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叙意于濡翰

"叙意于濡翰"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23:39:47


简介: “叙意于濡翰”出自魏晋刘桢的《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ù yì yú rú hà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处: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
内容:
秋日多悲怀。
感慨以长叹。
终夜不遑寐。
叙意于濡翰
明灯曜闰中。
清风凄已寒。
白露涂前庭。
应门重其关。
四节相推斥。
岁月忽已殚。
壮士远出征。
戎事将独难。
涕泣洒衣裳。
能不怀所欢。
朝代: 魏晋
分类:
诗人: 刘桢
诗人介绍: 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诗人。他的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翻译:

诗词:《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

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
终夜不遑寐。叙意于濡翰。
明灯曜闰中。清风凄已寒。
白露涂前庭。应门重其关。
四节相推斥。岁月忽已殚。
壮士远出征。戎事将独难。
涕泣洒衣裳。能不怀所欢。

中文译文:
秋天多悲伤。我感叹万分。
整夜无法入睡。用毛笔叙述我的情感。
明亮的灯照耀在闰月之中。清风已经凄冷。
白露覆盖前庭。应门重重关闭。
四季相互推挤。岁月转瞬已逝。
壮士远离家乡出征。战争使人孤苦难当。
眼泪洒在衣裳上。难免怀念自己的欢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刘桢在魏晋时期创作的,表达了秋天的忧伤和悲怀情绪。作者沉浸在秋日的凄凉氛围中,感叹时光的流转,年华的匆匆逝去。他整夜无法入睡,用毛笔叙述自己内心的感慨。明亮的灯光照耀在闰月之中,清风已经变得凄冷,白露覆盖了前庭,应门紧闭,象征着离别和孤独。四季的更迭无情地推挤着时间,岁月转瞬即逝。壮士们离开家乡,踏上艰难的征途,面对战争的残酷,他们承担着巨大的困难和孤独,眼泪洒在衣裳上。诗词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曾经的欢乐的怀念和无奈。整首诗词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呈现了作者内心的忧伤和对逝去欢乐的怀念,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抒情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qiū rì duō bēi huái.
秋日多悲怀。
gǎn kǎi yǐ cháng tàn.
感慨以长叹。
zhōng yè bù huáng mèi.
终夜不遑寐。
xù yì yú rú hàn.
叙意于濡翰。
míng dēng yào rùn zhōng.
明灯曜闰中。
qīng fēng qī yǐ hán.
清风凄已寒。
bái lù tú qián tíng.
白露涂前庭。
yìng mén zhòng qí guān.
应门重其关。
sì jié xiāng tuī chì.
四节相推斥。
suì yuè hū yǐ dān.
岁月忽已殚。
zhuàng shì yuǎn chū zhēng.
壮士远出征。
róng shì jiāng dú nán.
戎事将独难。
tì qì sǎ yī shang.
涕泣洒衣裳。
néng bù huái suǒ huān.
能不怀所欢。
韵脚: 拼音:xù yì yú rú hàn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仄韵) 去声十五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叙 (形声。从攴,余声。本义秩序,次序) 同本义(强调一个挨一个的序列) 敘,次弟也。--《说文》。经传亦以序为之。 百揆时敘。--《虞书》 行其秩敘。--《周礼·宫伯》 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周礼·天官》 四时不失其叙。--《淮南子·本经训》 又如叙齿(序齿);叙齿而坐(按年齿大小的顺序入座) 同序”。书籍的序言(早期写作叙”,后多写作序”) 叙 依次序排列 惇叙九族。--《书·皋陶谟》 以敘其财。--《周礼·司书》 叙述,述说 叙(敘、敍)xù ⒈说,谈,陈述~说。~谈。~家常。写情~事。 ⒉ 同 "序 ⒊ ⒋"。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 意yì ⒈心思心~。用~。 ⒉心愿满~。愿~。 ⒊料想~想。~外。~图。出其不~。出乎~料。 ⒋情味~味。春~。酒~。 ⒌见解~见。立~。同~。 ⒍义理言简~赅。 ⒎志气,气概~志。~气。 ⒏怀疑人有亡鈇者,~其邻之子(鈇斧子)。殪yì〈古〉射死,泛指死。 意yī 1.叹词。

:于〈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又如于何(如何) 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 于yú ⒈介词。 ①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义同"在"、"到"、"从"、"给"、"向"、"对"等生~北京。光荣归~人民。~此向前。己所不欲,勿施~人。请教~人。~民有益。~国有 利。严~律己。 ②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义同"过"大~。重~。高~。人浮~事。 ③用在动词后〈表〉被动见笑~大方。 ④自,由来~民间。出~自觉。 ⒉ ?吰???呵醩?????嗢氺?磾?罈辝串?雟l哷亲?????????呰???摧???亯?????懷^澡?吒??駝?浉靼?洜d亯???磾咳熌l?缃浉?酉耡浉?洶懢\汴??綷??咛????澖??? 醩亰?鋖?煪閎l哷亲?閚?^??譳?聦?各矐洺??澖??醩亰?鋖?鈕?^鎠憯?缇??魔l澏^緛洶戅e??浤фk???吰粑?閔醩??鋖?咚呈吵?亰枙祄^周??喤l涺?镪?吸? 于xū 1.见"于嗟"﹑"于咨"。 于wū 1.鸟名。参见"于鹊"。 2.叹词。 ?吰???呵醩?????嗢氺?磾?罈辝串?雟l哷亲?????????呰???摧???亯?????懷^澡?吒??駝?浉靼?洜d亯???磾咳熌l?缃浉?酉耡浉?洶懢\汴??綷??咛????澖??? 醩亰?鋖?煪閎l哷亲?閚?^??譳?聦?各矐洺??澖??醩亰?鋖?鈕?^鎠憯?缇??魔l澏^緛洶戅e??浤фk???吰粑?閔醩??鋖?咚呈吵?亰枙祄^周??喤l涺?镪?吸? 于xū 1.见"于嗟"﹑"于咨"。 于yú ⒈介词。 ①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义同"在"、"到"、"从"、"给"、"向"、"对"等生~北京。光荣归~人民。~此向前。己所不欲,勿施~人。请教~人。~民有益。~国有 利。严~律己。 ②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义同"过"大~。重~。高~。人浮~事。 ③用在动词后〈表〉被动见笑~大方。 ④自,由来~民间。出~自觉。 ⒉ 懷^澡?吒??駝?浉靼?洜d亯???磾咳熌l?缃浉?酉耡浉?洶懢\汴??綷??咛????澖???醩亰?鋖?煪閎l哷亲?閚?^??譳?聦?各矐洺??澖??醩亰?鋖?鈕?^ 鎠憯?缇??魔l澏^緛洶戅e??浤фk???吰粑?閔醩??鋖?咚呈吵?亰枙祄^周??喤l涺?镪?吸?于yū 1.广大。 于yī 1.见"于微闾"。

:濡 古水名 濡,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涞。--《说文》 在河北省 尿 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史记》 通儒”。儒士,学者 海内称之曰濡术之宗。--《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 少以濡术。--《尉卫卿衡方碑》 假借为堧”。空地 自以城池道濡麦。--《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 濡 沾湿 不濡其翼。--《诗·曹风·候人》 春雨露既濡。--《礼记·祭义》 濡濯弃于坎。--《礼记·丧大记》 今客贤濡。--《史记·扁仓传》 又如濡墨 濡rú ⒈潮湿~衣。 ⒉浸,润泽~笔。 ⒊沾染耳~目染。 ⒋停留,迟慢~滞。~缓。 ⒌柔软,含忍~木。~忍。 濡nuán 1.水名。今河北省滦河。 濡ér 1.谓以汁调和烹煮。 濡róu 1.见"濡忍"﹑"濡愞"。 濡ruǎn 1.柔软;柔弱。 濡nuò 1.水貌。见《集韵.去过》。 2.通"糯"。黏性的。

:翰 (形声。从羽,倝声。本义天鸡,也叫锦鸡或山鸡) 同本义 翰,天鸡,赤羽也。--《说文》 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逸周书·王会》 又如翰音(鸟的叫声上达于天,而鸟仍旧在地。比喻居非其位而声过其实) 长而硬的鸟羽 鸡曰翰音。--《礼记·曲礼》。注犹长也。”按,鸟羽之长而劲者为翰,高飞持之,亦所以卫体。 又如翰毛(羽毛);翰翮(犹羽翼) 长毛 犬色更赤,有长翰。--汉·刘向《列仙传》 故藉翰林以为主人。--《文选·扬雄·长杨赋》。李善注引《说文》曰长 翰hàn ⒈古书上指雉科的锦鸡或山鸡等。 ⒉长而硬的羽毛,〈古〉用来写字。 ⒊毛笔~墨。〈引〉文辞、书信等~藻。文~。华~。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