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擐甲旧三犁

"擐甲旧三犁"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2:23:52


简介: “擐甲旧三犁”出自明代阮汉闻的《{艹咎}疃杂诗》,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àn jiǎ jiù sān lí,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出处: 《{艹咎}疃杂诗》
内容:
松花江外虏,阑入反从西。
亦有居庸隘,难封函谷泥。
维垣今独石,擐甲旧三犁
秘寝龙蟠地,炎风送远。
¤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阮汉闻
诗人:
翻译:

《艹咎疃杂诗》是明代诗人阮汉闻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松花江外有虏寇,关隘被他们占据。还有居庸关的险要,很难封闭函谷关的泥土。城墙如今只剩下孤独的石头,战士们穿着古老的甲胄,耕作的农民用旧三犁。帝王的秘密寝宫就在龙蟠地,炎热的风送走了远方的消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时期中国北方边境的困境和战乱。诗中提到的松花江外的虏寇指的是北方的敌人,他们侵犯了中国的领土。阮汉闻通过描写居庸关和函谷关,表达了这些关隘被敌人占据的情景,并暗示了中国的边防困境。诗中还描述了战士们穿着古老的甲胄和农民用旧三犁的形象,暗示了他们艰苦的生活和边防工作的艰难性。最后,诗中提到了帝王的秘密寝宫,寓意着国家的安危与皇权的稳固有着密切的关联,而炎热的风则象征着战乱的消息被风吹散,远离了中原。

赏析:
《艹咎疃杂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明代北方边境的战乱景象,通过对关隘、农民和战士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边防的艰难。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如松花江外虏寇、居庸隘、函谷泥等,将具体的地理景物转化为抽象的象征,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表现力。最后两句中的秘寝龙蟠地和炎风送远,则展示了国家的重要地位和战乱消息的遥远传播,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准确地表达了明代北方边防的困境和战乱的残酷现实。阮汉闻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国家安危与边防固守之间的紧密联系。这首诗词既展示了明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也彰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的关切,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ōng huā jiāng wài lǔ, lán rù fǎn cóng xī.
松花江外虏,阑入反从西。
yì yǒu jū yōng ài, nán fēng hán gǔ ní.
亦有居庸隘,难封函谷泥。
wéi yuán jīn dú shí, huàn jiǎ jiù sān lí.
维垣今独石,擐甲旧三犁。
mì qǐn lóng pán dì, yán fēng sòng yuǎn.
秘寝龙蟠地,炎风送远。
¤
韵脚: 拼音:huàn jiǎ jiù sān lí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擐 (形声。从手,睘声。本义穿) 同本义 擐,贯也。--《说文》 服兵擐甲。--《国语·吴语》 射擐甲胄。--《淮南子·要略》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擐huàn穿~甲扬锋(锋兵器)。 擐juǎn 1.系,拴。 擐xuān 1.捋起。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档??))。--《易·解》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甲jiǎ ⒈天干的第一位。也用作次序第一~、乙、丙。〈引〉居首位,占第一~等。富~一方。桂林山水~天下。 ⒉动物护身的硬壳,也指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虫。龟~。指~。趾~。 ⒊〈古〉军人打仗穿的护身服,用金属或皮革制成铠~。盔~。〈引〉披甲的士兵伏~将攻之。 ⒋用金属制成具有保护功能的装备装~车。 ⒌旧时户口编制的一种,若干户为一~,若干~为一保,~设~长。 ⒍ ⒎ ⒏ ⒐

:旧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萑”,鸱鸟类;下面是臼”,作声符。本义鸟名) 鸺鷙,即猫头鹰 故交,老交情 待之若旧。--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与之有旧。--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与相国有旧。--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怀旧;有旧;念旧;亲戚故旧;旧雨 原有的典章制度 不必循旧。--《淮南子·泛论》 又如复旧;照旧 指世族 通丘”。丘冢,坟墓 越王不隳旧冢。--《说苑·尊贤》 越王 旧(舊)jiù ⒈陈的,过时的,跟"新"相对~的。~日。守~。~调重弹。〈引〉原来的,从前的~山河。~地重游。~恨新仇。 ⒉老朋友,有交情的人~友。~交。亲戚故~。~雨重逢(旧雨老朋友)。

: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犁 (形声。从牛,利声。本义牛耕) 同本义 犂,耕也。--《说文》。字亦作犁。 犁其庭。--《汉书·匈奴传》。注耕也。” 犂牛之子。--《论语》。皇疏或音梨,谓耕犂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又如犁耕(用犁耕田;耕田);犁花(犁翻的土块);犁春(春耕) 摧毁,平毁 割开,划开。通剺” 通黎”。及,等到 犂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史记·晋世家》 犁 〈名〉 耕地的农具 犁(犂)lí ⒈耕地的农具,用畜力或拖拉机等牵引。 ⒉用犁耕田地~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