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一言以蔽之

"一言以蔽之"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7:30:59


简介: “一言以蔽之”出自宋代邵雍的《秋怀三十六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yán yǐ bì zh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秋怀三十六首》
内容:
淡烟羃疏林,轻风袅寒雨。
日暮人已归,群鸡犹啄黍。
此心固不动,此事极难处。
一言以蔽之,尚恐费言语。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邵雍
诗人介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市百泉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翻译:

诗词:《秋怀三十六首》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淡烟羃疏林,
轻风袅寒雨。
日暮人已归,
群鸡犹啄黍。
此心固不动,
此事极难处。
一言以蔽之,
尚恐费言语。

中文译文:
淡淡的烟雾笼罩着稀疏的林木,
轻风吹拂着寒冷的秋雨。
太阳已经西下,人们都已回家,
而鸡群还在啄食着谷粒。
这颗心是坚定不动的,
这件事情极其难以处理。
用一句话来概括,
我甚至担心说出来会浪费言语。

诗意和赏析:
《秋怀三十六首》是邵雍的一首抒发秋天情怀的诗词。诗中描绘了淡淡的烟雾笼罩着稀疏的林木,轻风吹拂着寒冷的秋雨的景象,展现了秋天的宁静和凄凉。太阳已经西下,人们都已归家,而鸡群却还在啄食着谷粒,表达了生活的常态和自然的规律。

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诗中提到“此心固不动,此事极难处”,表明诗人的心境稳定而坚定,但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处理却极为困难。最后一句“一言以蔽之,尚恐费言语”,诗人表示即使用一句话来概括,也担心说出来会是多余的,因为有些事情无法用言语来准确表达。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邵雍对秋天的思考和感慨,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内心的深沉情感。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反映,使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静谧和诗人内心的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dàn yān mì shū lín, qīng fēng niǎo hán yǔ.
淡烟羃疏林,轻风袅寒雨。
rì mù rén yǐ guī, qún jī yóu zhuó shǔ.
日暮人已归,群鸡犹啄黍。
cǐ xīn gù bù dòng, cǐ shì jí nán chǔ.
此心固不动,此事极难处。
yī yán yǐ bì zhī, shàng kǒng fèi yán yǔ.
一言以蔽之,尚恐费言语。
韵脚: 拼音:yī yán yǐ bì zhī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讫不见。--明·魏禧《大铁椎 言yán ⒈话语~。诺~。有~在先。~而有信。 ⒉讲,说~语。~行一致。身教重于~教。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也指一句话五~绝句。七~乐府。一~为定。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无义)驾~出游(驾驾车)。 言yàn 1.诉讼。 2.通"唁"。慰问。 言yín 1.参见"言言"。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 的) 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以彰 以yǐ ⒈拿,把,用,将~礼相待。~理服人。~儆效尤。~退为进。~逸待劳。 ⒉依,顺,按照~次进入。~此类推。 ⒊因,因为不~人废言。不~失败而灰心。 ⒋在,于(指日、时)~1921年7月1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⒌来,目的在于学文化,~增长知识。遵守交通规则,~免发生车祸。 ⒍连词~及。~至(一直到)。~致(因而)。所~。 ⒎文言连词。用法同"而"城高~厚。地广~深。 ⒏语气词。跟"可"、"得"、"足"、"能"、"堪"等连用可~合作。得~观赏。足~胜任。堪~媲美。 ⒐放于位置词前〈表〉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五天~内。长江~南。七尺~下。 ⒑ ⒒〈古〉通"已"。已经固~怪之矣。 ⒓

:蔽 (形声。从苃,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蔽,蔽蔽小草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 蔽,障也,隐也。--《广雅》 蒲蔽。--《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 乘马其蔽五。--《管子》。注所以捍车马。” 景以蔽日。--《淮南子·修务》 故能蔽不新成。--《老子》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屈原《九歌·国殇》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史记》 阴翳蔽日。--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屏蔽;蔽天(遮蔽天空,布满了整个天空) 蔽 bì ①遮盖;挡住掩~、浮云~日。 ②概括一言以~之。 蔽piē 1.拂拭。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