
诗人介绍: 字伯玉。工书,元刻赵文敏集乃其所书。字极精工,世以为文敏亲笔。非也。
翻译:

《庚午孟春闻督师袁公下狱感述二首》是明代诗人沈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才立方城路未开,
前军报虏踏冰来。
声疑倒峡天关动,
势若倾崖地轴催。

七日重围三里雾,
一时烈焰半空雷。
髑髅滚滚名王遁,
偷挂红幡夜举哀。

中文译文:
初立方城路未开,
前军报告敌军践踏冰来。
声音疑似倒峡天关震动,
气势如同倾崖地轴加快。

七日中重重包围笼罩着三里的雾,
一瞬间烈焰在半空中闪耀雷鸣。
骷髅滚滚,名将遁去,
偷偷悬挂红色旗帜,夜晚举行哀悼。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明代时期袁崇焕被下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袁崇焕的敬佩和对战乱时期的沉痛感叹。

诗的开头,诗人提到"立方城路未开",指的是袁崇焕在成为地方官员之前,他的才能和抱负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接着,诗人描述了前军报告敌军踏冰而来的情景,形容了战争的残酷和紧迫。

诗中的"声疑倒峡天关动,势若倾崖地轴催"一句,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战争的激烈和惊人之处。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长时间的围困和战斗,用"七日重围三里雾,一时烈焰半空雷"来形容战场的混乱和激烈程度。

最后,诗人以"髑髅滚滚名王遁,偷挂红幡夜举哀"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袁崇焕作为名将的遭遇的哀悼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物命运的悲剧。诗人对于袁崇焕的敬佩和对战争的反思,使得这首诗更具有感人之处。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ái lì fāng chéng lù wèi kāi, qián jūn bào lǔ tà bīng lái.
才立方城路未开,前军报虏踏冰来。
shēng yí dào xiá tiān guān dòng, shì ruò qīng yá dì zhóu cuī.
声疑倒峡天关动,势若倾崖地轴催。
qī rì chóng wéi sān lǐ wù, yī shí liè yàn bàn kōng léi.
七日重围三里雾,一时烈焰半空雷。
dú lóu gǔn gǔn míng wáng dùn, tōu guà hóng fān yè jǔ āi.
髑髅滚滚名王遁,偷挂红幡夜举哀。
¤
韵脚: 拼音:dú lóu gǔn gǔn míng wáng dùn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三阮  (仄韵) 去声十四愿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髑 头骨 髑髅 莊子之楚,见髑髅。--《庄子·至乐》 通常用作危险警告;骷髅 髑dú 1.死人的头骨;骷髅。

:髅 死人头骨。亦泛指骸骨 髅(髏)lóu ⒈ ⒉

:滚 (形声。从水,衮声。本义大水奔流貌) 同本义 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又如滚滚(水涌流的样子) 连续不断,急速翻腾的样子 尘滚滚东向驰去◇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滚滚滔滔(不绝的样子);滚滚当潮(滚滚当道。相继不断地掌握政权) 圆的 个个是生青滚壮。--茅盾《春蚕》 滚〈动〉 滚动,滚转 球滚来滚去 譬如甑蒸饭,气从下面滚到上面又滚下,只管在里面滚,便蒸得熟。--《朱子语类》 又如滚落;滚碌(滚动);滚尘(翻 滚(漧)gǔn ⒈水流翻腾翻~。浪涛~ ~。 ⒉旋转着翻动或急速翻腾~动。黄沙~ ~。皮球~来~去。 ⒊液体沸腾水~了(水开了)。油~了。 ⒋责令对方走开~开。~出去。 ⒌极,特别水~烫。腰身~圆。 ⒍

:滚 (形声。从水,衮声。本义大水奔流貌) 同本义 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又如滚滚(水涌流的样子) 连续不断,急速翻腾的样子 尘滚滚东向驰去◇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滚滚滔滔(不绝的样子);滚滚当潮(滚滚当道。相继不断地掌握政权) 圆的 个个是生青滚壮。--茅盾《春蚕》 滚〈动〉 滚动,滚转 球滚来滚去 譬如甑蒸饭,气从下面滚到上面又滚下,只管在里面滚,便蒸得熟。--《朱子语类》 又如滚落;滚碌(滚动);滚尘(翻 滚(漧)gǔn ⒈水流翻腾翻~。浪涛~ ~。 ⒉旋转着翻动或急速翻腾~动。黄沙~ ~。皮球~来~去。 ⒊液体沸腾水~了(水开了)。油~了。 ⒋责令对方走开~开。~出去。 ⒌极,特别水~烫。腰身~圆。 ⒍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出名,有名 名míng ⒈人或事物的称谓~字。~称。地~。 ⒉说出,叫出莫~其妙。无以~之。 ⒊声誉,有声誉的出~。有~。~人。~言。~医。~将。 ⒋计人数的量词教师五~。 ⒌ ①借用作某件事的身份、资格我以工会会员的~义。 ②指表面上、形式上的名称,也简作"名"挂~。有~无实。 ⒍

:王 (会意。本作士”,是能独立任事的人,后加一横,表示在士”之上,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而帝 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帝”、王”同步降职,帝成了人间的皇帝,而王 ”成了对臣子的最高封爵。本义天子、君主)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土》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 王,天子也。--《释名》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 王wáng ⒈国君国~。帝~。  ⒉〈古〉秦代以后的一种最高封爵封~。~府。 ⒊大~父~母(祖父祖母)。 ⒋一类中的首领或最特出者蜂~★~、子~。百花之~。 王wàng〈古〉统治,做君主,统一天下~此大邦。自立为~。以德行仁者~。

:遁 (形声。从辵,盾声。本义逃避) 同本义 遁,迁也。--《说文》 遁,避也。--《广雅·释诂三》 遁,犹回避也。--《后汉书·杜林传》注 阳遁而不能蒸。--《国语·周语》 平当逡遁有耻。--《汉书·隽疏干薛平传赞》 又如遁隐(避世隐居);遁天(逃遁天理,违背自然);遁命(逃避任命);遁俗(犹言逃避世俗);遁避(犹逃避) 逃跑,逃走 一曰逃也。--《说文》 晋将遁矣。--《国语·楚语》 敌弃炮仓皇遁。--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虎大骇,远遁。--唐·柳宗元《三戒》 又如遁世离群(逃离人世, 遁 dùn ①逃走~逃。 ②回避~世。 【遁词】 【遁辞】在理屈词穷时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遁迹】避开人世;隐居。 遁qūn 1.见"遁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