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C 尺书真是髯手迹

"尺书真是髯手迹"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02:07:02


简介: “尺书真是髯手迹”出自宋代苏轼的《喜刘景文至》,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ǐ shū zhēn shì rán shǒu j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出处: 《喜刘景文至》
内容:
天明小儿更传呼,髯刘已到城南隅。
尺书真是髯手迹,起坐熨眼知有无。
今人不作古人事,今世有此古丈夫。
我闻其来喜欲舞,病自能起不用扶。
江淮旱久尘土恶,朝来清雨濯鬓须。
相看握手了无事,千里一笑毋乃迂。
平生所乐在吴会,老死欲葬杭与苏。
过江西来二百日,冷落山水愁吴姝。
新堤旧井各无恙,参寥六一岂念吾。
别后新诗巧摹写,袖中知有钱塘湖。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喜刘景文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明时分,小儿更换传呼,
髯刘已经到了城南角。
尺书确实是髯手的笔迹,
起坐之间,熨眼便知道有无。
如今的人不再做古人的事,
而今世间有这样的古道士。
我听说他的到来,喜欲狂舞,
虽然有病,但自己能起来,不需要扶。
江淮地区长期旱涝不均,尘土污秽,
今晨带来清雨,洗净了额上的白发。
相互望着,握手,没有什么事情可说,
千里之间只是一笑,毫不矫揉。
我一生的快乐在吴会(指江南地区),
老死之后,希望葬在杭州或者苏州。
过了江西已经有两百天,
冷落山水,心中忧愁吴姝(指江南美女)。
新修的堤坝和旧井都没有问题,
参观了六一(指景文)岂会念及我。
别离之后,他用新的诗巧妙地描写,
我知道他袖中有着钱塘湖的景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对友人刘景文到访的欢迎之作。诗人在描写刘景文抵达城南的情景时,以鲜明的形象描绘了他的特征:满脸胡须。诗人提到了刘景文的髯手(有胡须的手),以此表达对他的真挚敬意。

诗人与刘景文相见后,他们默契地相视、握手,不需多言,只是一笑,彰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默契。这种默契和友谊超越了时代和环境的变迁,让诗人感慨现代人不再像古人那样重视友情。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刘景文的赞赏和喜悦,形容自己听到刘景文的到来后,欢喜得想要舞蹈。尽管诗人身患疾病,但他可以自己起来,不需要扶助,表现出他对友人到来的热切期待和激动之情。

诗人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描述了江淮地区长期遭受旱涝之苦,但今晨带来的清雨洗去了他额上的白发,使他心情舒畅。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以天气的变化来寓情,暗示刘景文的到来给他带来了一种愉悦和洗涤。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喜爱,认为江南的吴会是他一生的快乐所在,而死后他希望葬在杭州或苏州这样的地方。这表达了他对江南风物和文化的深深眷恋。

最后,诗人提到了刘景文离开已有200天,山水冷落,他对江南的思念和忧愁也溢于言表。诗人表达了对刘景文离去的惋惜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诗人与刘景文的友情和相聚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对江南地域和美景的热爱。诗人通过对友情和环境的描绘,展示了他对人际关系和自然景物的敏感和感悟。这首诗词以朴实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给人一种亲切、自然而又真挚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tiān míng xiǎo ér gèng chuán hū, rán liú yǐ dào chéng nán yú.
天明小儿更传呼,髯刘已到城南隅。
chǐ shū zhēn shì rán shǒu jī, qǐ zuò yùn yǎn zhī yǒu wú.
尺书真是髯手迹,起坐熨眼知有无。
jīn rén bù zuò gǔ rén shì, jīn shì yǒu cǐ gǔ zhàng fū.
今人不作古人事,今世有此古丈夫。
wǒ wén qí lái xǐ yù wǔ, bìng zì néng qǐ bù yòng fú.
我闻其来喜欲舞,病自能起不用扶。
jiāng huái hàn jiǔ chén tǔ è, zhāo lái qīng yǔ zhuó bìn xū.
江淮旱久尘土恶,朝来清雨濯鬓须。
xiāng kàn wò shǒu liǎo wú shì, qiān lǐ yī xiào wú nǎi yū.
相看握手了无事,千里一笑毋乃迂。
píng shēng suǒ lè zài wú huì, lǎo sǐ yù zàng háng yǔ sū.
平生所乐在吴会,老死欲葬杭与苏。
guò jiāng xī lái èr bǎi rì, lěng luò shān shuǐ chóu wú shū.
过江西来二百日,冷落山水愁吴姝。
xīn dī jiù jǐng gè wú yàng, cān liáo liù yī qǐ niàn wú.
新堤旧井各无恙,参寥六一岂念吾。
bié hòu xīn shī qiǎo mó xiě, xiù zhōng zhī yǒu qián táng hú.
别后新诗巧摹写,袖中知有钱塘湖。
韵脚: 拼音:chǐ shū zhēn shì rán shǒu jī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尺 chi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尺 chě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参看 【工尺】。又见chǐ。 尺 chǐ ①长度单位。 ②市尺合1/3米。 ③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的器具丁字~。 ④像尺的东西。计算~。又见chē。 【尺八】古代竹制管乐器。管长一尺八寸,故名。有六指孔,另一孔蒙竹膜,竖吹。宋代后不用。今仍流行于日本,形制稍异。 【尺带珠丹】(697-754)吐蕃赞普。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曾向唐求婚和亲,唐中宗以养女金城公主远嫁吐蕃。730年,与唐会盟,734年分界立碑,约以互不侵犯。 【尺牍】文体名称。即书信。牍古代书写用的木简。作书信用的木简约长一尺。 【尺短寸长】(由于应用在不同的地方)一尺也有显短的时候,一寸也有显长的时候。比喻每个人或各种事物都有长处也有短处。 【尺规】直尺和圆规的统称。 【尺规作图】以直尺和圆规为工具,按照作图公法所允许的范围加以有限次组合而完成的作图方法。 尺chě ⒈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尺chǐ ⒈长度单位。市尺一~为十寸,十~为一丈。三市~为一米。 ⒉量长短的器具竹~。钢~。 ⒊一种制图用具放大~。丁字~。 ⒋像尺的东西仿~。镇~(压纸用)。 ⒌中医切脉部位之一脉三部,寸关~。 ⒍ ⒎ ⒏ ⒐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 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 书(書)shū ⒈写,记载~写。奋笔疾~。大~特~。 ⒉文字读其~。读~破万卷。 ⒊信家~。来~已收。 ⒋文件证~。决心~。倡议~。 ⒌装订成册的著作~籍。著~立说。 ⒍字体楷~。行~。草~。 ⒎《尚书》的简称。 ⒏称某些曲艺说~。鼓~。 ⒐ ①汉字的书写法则。 ②汉字的书写艺术,也省称"书"~画展览。 ⒑ ⒒ ⒓

:真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从目,从乚,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说文》。按六经无真字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庄子·列御寇》 归其真宅。--《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 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庄子·大宗师》 又如真人府(道人居住的地方);真仙(仙人);真君(道教对神仙的尊称);真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 本性;本原 真zhēn ⒈客观存在的,跟"假"相对~实。~才实学。~人~事。 ⒉的确,实在~伟大。~可喜。~可爱。 ⒊清楚,明白~切。听得~。看得~。 ⒋诚实~诚。~心诚意。 ⒌ ⒍ ⒎ ⒏ ⒐ ①没有空气的空间~空管。 ②战时双方没有军队的地方~空地带。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对的,正确的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是shì ⒈对,正确,合理,跟"非"相对~的。分清~非。今~昨非。 ⒉这,这个,这样~日天晴。如~也行。~可忍,孰不可忍。 ⒊〈表〉解释或分类她~学生。这瓶墨水~红的。 ⒋〈表〉存在满园~果树。遍街都~人。 ⒌〈表〉答应~,我马上去办。 ⒍〈表〉赞同,认为对~的。话~说得好。 ⒎〈表〉让步,含"虽然"之义这椅子旧~旧,但很结实,还能用。 ⒏〈表〉适合味道~爽口。他走的~时候。 ⒐〈表〉凡是,一切~重活他都抢着干。~节假日她照常忙。 ⒑〈表〉加重语气今天~热。惟你~问。 ⒒〈表〉判断共产主义~人们的最高理想。 ⒓用于问句你~坐火车还~坐飞机? ⒔ ①正确和错误明辨~非。 ②争执,纠纷招惹~非。搬弄~非。 ⒕ ⒖ 是tí 1.月边。参见"是月"。

:髯 (形声。从髟,冉声。髟,长发下垂的样子。本义两颊上的长须) 同本义;也泛指胡须 髥,颊须也。从须从冄,会意,冄亦声。字亦作髥。--《说文》 奋髥抵几。--《汉书·朱博传》。注颊毛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清·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髯夫(指脸上多须的人);髯公(指年长多须的人);髯奴(指多须的奴仆);髯佛(称仁慈多须的人);髯胡(须髯和颌下的垂肉);髯翁(指年老多须的人);髯须(指胡子);髯髯然( 髯须动摇的样子);白发苍髯 须多或须长的人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三国 髯rán ⒈两腮上的胡子。泛指胡子虬~。美~。 ⒉胡子多的人。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 手shǒu ⒈人体的上肢(多指腕以下部分)~背。~掌。拍~。 ⒉拿着钥匙在~里。 ⒊亲身~书。亲~。 ⒋做某种事的人,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水~。助~。选~。神枪~。种稻能~。 ⒌本领,技能显两~儿给大家看看。 ⒍ ⒎ ⒏ ⒐ ⒑ ①文学、艺术作品等表现的技巧。 ②待人处世的不正当方法,也称"手腕"。 ⒒ ①本领,能耐。 ②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③同"手法 ②"。 ⒓ ①手做的姿势〈表〉某种含义。 ②某种操作姿势。 ⒔

:迹 同本义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急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纪声响)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 迹(踖、蹟)jì ⒈脚印留有足~。寻觅踪~。〈引〉留下的印子,或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多指建筑或器物)痕~。保存遗~。保护古~。 ⒉重要的,奇特的事情事~。奇~。 ⒊ 迹jī 1.脚印;足迹。 2.痕迹。 3.指手迹。 4.形迹;行动。 5.业绩;事迹。 6.追踪;追寻。 7.至;蹈。 8.遵循;仿效。 9.考核;推究。 10.量词。相当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