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N 农时惮烦民

"农时惮烦民"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3 11:16:08


简介: “农时惮烦民”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杂咏八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óng shí dàn fán mí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杂咏八首》
内容:
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
农时惮烦民,听讼甘棠下。
嗟今千室长,已耻问耕稼。
弹琴高堂上,欲以世为化。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王安石
诗人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这是王安石创作的《杂咏八首》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杂咏八首》

召公方伯尊,
材亦圣人亚。
农时惮烦民,
听讼甘棠下。
嗟今千室长,
已耻问耕稼。
弹琴高堂上,
欲以世为化。

译文:
召公方伯尊,
其才亦圣人似。
农时忧烦民众,
倾听甘棠下。
叹今时富贵者众多,
已经羞于询问农耕。
弹琴于高堂之上,
欲以音乐改变世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王安石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慨。诗中以召公(古代封建时代的地方官员)来象征统治者,借以表达对社会贤才的渴望和期待。王安石认为,召公虽然地位崇高,但在才德方面并不如圣人亚,这反映了他对官员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期望。

诗中提到了农时的烦忧和民众的艰辛。王安石呼吁统治者要关注农民的辛劳和农时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了解民众的需要和困境,从而更好地施政治理。

接下来的几句诗表达了王安石对当时富贵人物的失望和不满。他感叹现在的富贵人家眷居高官厚,却不愿意问津农耕,对农民劳作和农业生产漠不关心,这使他感到耻辱。这种情绪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公和贵族阶层的不满。

最后一句诗中,王安石提到了自己在高堂上弹琴的愿望。这是他希望通过音乐的力量来改变社会,以期望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世俗社会更加美好和公正。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王安石的社会关怀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失望。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他呼吁统治者和富贵人物关注民众的疾苦,倡导公平正义,以期望实现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ào gōng fāng bó zūn, cái yì shèng rén yà.
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
nóng shí dàn fán mín, tīng sòng gān táng xià.
农时惮烦民,听讼甘棠下。
jiē jīn qiān shì zhǎng, yǐ chǐ wèn gēng jià.
嗟今千室长,已耻问耕稼。
tán qín gāo táng shàng, yù yǐ shì wèi huà.
弹琴高堂上,欲以世为化。
韵脚: 拼音:nóng shí dàn fán mín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声。从晨”,取日 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农,耕也。--《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 辟土植谷曰农。--《汉书·食货志》 农,天下之大本也。--《汉书·文帝纪》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 殴民而归之农。--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农家子(村野耕作之人);农舆(耕作用的车);农战(从事农耕,以为攻战之本);农月(立夏以后 农(農、辳)nóng ⒈种庄稼,种庄稼的~活。~业。务~。 ⒉农民贫~。菜~。工~联盟。亦工亦~。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 时(時、昬)shí ⒈一切物质不断运动变化或发展所经历的过程~间。~候。~光。 ⒉时间的一段~期。~代。古~。秦~。平~。瞬~。盛极一~。 ⒊时间单位。一天分子~、丑~、寅~等十二~辰。一天分二十四小~。 ⒋节令,季节~令。~节。春夏秋冬四~。应~服装。 ⒌现在的,当前的~事。~髦。 ⒍经常,常常~常。~ ~见到。 ⒎不经常,间或~而。有~候。~好~坏。 ⒏规定的时间准~。按~上下班。 ⒐不定的时间不~。随~。 ⒑机会,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条件~机。~不可失。~不再来。 ⒒ ⒓ ⒔

:惮 使惊恐 则虽有疾风,亦弗之能惮矣。--《周礼》 惮 (形声。从心,单声。本义畏难,怕麻烦) 同本义 岂敢惮行?--《诗·小雅·?蛮》 何惮于病?--《左传·僖公七年》 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何许子之不惮烦?--《孟子·滕文公上》 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肆无忌惮;惮劳(害怕劳苦);惮惮(忧惧惶恐);惮烦(畏惧烦琐) 憎恶;忌恨 权内 惮 dàn怕肆无忌~。 惮dá 1.惊骇。

:烦 (会意。从页,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烦,热头痛也。--《说文》 烦则喘喝。--《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唐·杜甫《兵车行》 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左传·昭公元年》 又如心烦(心里烦躁);烦积(烦闷积郁);烦困(烦躁疲劳);烦怨(烦恼怨恨) 通繁”。烦琐;繁多 烦 fán ⒈急躁,苦闷~躁。~闷。心~。莫~恼。 ⒉多、乱、杂~琐。要言不~。~言饰辞,而无实用。 ⒊敬词。〈表〉请、托~劳。~托。麻~。相~。~大巫妪(大巫婆)为入报河伯。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 民mín ⒈〈古〉指奴隶或没做官的众百姓。现指人民,即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基本成员拥政爱~。军~鱼水情。 ⒉指人或人群~众。居~。~族。 ⒊劳动大众的~歌。~间故事。 ⒋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农~。渔~。盐~。 ⒌非军事的~用。~航。 ⒍通"苠" ~高粱。 ⒎ ①指人民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强~主和法制建设。 ②根据大多数群众意愿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主气氛。~主作风。办事~主。 民mián 1.通"绵"。参见"民民"。 2.通"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