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革木要一声

"革木要一声"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6 11:50:25


简介: “革木要一声”出自宋代陈与义的《八音歌》,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é mù yào yī shē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出处: 《八音歌》
内容:
金章笑鹑衣,玉堂陋茅茨。
石火不须臾,白驹隙中驰。
丝鬓那可避,会当来如期。
竹固不如肉,飞觞莫辞速。
匏竹且勿喧,听我歌此曲。
土花玩四时,未觉有荣辱。
革木要一声,好异乖人情。
木公不可待,且复举吾觥。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陈与义
诗人介绍: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翻译:

《八音歌》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章笑鹑衣,
玉堂陋茅茨。
石火不须臾,
白驹隙中驰。
丝鬓那可避,
会当来如期。
竹固不如肉,
飞觞莫辞速。
匏竹且勿喧,
听我歌此曲。
土花玩四时,
未觉有荣辱。
革木要一声,
好异乖人情。
木公不可待,
且复举吾觥。

诗意:
《八音歌》通过描绘金章、笑鹑衣、玉堂、陋茅茨等形象,展示了士人不计较物质贫富、追求内心自由的态度。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物质世界无常的思考,强调了与世无争、追求自我价值的精神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使用了一系列对比的意象,如金章与笑鹑衣、玉堂与陋茅茨、石火与白驹、竹与肉、土花与荣辱等,通过对比,突出了物质与精神、虚荣与平淡之间的对立。诗人以金章和笑鹑衣所代表的高低贵贱,表现出对社会地位的无所谓态度;以玉堂和陋茅茨所代表的富贵与贫苦,表现出对物质生活的超脱态度。

诗中提到的石火和白驹,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丝鬓不可避,会当来如期,传达了对命运的顺从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的后半部分,以竹和肉、土花和荣辱的对比,表达了对物质享受的淡泊态度。诗人呼吁不要妄自尊大,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是应当安静地聆听他的歌曲。

最后两句“革木要一声,好异乖人情。木公不可待,且复举吾觥。”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乖戾和虚伪之风的不满,呼唤真诚和纯粹的人情。诗人以木公为象征,呼吁不应迟延,而是要及时举起酒杯,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

《八音歌》以简练的语言、对比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和对精神追求的呼唤,展示了陈与义的独特思想和诗歌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īn zhāng xiào chún yī, yù táng lòu máo cí.
金章笑鹑衣,玉堂陋茅茨。
shí huǒ bù xū yú, bái jū xì zhōng chí.
石火不须臾,白驹隙中驰。
sī bìn nà kě bì, huì dāng lái rú qī.
丝鬓那可避,会当来如期。
zhú gù bù rú ròu, fēi shāng mò cí sù.
竹固不如肉,飞觞莫辞速。
páo zhú qiě wù xuān, tīng wǒ gē cǐ qū.
匏竹且勿喧,听我歌此曲。
tǔ huā wán sì shí, wèi jué yǒu róng rǔ.
土花玩四时,未觉有荣辱。
gé mù yào yī shēng, hǎo yì guāi rén qíng.
革木要一声,好异乖人情。
mù gōng bù kě dài, qiě fù jǔ wú gōng.
木公不可待,且复举吾觥。
韵脚: 拼音:gé mù yào yī shē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革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 皮) 同本义。皮的总称 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 齿革羽毛。--《书·禹贡》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 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 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史记·货殖列传序》 又如人造革;革带(皮带);革笥(用皮作的甲胄);革船(用皮革缝制的船) 用革制成的甲胄 革gé ⒈去毛加工制成的兽皮制~厂。皮~大衣。 ⒉〈古〉兵士所穿盔甲的代称兵~(又指军队或战争)。 ⒊改变改~。变~。~面洗心。〈引〉除去,撤销~除。~新(除旧创新)。~职(撤销职务)。 ⒋ 上的重大变革,称为思想~命。 革jí ⒈〈古〉急,重病~(病危)。 ⒉见gé㈠。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魏学洢《核舟 木mù ⒈树栽植树~。封山育林,禁止伐~。 ⒉指木料,砍下的成材的树~头。~材。 ⒊用木料制成的~器家具。~牛流马。 ⒋质朴,朴实此人~实。 ⒌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嘴唇发~。 ⒍棺材寿~。行将就~。 ⒎五行(金~水火土)之一。

:要 (象形。小篆字形。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 腰”的古字 昔者,楚灵王好细要。--《墨子》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楚辞》 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荀子·礼论》 又如要膂(腰和脊骨。比喻重要部位);要章(腰间所佩的印);要支(腰肢) 五服之一。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 远之地为荒服,泛指远方之国);要蛮(极偏远的蛮荒之地) 姓 要 约 要yāo ⒈求~求。 ⒉强求,仗势强求~狭。 ⒊〈古〉同"腰"及"邀"~带。~请。 ⒋ ①提出具体的,希望实现的~求加入共青团。~求到最需要人的地方去。 ②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可以满足你的这个要~。 要yào ⒈索取,希望得到~账。~束鲜花。 ⒉叫,请求他~你去一趟。 ⒊应该,必须~自觉。~努力工作。 ⒋即将将~。快~。天~晴了。 ⒌若,如果~是。他~不来,你就去。 ⒍重大,关键~事。~件。~害。~领。~紧。紧~。重~。 ⒎概括,总括概~。提~。纲~。 ⒏保留,作为己有这本书她还~咧。 ⒐ ⒑ ⒒ ⒓ 要yǎo 1.见"要褭"。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声 (形声。从耳,殸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 声(聲)shēng ⒈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波。~音。说话~。金石之~。 ⒉名誉,名望名~。~誉。~价。~望。~威。 ⒊宣称,说出,扬言~称。~明。~张。~罪致讨。~东击西。 ⒋量词大喊三~。 ⒌ 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