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邹枚迹虽古

"邹枚迹虽古"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6:12:04


简介: “邹枚迹虽古”出自宋代梅尧臣的《资政王侍郎南京留守》,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ōu méi jī suī gǔ,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出处: 《资政王侍郎南京留守》
内容:
百世兴王地,乘时已建都。
离宫万户寄,京邑四方模。
尹以名臣择,朝仍宿哲俞。
果资卿属重,将俾国人苏。
迎饯车交辙,奔驰士结途。
许嗟人惠夺,宋迟德恩敷。
日月天闱近,山河地势趋。
压城隋柳密,开苑汉池枯。
文物希前代,讴歌得大儒。
邹枚迹虽古,宾从岂今无。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梅尧臣
诗人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翻译:

《资政王侍郎南京留守》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百世兴王地,乘时已建都。
离宫万户寄,京邑四方模。
尹以名臣择,朝仍宿哲俞。
果资卿属重,将俾国人苏。

这首诗词描述了南京作为王朝的都城,经历了百世兴盛,适逢时机已经建都。离宫中有无数的住户,城市的规模宏大。政府官员以名臣之选,朝廷仍然保留着智慧和才能的人才。这些人才的重要地位,将使国家的人民得到振兴。

迎饯车交辙,奔驰士结途。
许嗟人惠夺,宋迟德恩敷。
日月天闱近,山河地势趋。
压城隋柳密,开苑汉池枯。

诗词中描绘了车辆相遇的场景,士人们奔赴各自的目的地。诗人感叹人们的才华和贡献被忽视,宋朝的德行和恩惠被推迟传扬。日月的光辉近在天闱,山河地势也在向前发展。南京城市的繁荣压过了隋朝的柳树密集,开辟的园林和池塘也超过了汉朝时的荒芜。

文物希前代,讴歌得大儒。
邹枚迹虽古,宾从岂今无。

诗词中提到了南京的文物,希望能够继承前代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赞美了南京涌现出的伟大学者。即使邹枚的足迹已经古老,但今天仍然有人来朝拜学习。这表明南京作为一个文化中心,吸引了许多学者和文化爱好者。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南京的繁荣和文化底蕴,表达了对南京的赞美和对国家振兴的期望。它展示了南京作为宋代重要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ǎi shì xìng wáng dì, chéng shí yǐ jiàn dū.
百世兴王地,乘时已建都。
lí gōng wàn hù jì, jīng yì sì fāng mó.
离宫万户寄,京邑四方模。
yǐn yǐ míng chén zé, cháo réng sù zhé yú.
尹以名臣择,朝仍宿哲俞。
guǒ zī qīng shǔ zhòng, jiāng bǐ guó rén sū.
果资卿属重,将俾国人苏。
yíng jiàn chē jiāo zhé, bēn chí shì jié tú.
迎饯车交辙,奔驰士结途。
xǔ jiē rén huì duó, sòng chí dé ēn fū.
许嗟人惠夺,宋迟德恩敷。
rì yuè tiān wéi jìn, shān hé dì shì qū.
日月天闱近,山河地势趋。
yā chéng suí liǔ mì, kāi yuàn hàn chí kū.
压城隋柳密,开苑汉池枯。
wén wù xī qián dài, ōu gē dé dà rú.
文物希前代,讴歌得大儒。
zōu méi jī suī gǔ, bīn cóng qǐ jīn wú.
邹枚迹虽古,宾从岂今无。
韵脚: 拼音:zōu méi jī suī gǔ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邹 古国名 邹,鲁县古邾国,帝颛顼之后所封。--《说文》。朱按,曹姓。邹者,邾娄之合音,战国时穆公改号邾娄为邹,后为楚所灭,若今济南府邹平县之邹。 邹人与楚人战。--《孟子·梁惠王上》 又 邹敌楚战。 通驺” 姓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齐国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为齐相,封成侯。讽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讽喻。纳采纳, 邹(鄒)zōu周代诸侯国名,又叫"邾"。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邹jù 1.颜浊邹,人名。

:枚 (会意。从木,从攴。本义树干) 同本义 枚,枝干也。可为杖。--《说文》 竹曰个,木曰枚。--《释名》 枚,条也。--《广雅》 施于条枚。--《诗·大雅·旱麓》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周南·汝坟》 马鞭 还于东门中,以枚数阖。--《左传·襄公十八年》 古代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筷子 军士衔枚,夜登芒山,未明击之。--《北史》 门钉 姓 枚 相当于个”,支”,件”等 六枚都使升空法,云端里面各翻腾。--《西游记》 又如 枚méi ⒈树干。〈古〉称树干为"枚",树枝为"条"。 ⒉〈古〉士兵衔在嘴里的竹块或木片,以禁止喧哗声衔~疾走。 ⒊量词。相当于"个"五~纪念章。 ⒋

:迹 同本义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急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纪声响)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 迹(踖、蹟)jì ⒈脚印留有足~。寻觅踪~。〈引〉留下的印子,或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多指建筑或器物)痕~。保存遗~。保护古~。 ⒉重要的,奇特的事情事~。奇~。 ⒊ 迹jī 1.脚印;足迹。 2.痕迹。 3.指手迹。 4.形迹;行动。 5.业绩;事迹。 6.追踪;追寻。 7.至;蹈。 8.遵循;仿效。 9.考核;推究。 10.量词。相当于"步"。

:虽 (形声。从虫,唯声。古读。本义虫,似蜥蜴而大)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战国策·燕策》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虽故(虽然);他虽身负重伤,但坚决不下火线 即使…也;纵使 虽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先王之法,经手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仅,只 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管子》 原本,本 你那里休夸口,你虽是一人为害, 虽(雖)suī ⒈连词。即使,纵然~然。麻雀~小,肝胆俱全。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犹生。会议~短,但可解决问题。 ⒉只,仅有~有。 虽wèi 1.兽名。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 古gǔ ⒈很久以前的,过去的,跟"今"相对~代。~物。名胜~迹。已作~(已死)。 ⒉〈古〉诗体五~。七~。 ⒊ ⒋ ⒌ 古gù 1.通"故"。故旧。参见"古处"。 2.通"故"。因此;所以。 3.通"固"。姑且。 4.通"固"。本来。 古kū 1.见"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