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邪正久已白

"邪正久已白"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0:26:34


简介: “邪正久已白”出自宋代苏轼的《阅世亭诗赠任仲微》,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é zhèng jiǔ yǐ bái,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出处: 《阅世亭诗赠任仲微》
内容:
任公镇西南,尝赠绕朝策。
当时若尽用,善阵无赫赫。
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
却留封德彝,天意眇难测。
象贤真骥种,号诉甘百谪。
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
高才食旧德,但恐里门窄。
伤心千骑归,赠印黄壤隔。
惟有亭前桧,阅世不改色。
千年与井在,记此王粲宅。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阅世亭诗赠任仲微》是苏轼在宋代写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任公镇西南,尝赠绕朝策。
当时若尽用,善阵无赫赫。
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
却留封德彝,天意眇难测。
象贤真骥种,号诉甘百谪。
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
高才食旧德,但恐里门窄。
伤心千骑归,赠印黄壤隔。
惟有亭前桧,阅世不改色。
千年与井在,记此王粲宅。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赠送给任仲微的作品。任仲微曾镇守西南地区,苏轼曾经向他赠送过治国策略。诗中表达了对任仲微的赞赏和敬意,认为如果他当时能够充分运用这些策略,他的才能将会无人能敌。然而,时光过去了十年,正直和邪恶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命运的安排常常难以预测,虽然贤者像真正的良驹一样被培养,但他们却生活在困苦之中。诗人认为,祸福往往是由天意决定的,而不是为了报复私人恩怨或者遵循个人利益。高才能够受到旧有道德的膜拜,但可能会受到里门狭窄的限制。诗人心痛地看着千骑归来的人,却只能通过赠送印章来表达思念,因为黄土将他们隔离开来。然而,只有阅世亭前的古柏树,它不论岁月的更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千年过去了,这座井和这首诗都将记载下苏轼和任仲微的交往。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睿智的思考展示了苏轼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洞察。诗中描绘了任仲微的形象,赞扬他的才智和能力,并对他未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感到惋惜。苏轼思考了正邪之间的界限模糊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疑问和对命运的无奈。他认为高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但也可能受到狭隘的门户之限制。诗人通过描述千骑归来的伤心和赠送印章的情景,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最后,诗人以井和阅世亭前的古柏树作结,展示了岁月变迁中的恒久不变,以及对苏轼和任仲微之间交往的记忆和纪念。

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笔触,融合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他对友情和历史的关注。它体现了苏轼的才情和对人生的洞察。诗中通过对任仲微的赞扬和对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通过描述井和阅世亭前的古柏树的恒久不变,诗人展现了对交往和友情的珍视和记忆的延续。整首诗深情而含蓄,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它展示了苏轼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是一首值得品味和欣赏的佳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rèn gōng zhèn xī nán, cháng zèng rào cháo cè.
任公镇西南,尝赠绕朝策。
dāng shí ruò jǐn yòng, shàn zhèn wú hè hè.
当时若尽用,善阵无赫赫。
qī liáng shí nián hòu, xié zhèng jiǔ yǐ bái.
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
què liú fēng dé yí, tiān yì miǎo nán cè.
却留封德彝,天意眇难测。
xiàng xián zhēn jì zhǒng, hào sù gān bǎi zhé.
象贤真骥种,号诉甘百谪。
qǐ yún bào sī chóu, huò fú zhǐ luò mài.
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
gāo cái shí jiù dé, dàn kǒng lǐ mén zhǎi.
高才食旧德,但恐里门窄。
shāng xīn qiān qí guī, zèng yìn huáng rǎng gé.
伤心千骑归,赠印黄壤隔。
wéi yǒu tíng qián guì, yuè shì bù gǎi sè.
惟有亭前桧,阅世不改色。
qiān nián yǔ jǐng zài, jì cǐ wáng càn zhái.
千年与井在,记此王粲宅。
韵脚: 拼音:xié zhèng jiǔ yǐ bái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邪 xie (形声。从邑,牙声。本义琅邪郡。字亦作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诗·小雅·采菽》 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贾子道术》 竹林,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春秋繁露》 回邪曲直。--《礼记·乐记》 又如邪靡(倾斜披靡的样子);邪睨(斜视);邪绝(斜行度越) 不正当,不正派 虽有奇邪而不治者。--《礼记·祭义》 亡正处邪。--《周书·王佩》。注奸术也。” 愚乱之邪臣。--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是以邪氛岁增。--《汉书·元帝纪》 放辟邪侈。--《孟子·梁惠王上》 惧谗邪。--唐·魏征 邪xié ⒈不正当,不正派~说。~气。~恶。~教。改~归正。〈引〉奇异,不正常有点~。~门外道。有股~劲。 ⒉中医指引起疾病的某种因素与病理损害寒~。扶正祛~。〈转义〉迷信者所谓的"鬼神给予的灾祸"~魔。妖~。驱~。不信~。 邪yé ⒈文言疑问词。"邪"有时也写作"耶"。 ⒉ 邪yú 1.指年历推算中剩余的日子。 邪xú 1.缓慢。 邪shé 1.星名用字。

:正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正,岁之首月,夏以建寅月为正,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 箭靶的中心 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齐风·猗嗟》 引申为目标 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 正 通征” 征税 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 唯加田无国正。--《周礼·夏官·司勋》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税也,正、征古字通用。” 出兵,征讨 正zhèng ⒈在中间,不偏不斜~中。~午。~厅。~东。~前方。〈引〉 ①合符法则的,规矩的~道。~派。~当。~楷。 ②图形的各边长度相等,各个角的大小也相等的~方形。~三角形。 ①端庄,正派~经样。他是~经人。 ②正当,合格办~经事。买~经货。 ⒉言行好,办事公道~直。公~。品质~。光明~大。 ⒊纯,不杂~红。~宗川味。 ⒋副词。恰,合适~打八点钟。他来得~好。 ⒌副词。〈表〉动作在进行中~在研究。~在办理。~下着雨。 ⒍改掉偏差或错误~误。改~。纠~。矫~。 ⒎使不歪斜~一~帽子。 ⒏〈表〉相对两个面之积极的或主要的一面,跟"反"、"负"、"副"等相对~面。~比。~电。~极。~数。~职。~本。~件。 ⒐ ⒑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⒘ ⒙ 正zhēng正月,夏历每年的第一个月新~。

:久 灸灼。灸”的古字 其腹有久故瘢二所。--《睡虎地秦墓竹简》 久,以后灸之,象人两胫后有距也。--《说文》 皆木桁,久之。--《仪礼·既夕礼》。注当为灸。” 支撑 久诸墙以观其桡也。--《周礼·庐人》。注犹柱也。今本以灸为之。” 堵塞 幂用疏布久之。--《仪礼·士丧礼》 等待 轩骄之兵,则恭敬而久之。--《银雀山汉墓竹简》 滞留 为久也。--《公羊传·庄公八年》 寡君以为盟主之故,是以久子。--《左传》。杨伯峻注久子,久留子于晋也。” 久jiǔ ⒈时间长天长日~。~经考验。~别重逢。 ⒉经过的时间好~?多~了? ⒊早就~仰。~慕大名。 久jiù 1.贫穷。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不已 完成,完毕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 已yǐ ⒈止,完毕,罢了争论不~。死而后~。如此而~。 ⒉副词。〈表〉过去,动作完成~经。~然。~过时。事~办妥。 ⒊不久,后来~忽不见。~而悔之。 ⒋副词。太,过分~颇。不为~甚。 ⒌〈古〉通"以"。〈表〉地位、方向、时间、数量等的界限~上。大桥~东。五年~后。三十~内。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