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许国忧民适此时

"许国忧民适此时"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6:17:26


简介: “许国忧民适此时”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筹思亭》,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ǔ guó yōu mín shì cǐ shí,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出处: 《筹思亭》
内容:
昔人何计亦何思,许国忧民适此时
寓兴中园为远趣,托名华榜有新诗。
数株碧柳苍苔地,一丈红蕖渌水池。
坐听楚谣知岁美,想衔杯酒问花期。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王安石
诗人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诗词:《筹思亭》
作者:王安石(宋代)

昔人何计亦何思,
许国忧民适此时。
寓兴中园为远趣,
托名华榜有新诗。

数株碧柳苍苔地,
一丈红蕖渌水池。
坐听楚谣知岁美,
想衔杯酒问花期。

中文译文:
过去人们有何计划、何思虑,
国家的忧虑和人民的苦难正当此时。
在这繁华的中园中寻找远方的欢乐,
通过在华榜上留下新的诗篇来表达自己。

几株碧绿的垂柳在苔藓地生长,
一池红蕖花盛开在清澈的水池中。
坐在这里倾听楚地的歌谣,感受岁月的美好,
思索着举杯邀酒,询问花期的来临。

诗意和赏析:
《筹思亭》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园林景色和表达情感,抒发了作者对时代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怀。

诗篇开头提到过去人们的计划和思考,以及国家和人民所面临的困境。这种忧虑正好与当下的时代背景相契合,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状况的关切。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园林景色,其中有碧绿的垂柳和盛开的红蕖花。这些景物与前两句的忧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通过这种对比,作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民幸福的期盼。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岁月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期许。楚谣是指楚地的歌谣,作者坐在园中聆听,感受岁月的流转和美好的时光。而举杯邀酒、问花期,则是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园林景色的描绘和对时代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民幸福的期盼。同时,通过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ī rén hé jì yì hé sī, xǔ guó yōu mín shì cǐ shí.
昔人何计亦何思,许国忧民适此时。
yù xìng zhōng yuán wèi yuǎn qù, tuō míng huá bǎng yǒu xīn shī.
寓兴中园为远趣,托名华榜有新诗。
shù zhū bì liǔ cāng tái dì, yī zhàng hóng qú lù shuǐ chí.
数株碧柳苍苔地,一丈红蕖渌水池。
zuò tīng chǔ yáo zhī suì měi, xiǎng xián bēi jiǔ wèn huā qī.
坐听楚谣知岁美,想衔杯酒问花期。
韵脚: 拼音:xǔ guó yōu mín shì cǐ shí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许 (形声。从言,午声。本义应允,许可) 同本义 许,听也。--《说文》。按,听从其言也。 王子许。--《吕氏春秋·首时》。注诺也。”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书·金滕》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其许寡人。--《战国策·魏策》 不可不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特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准许;默许;许认(同意,承认);许肯(应允);许允(答应 许xǔ ⒈应允,认可~可。允~。准~。 ⒉称赞赞~。推~。 ⒊预先答应给予~诺。以身~国。 ⒋可能,或者也~。或~。 ⒌处所,地方先生不知何~人也。 ⒍〈表〉约略估计的几~。只有少~。年七十~。 ⒎句末语气词。这样如~。一生长恨奈何~。 ⒏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 ⒐ ⒑ 许hǔ 1.见"许许"。

:国 (会意。从囗”,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 国(國、囯)guó ⒈国家爱~。~营。建设祖~。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是暴力的机器。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 ⒉属于本国的~旗。~徽。~产品。 ⒊地区北~风光。 ⒋京城,首都~门。~都。 ⒌〈古〉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齐~。秦~。 ⒍ ⒎ ⒏ ⒐

:忧 (被嵋狻P闹杏辛擞浅黼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加攵”(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忧,愁也。--《说文》 忧,愁也。--《玉篇》 忧悲者德之失也。--《淮南子·原道》 勿忧。--《易·丰》 坎为加忧。--《易·说卦》 我心忧伤。--《诗·小雅·小弁》 忧心忡忡。--《诗·召南·草虫》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心忧炭贱。--唐·白居易《卖炭翁》 忧谗畏讥。--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忧其民。 又如忧忿滞中(中医 忧(憂)yōu ⒈发愁,担心~愁。担~。~心如焚。 ⒉可忧愁的事~患。 ⒊〈古〉父或母的丧事称"丁忧"(丁遇到,遭遇)丁父~。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 民mín ⒈〈古〉指奴隶或没做官的众百姓。现指人民,即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基本成员拥政爱~。军~鱼水情。 ⒉指人或人群~众。居~。~族。 ⒊劳动大众的~歌。~间故事。 ⒋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农~。渔~。盐~。 ⒌非军事的~用。~航。 ⒍通"苠" ~高粱。 ⒎ ①指人民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强~主和法制建设。 ②根据大多数群众意愿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主气氛。~主作风。办事~主。 民mián 1.通"绵"。参见"民民"。 2.通"眠"。

:适 (形声。从辵,啻声。本义往,到) 同本义 適,之也。--《说文》。段曰往自发动言之,适自所到言之。”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汉书·高帝纪》 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 适,往也。--《尔雅》 民不适攸居。--《书·盘庚》 爰其适归。--《诗·小雅·四月》 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使适四方。--《周礼·小行人》 以适父母舅姑之所。--《礼记·内则》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无所适从;何适;适秦;适远(到 适(適)shì ⒈相合,妥当,切合~合。~宜。~当。~龄。~度。~中。正好~用。 ⒉恰好,正巧~得其反。~逢其会。~销对路。 ⒊才,刚才~从何地来? ⒋舒服她身体不~。 ⒌往,去~长沙。无所~从。 ⒍旧称女子嫁人~人。 适kuò ⒈〈古〉疾速。多见于人名。 适dí 1.专主,作主。 2.同"嫡"。正妻称"嫡妻",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 3.指正统,正宗。 4.亲厚。 5.通"谛"。注意,仔细。 6.通"的"。指的,对象。 7.通" 的"。清楚,分明。 适tì 1.见"适适"。 适zhé 1.责备,谴责。 2.责罚,惩罚。 3.贬谪。 4.毛病;过失。 5.旧指天象变异。

:此 (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的本字。①本义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这;这个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欧阳修《卖油翁》 又如此等(这样);此生(这辈子);此地(这里);此个(这个);此家(此人) 表示此时或此地 如此,这般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柳宗元《黔之驴》 又如此以(是以,因此) 此 乃;则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 此 cǐ ①这;这个~人、~事、~物。 ②表示此时或此地就~结束。 ③这样如~而已。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原想隐瞒掩盖,结果反而暴露。 【此一时,彼一时】指现时的情况与以前那个时候大不相同,不能同样看待或一概而论。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 时(時、昬)shí ⒈一切物质不断运动变化或发展所经历的过程~间。~候。~光。 ⒉时间的一段~期。~代。古~。秦~。平~。瞬~。盛极一~。 ⒊时间单位。一天分子~、丑~、寅~等十二~辰。一天分二十四小~。 ⒋节令,季节~令。~节。春夏秋冬四~。应~服装。 ⒌现在的,当前的~事。~髦。 ⒍经常,常常~常。~ ~见到。 ⒎不经常,间或~而。有~候。~好~坏。 ⒏规定的时间准~。按~上下班。 ⒐不定的时间不~。随~。 ⒑机会,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条件~机。~不可失。~不再来。 ⒒ ⒓ 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