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碛中有阴兵

"碛中有阴兵"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6:06:53


简介: “碛中有阴兵”出自唐代贯休的《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ì zhōng yǒu yīn bī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出处: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二首》
内容:
万里桑乾傍,茫茫古蕃壤。
将军貌憔悴,抚剑悲年长。
胡兵尚陵逼,久住亦非强。
邯郸少年辈,个个有伎俩。
拖枪半夜去,雪片大如掌。
碛中有阴兵,战马时惊蹶。
轻猛李陵心,摧残苏武节。
黄金锁子甲,风吹色如铁。
十载不封侯,茫茫向谁说。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贯休
诗人介绍: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翻译: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二首》是唐代诗人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里桑乾傍,
茫茫古蕃壤。
将军貌憔悴,
抚剑悲年长。
胡兵尚陵逼,
久住亦非强。
邯郸少年辈,
个个有伎俩。
拖枪半夜去,
雪片大如掌。
碛中有阴兵,
战马时惊蹶。
轻猛李陵心,
摧残苏武节。
黄金锁子甲,
风吹色如铁。
十载不封侯,
茫茫向谁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战争时期的场景,反映了战争给将士们带来的痛苦和辛酸。诗中通过描写战场的荒凉景象、将军的憔悴形象以及胡兵的威胁,表达了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下奋勇抵抗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对战争带来的伤害和无奈的悲愤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坚韧。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万里桑乾傍与茫茫古蕃壤,将军貌憔悴与抚剑悲年长,胡兵尚陵逼与久住亦非强等,通过对比突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中还描绘了战场的恶劣环境,拖枪半夜去,雪片大如掌,碛中有阴兵,战马时惊蹶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最后两句“黄金锁子甲,风吹色如铁。十载不封侯,茫茫向谁说。”以铁锈斑驳的黄金锁子甲为比喻,表达了将士们在战场上长期奋战却无法获得功勋与封侯的无奈和哀叹。

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现了战争时期士兵的艰辛和无奈,传递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将士们的敬意。同时,诗中的形象描写也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受,使人们对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àn lǐ sāng gān bàng, máng máng gǔ fān rǎng.
万里桑乾傍,茫茫古蕃壤。
jiāng jūn mào qiáo cuì, fǔ jiàn bēi nián zhǎng.
将军貌憔悴,抚剑悲年长。
hú bīng shàng líng bī, jiǔ zhù yì fēi qiáng.
胡兵尚陵逼,久住亦非强。
hán dān shào nián bèi, gè gè yǒu jì liǎng.
邯郸少年辈,个个有伎俩。
tuō qiāng bàn yè qù, xuě piàn dà rú zhǎng.
拖枪半夜去,雪片大如掌。
qì zhōng yǒu yīn bīng, zhàn mǎ shí jīng jué.
碛中有阴兵,战马时惊蹶。
qīng měng lǐ líng xīn, cuī cán sū wǔ jié.
轻猛李陵心,摧残苏武节。
huáng jīn suǒ zǐ jiǎ, fēng chuī sè rú tiě.
黄金锁子甲,风吹色如铁。
shí zài bù fēng hóu, máng máng xiàng shuí shuō.
十载不封侯,茫茫向谁说。
韵脚: 拼音:qì zhōng yǒu yīn bīng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碛 浅水中的沙石;沙石浅滩 碛,水渚有石者。--《说文》 碛,水中沙也。--《三苍》 吴越谓之濑,中国谓之碛。--《汉书·元帝纪》注 玩其碛砾而不窥玉渊者。--左思《吴都赋》 又如碛沙(水中沙堆);碛砾(浅水中的沙石;沙石浅滩);碛路(多沙石的道路);碛块(沙石) 沙漠 碛qì ⒈水中的沙堆。 ⒉

:中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同本义 中,和也。--《说文》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唐·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又如人中(人 中zhòng ⒈符合,适合,正着,正对上~意。圆者~规,方者~矩。正~下怀。打~目标。百发百~。 ⒉感受,受到,遭到~暑。~风。~毒。~弹。恶语~伤。 ⒊ 中zhōng ⒈里,内,一定范围内室~。水~。草~。空~。国~。学校~。宇宙~。 ⒉跟"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位置~点。~段。~流砥柱。 ⒊性质、等级、高低等在两者之间的~间。~等。~学生。~流货物。 ⒋〈表〉正在进行在讨论~。在设计~。 ⒌适合于,有能力~看。~听。~用。 ⒍中国的简称~文。~医~药。 ⒎半~夜。 ⒏〈方〉成,行,好~不~?~。 ⒐ ①中心地区。 ②特指国家政权、党派、团体等的最高领导机构~央文件。 ⒑ ①四方的中间点或部分圆的~心。广场~心。 ②处在主要地位的~心人物。~心工作。 ③在某个方面占重要位置的地方政治~心。商贸~心。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有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 有yǒu ⒈跟"无"相对。 ①〈表〉所属她~部录像机。 ②〈表〉存在~见解。~希望。~花~草。 ③〈表〉发生和出现他~伤了。情况~了变化。 ④〈表〉估量或比较这只鸡~五斤多。他~你那样高了。 ⑤〈表〉大或多~把年纪。富~成效。~的是(多得很)。 ⒉用于某些动词前面。〈表〉客气~请。~坐。~劳。 ⒊占据占~。孙权据~江东。 ⒋跟"某"、"某些"相近或指一部分~一时期。~人不同意。~的(有些)地方工作未做好。 ⒌〈古〉汉语词头,作助词(无义)~夏。~周。 ⒍ ⒎ ⒏ ⒐ ⒑ ①有条件的,有边际的,可以穷尽的~限公司。 ②不多的,有一定限度的。 ⒒ 有yòu同"又"。还有,再加上三十~六。

:阴 (会意。从阜,从侌,侌亦声。阜,土山,从阜多与地形有关。简化字属会意,表示月夜笼罩山冈,很阴暗。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同本义 陰,誾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说文》 鸣鹤在阴。--《易·中孚》。按,二在兑泽之中,艮山之下,故称阴。 壜上张赤挛阴羽。--《周书·王会》 相其阴阳。--《诗·大雅·公刘》 阴竹之管。--《周礼·大司乐》 令剥阴木而水之。--《周礼·柞氏》 达于汉阴(汉水南岸)。--《列子·汤问》 洞庭之阴。--唐·李朝威《柳毅传》 阴谷皆入济 阴(陰、隂)yīn ⒈跟"阳"相对。〈古〉我国哲学家认为"阴"、"阳"是贯穿于一切事物的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如天、火、热为"阳",地、水、寒为"阴"。又如胸为~,背为阳。如 以胸腹而言,胸在上为阳,腹在下为~。以阴阳交错的变化,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发展。 ⒉称月亮为"太阴",简称"阴"月为~。~历。 ⒊暗中,凹进的,不外露的~暗角落。~文图章。~沟。~河(地下河)。 ⒋云遮挡着太阳或月亮、星星~天。夕~。~雨。 ⒌光线被东西遮住所造成的影子~影。树~。 ⒍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居山之~『水之~。华~县,在陕西省华山之北。江~县,在江苏省长江之南。 ⒎带负电的~电。~极。 ⒏物体的背面碑~。 ⒐诡诈,不光明正大~谋诡计。~险毒辣。 ⒑女的,雌的或化验用语男为阳,女为~。~性反应。 ⒒生殖器或专指女性生殖器女~。 ⒓迷信者所谓"属于鬼、神的"~间、~宅等等都是虚构的。 ⒔ ⒕ ⒖ ⒗ ①天气低沉郁闷。 ②气氛不活跃。 ③忧郁、不开朗~郁不乐。 阴yìn 1.覆荫;庇护。 2.埋藏。 阴ān 1.沉默。《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孔传﹕"阴,默也。"一说通"闇",为居丧的小屋,凶庐。见《礼记.丧服四制》"《书》曰高宗谅暗"郑玄注﹑《论语. 宪问》"《书》云高宗谅阴"杨伯峻注。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榡、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