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愕立胡儿夹道陈

"愕立胡儿夹道陈"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5 03:07:35


简介: “愕立胡儿夹道陈”出自宋代陈傅良的《送倪正甫侍郎贺正》,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è lì hú ér jiā dào ché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送倪正甫侍郎贺正》
内容:
雪卉冰芽又复春,中原□覩属车尘。
懽呼汉节从天下,愕立胡儿夹道陈
老去独惭□偃蹇,君行决意问经纶。
顾瞻河洛关心处,应记幽燕用事人。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陈傅良
诗人介绍: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翻译:

诗词:《送倪正甫侍郎贺正》

中文译文:
雪卉冰芽又复春,
中原(地名)眺望属车尘。
欢呼汉节从天下,
愕立胡儿夹道陈。
老去独惭(不足)、□偃蹇(困顿),
君行决意问经纶。
顾瞻河洛关心处,
应记幽燕用事人。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陈傅良所作,题为《送倪正甫侍郎贺正》。诗中描绘了一个离别情景,送行者对倪正甫侍郎离去表示祝福并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冬春交替的景象开篇,雪花和冰芽逐渐融化,春天的气息又重新回来。接着,诗人提到自己眺望中原地区,目送倪正甫侍郎离去的车队消失在尘埃中。送行者欢呼称颂倪正甫侍郎,将他视为天下的楷模。然而,送行者也感到惋惜,自谦自己老去之后不能像倪正甫侍郎那样有所成就,也无法像他那样决心问道经纶。最后,送行者回顾了倪正甫侍郎在河洛地区的关心之处,表示应该记住倪正甫侍郎为幽燕之地所做的贡献。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送行者对倪正甫侍郎的赞美、思念和自省之情。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展示了人物的品质和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友情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感慨人生的深沉,又透露出对时代和友人的关切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uě huì bīng yá yòu fù chūn, zhōng yuán dǔ shǔ chē chén.
雪卉冰芽又复春,中原□覩属车尘。
huān hū hàn jié cóng tiān xià, è lì hú ér jiā dào chén.
懽呼汉节从天下,愕立胡儿夹道陈。
lǎo qù dú cán yǎn jiǎn, jūn xíng jué yì wèn jīng lún.
老去独惭□偃蹇,君行决意问经纶。
gù zhān hé luò guān xīn chù, yīng jì yōu yàn yòng shì rén.
顾瞻河洛关心处,应记幽燕用事人。
韵脚: 拼音:è lì hú ér jiā dào chén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愕 (形声。从心,咢声。本义惊讶) 同本义 愕,然欲殴之。--《汉书·张良传》 犹愕眙而不能阶。--班固《西都赋》 成骇立愕呼。--《聊斋志异·促织》 又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 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愕怪(惊奇);愕窒(惊惶得不敢出气);愕梦(惊愕而梦) 直言 愕愕者不以天下为忧。--《管子·白心》 万里之朝,日闻唯唯,而后闻诸生之愕愕,此乃公卿之良药针石。--《盐铁论·国疾》 謇愕之操,华首弥固。--《后汉书·陈蕃传》 又 愕 è惊讶。 【愕然】形容惊讶为之~。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立,俲也。--《说文》 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 哙遂入,披帷西乡立。--《史记·项羽本纪》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立有间。--《韩非子·喻老》 卖油翁释担而立。--宋·欧阳修《归田来》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挺立(直立);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立托(依托);立容(站立时的仪态容表);立戟(卫士持戟侍立守卫);立谈(停立交谈) 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立lì ⒈站~正。起~。〈引〉竖,竖起来~碑。~旗杆。 ⒉做出,定出~功。建~。设~。 ⒊缔结,制定,决定~约。~法。~志。 ⒋存在,生存独~。自~。 ⒌即刻,马上~刻。~即。~时。~见功效。 ⒍〈古〉登上帝王、诸侯或某一位置~帝。高祖乃~为沛公(高祖刘邦)。 ⒎用于节气,〈表〉季节的开始~春。~冬。 ⒏ ①六面都是方形的形体。 ②数学上指"一数自乘三次"(本数×本数×本数)。 ⒐ ⒑ ①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位置和所抱的态度。 ②特指阶级立场工人阶级~场。

:胡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胡,牛顄垂也。--《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狼跋其胡。--《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又如胡髯朗(羊的别名→,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胡(鬳、衚)hú ⒈〈古〉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之统称~人。~服。泛指我国少数民族的或外国的~椒。~琴。~萝卜。 ⒉乱,无理~说八道。~言乱语。~作非为(肆无忌惮的做坏事)。 ⒊文言疑问代词。什么,怎样~为慕大鲸?~不归? ⒋〈古〉指兽颈下的垂肉。 ⒌ ⒍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儿 ér ①小孩子婴~。 ②年轻人(多指青年男子)男~。 ③儿子~女。 ④词尾,同前一字连成一个卷舌音小孩~。 【儿歌】儿童文学的一种。一般与童谣合称为儿童歌谣。儿歌是指反映儿童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形式短小活泼,用辞简明,节奏明快,韵律响亮,适合儿童接受和传唱。 童谣则指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 【儿化】〈语〉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又叫儿化韵。 【儿化韵】见【儿化】。 【儿童节】见【六一儿童节】。 【儿童文学】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诗歌、小说、故事、戏剧等形式,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应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的智力和爱好。 【儿童心理学】心理学分支之一。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儿戏】像小孩子那么闹着玩。比喻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不认真视同~。 儿rén 1.见《说文.儿部》。 儿ní 1."齯"的古字。参见"齯齿"。 2.姓『有儿宽。见《汉书》本传。

:夹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左右二人从两边辅助中间一个人。本义从左右两方相持,从两旁限制) 同本义 夹,持也。从大挟二人。会意。--《说文》 尔曷不夹介又我周王。--《书·多方》 左右夹佩。--《穆天子传》 怀为夹。--《周礼·梓材》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 夹大铁椎。--明·魏禧《大铁椎传》 两竿夹揭。--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夹拥(左右围抱) 栽插在物体的两边 墙下当官道,依前夹竹篱。--姚合《原上新居》 带;沿靠 夹(奱)gā ⒈ ⒉见jiā。 夹(奱、褀、袷)jiá ⒈双层的衣物~衣。~棉被。 ⒉"袷"另见qiā。 夹(奱)jiā ⒈在两旁,在两面~攻。~击。 ⒉从两旁把东西钳住~起来。~着书包。手指~着钢笔。〈引〉两旁有东西限制住~缝。~道相逢。 ⒊混杂,搀杂~杂。雨~雪。 ⒋夹东西的用具发~子。讲义~。食品~儿。 夹xiá 1.窄。

:道 (形声。从辵,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

:陈 (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古国名 陈,宛丘,舜后妫(畧??))满之所封。--《说文》 陈,颛顼之族也。--《左传·昭公八年》 陈朝 战阵;行列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史记·李将军列传》 姓 陈 陈设,陈列 陈,列也。--《广雅》 陈,布也。--《玉篇》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