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H 狐群岂足忧

"狐群岂足忧"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12:01:13


简介: “狐群岂足忧”出自明代袁袠的《自柳至平乐书所见(四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ú qún qǐ zú yōu,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自柳至平乐书所见(四首)》
内容:
昭平滩险恶,最险是龙头。
药弩弦齐彀,铜刀鞘屡抽。
红巾翻把隘,白昼竞钩舟。
倘得山韩将,狐群岂足忧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袁袠
诗人介绍: 袁袠(zhì)(1502—1547)字永之,号胥台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袁鼏第四子。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年四十六岁。五岁知书,七岁赋诗有奇语,廿四岁乡试解元,明年考进士,张璁先看到他的考卷,非常赏识,力主取他为状元。但其余考官误以为这份考卷出于他的党羽之手,就共同商议,把他压低为二甲一名进士。榜发后,张璁见到袁袠,道出缘由,不料袁袠耿直,既不道谢,更不答理,张璁大怒。后来袁袠主持河南乡试,以选拔得人著称。
翻译:

《自柳至平乐书所见(四首)》是明代袁袠的诗作。这首诗描绘了昭平滩的险恶景象,特别是龙头一带最为险峻。诗中提到了药弩、铜刀等武器,以及红巾、白昼等景物,通过这些描写展示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

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昭平滩险恶,最险是龙头。
The treacherous Zhaoping Beach, the most dangerous being the Dragon Head.

药弩弦齐彀,铜刀鞘屡抽。
Crossbows with taut strings, bronze knives unsheathed repeatedly.

红巾翻把隘,白昼竞钩舟。
Red turbans waving, narrow passes contested even in broad daylight.

倘得山韩将,狐群岂足忧。
If only General Han of the mountains were here, the fox horde would be nothing to fear.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昭平滩的艰险和战争的紧张氛围。袁袠通过描绘药弩、铜刀等武器的使用,以及红巾、白昼等景物的出现,将读者带入了战场的场景。诗中提到的龙头是昭平滩的一个危险地带,表达了这个地方的险峻和危险性。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有像山韩将一样英勇的将领出现,以对抗敌人。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争中的紧张和残酷,同时也表达了对英勇将领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āo píng tān xiǎn è, zuì xiǎn shì lóng tóu.
昭平滩险恶,最险是龙头。
yào nǔ xián qí gòu, tóng dāo qiào lǚ chōu.
药弩弦齐彀,铜刀鞘屡抽。
hóng jīn fān bǎ ài, bái zhòu jìng gōu zhōu.
红巾翻把隘,白昼竞钩舟。
tǎng dé shān hán jiāng, hú qún qǐ zú yōu.
倘得山韩将,狐群岂足忧。
韵脚: 拼音:hú qún qǐ zú yōu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狐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同本义 朕狐疑。--《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 小狐汔济。--《易·未济》 狐鸣呼曰。--《史记·陈涉世家》 狐裘不暖锦衾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狐凭鼠伏。--《广东军务记》 又如狐丘(狐穴居之小山);狐白(狐腋下的白毛);狐兔(狐和兔);狐仙(传说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 喻坏人,小人 狐hú ⒈通称"狐狸",属受保护的动物,禁止猎杀。它的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吻尖,尾长,尾毛蓬松。尾部能分泌恶臭,遇敌时从肛门放出,乘机逃跑。毛多为赤褐色。性狡猾, 多疑,昼伏夜出,捕食鼠、鸟、家禽等。毛皮柔软,可做衣、帽等。今已能人工养殖。 ⒉ ⒊ ⒋

:群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群,辈也。--《说文》 兽三为群。--《国语·周语》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三百维群。--《诗·小雅·无羊》 大夫不掩群。--《礼记·曲礼》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故近者聚而为群。--柳宗元《封建论》 又如群才(有才能的人们);群生(一切生物);群立(站立在人群中);群有(佛教指众生或万物);群儿(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群品(万事万物;佛教指众生)。也指其他动物相聚而成的集体。又如猪群;马 群(羣)qún ⒈〈古〉指羊群。泛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南沙~岛。三五成~。 ⒉聚集,会合~天下之英杰。 ⒊众,许多~众。~策~力。~威~胆。 ⒋量词两~孩子。

:岂 同恺”。安乐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诗·小雅·鱼藻》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诗·小雅·蓼萧》 岂 (形声。从壴省,微省声。壴,陈列乐器。本义回师时献功之乐) 岂”假借作虚词,用在句中或句首,表示反问。 相当于难道”,怎么” 岂非计久长。--《战国策·赵策》 岂若吾乡邻。--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岂其愤世疾邪者耶。--明·刘基《卖柑者言》 岂独一琴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如岂奈(何奈,无奈);岂不尔思(怎能不思念你);岂有他哉(表示没有其他原因) 相当 岂(豰)qǐ ⒈助词。是否,怎么,难道(用于疑问或反诘句)~愿见乎?~敢违抗?~有此理! ⒉〈古〉通"恺"、"凯"。柔和,快乐。 岂kǎi 1.和乐。参见"岂乐"。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足zú ⒈脚~迹。手舞~蹈。 ⒉满,够量,充分满~。~够。充~。富~。 ⒊补上补~。以昼~夜。 ⒋完全此项工作一人~可完成。 ⒌尽情地,尽量地他们~玩了半天。 ⒍值得不~为奇。微不~道。 ⒎够得上这本书~有八万字。 ⒏ 足jù 1.(今读zú)补足;凑满。 2.拥,增益。参见"足本"。 3.过分。参见"足恭"。

:忧 (被嵋狻P闹杏辛擞浅黼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加攵”(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忧,愁也。--《说文》 忧,愁也。--《玉篇》 忧悲者德之失也。--《淮南子·原道》 勿忧。--《易·丰》 坎为加忧。--《易·说卦》 我心忧伤。--《诗·小雅·小弁》 忧心忡忡。--《诗·召南·草虫》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心忧炭贱。--唐·白居易《卖炭翁》 忧谗畏讥。--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忧其民。 又如忧忿滞中(中医 忧(憂)yōu ⒈发愁,担心~愁。担~。~心如焚。 ⒉可忧愁的事~患。 ⒊〈古〉父或母的丧事称"丁忧"(丁遇到,遭遇)丁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