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禹巡吾国三千岁

"禹巡吾国三千岁"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8:32:01


简介: “禹巡吾国三千岁”出自宋代陆游的《秋晚杂兴》,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ǔ xún wú guó sān qiān suì,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出处: 《秋晚杂兴》
内容:
禹巡吾国三千岁,陈迹销沉渺莽中。
岂独江山无定主,苔矶知换几渔翁?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秋晚杂兴》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禹巡吾国三千岁,
陈迹销沉渺莽中。
岂独江山无定主,
苔矶知换几渔翁?

诗意:
这首诗词以秋天的晚上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和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中提到了禹巡天下三千年的历史,但这些古迹已经消失在茫茫的岁月中。作者进一步思考,江山是否真的没有固定的主人,就像苔矶上的渔翁一样,不断更迭。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禹巡和江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更迭的感慨。禹巡吾国三千岁,强调了历史的悠久和沧桑。陈迹销沉渺莽中,揭示了历史的残缺和遗失。诗中的江山无定主,意味着权力的更迭和社会的变革。苔矶知换几渔翁,通过对苔矶上渔翁更迭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展现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人世无常的领悟。这首诗词通过对禹巡和江山的象征性描绘,以及苔矶上渔翁的形象,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给人以深思。同时,诗词的押韵和节奏感也增加了诗意的层次和韵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ǔ xún wú guó sān qiān suì, chén jī xiāo chén miǎo mǎng zhōng.
禹巡吾国三千岁,陈迹销沉渺莽中。
qǐ dú jiāng shān wú dìng zhǔ, tái jī zhī huàn jǐ yú wēng?
岂独江山无定主,苔矶知换几渔翁?
韵脚: 拼音:yǔ xún wú guó sān qiān suì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八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禹〈名〉 (象形。小篆字形。本义虫名。《说文》虫也。”一说为龋虫) 远古夏部落领袖 禹、汤被之矣。(禹、汤(都)遭受过。传说夏禹曾经遭到九年水灾,商汤曾经遭到七年旱灾。被,遭受。)-- 汉·贾谊《论积贮疏》 尧、舜、禹、汤…皆应运而生者。--《红楼梦》 又如禹功(夏禹治水的功绩);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域为禹迹);禹启(夏禹及其子启);禹鼎(大禹铸的铜鼎。象征国家的命运,代表九州,代表中国) 禹域 禹yǔ〈古〉人名。传说是夏朝的第一代君主,他曾治理洪水。

:巡 (形声。从辵,川声。本义到各地视察;巡行) 同本义 巡,视行也。--《说文》 五载一巡守。--《虞书》。郑注行视所守也。殷制六年一巡守,周制十二年一巡守。” 巡守者,巡所守也。--《孟子》 昼三巡之。--《周礼·掌固》 巡问而观察之。--《周礼·司谏》 仆人巡宫。--《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巡丈城。--《左传·襄公九年》 宾客则巡其道脩。--《周礼·遂师》 师兄,我去巡山,你莫成跟我去听的?--《西游记》 臣从君还轸,巡于天下,怨其多矣。--《国语》 又如巡风料哨(巡 巡(廵)xún ⒈往来查看~视。~夜。~逻。~查。 ⒉遍。多用于给全座人斟酒几~。酒过三~。 ⒊ 巡yán 1.随;衔接。 2.沿着,顺着。

:吾 (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 同本义 吾,我自称也。--《说文》 吾,我也。--《尔雅·释诂》 愿吾子之教之也。--《仪礼·士冠礼》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老子》 莫吾知兮。--《楚词·屈原·涉江》 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不吾知也。 按,在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别,吾不用于动词后作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又如吾侪(我等,我辈,我们);吾当(我);吾侬(我);吾谁与归(我将从谁);吾爱(我所爱的人);吾兄(对朋友的称呼;称自己的兄长);吾祖(我的祖先);吾与(我的同伴、同伙);吾庐 ( 吾wú我,我的~友。 吾yú 1.见"吾吾"。 2.通"虞"。兽名用字。 3.通"虞"。见"吾丘"。 4.通"鱼"。参见"吾山"。 吾yá 1.见"吾子"。 2.地名用字。

:国 (会意。从囗”,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 国(國、囯)guó ⒈国家爱~。~营。建设祖~。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是暴力的机器。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 ⒉属于本国的~旗。~徽。~产品。 ⒊地区北~风光。 ⒋京城,首都~门。~都。 ⒌〈古〉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齐~。秦~。 ⒍ ⒎ ⒏ ⒐

: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千〈数〉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千,十百也。--《说文》 又如千夫(一千个成年男子);千门(千家);千社(25家为社,千社为25000家);千祀(千年,千代);总数为一千;千乘(兵车千辆);千载(千年) 千 〈形〉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清丽千眼。--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 又如千千(比喻数目很多);千般(多种花样);千寻(形容极高);千钟(丰厚的俸禄。指富贵);千万劫(很长久);千式百样(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白发三千丈;千丁(很多人);千人坑 (指堆积大量人尸的土坑);千山(极言山多);千百(极言其多);千帆 千qiān ⒈数目十个百为一~。 ⒉〈表〉众多,极大~军万马。~辛万苦。 ⒊ ⒋ ⒌ ⒎"。

:岁 (形声。小篆字形。从步,戌声。步”有经历的意思。古音岁、戌”迭韵。本义岁星。即木星) 同本义 岁,木星也。--《说文》 岁在星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又如岁君(太岁。古人称木星为太岁,认为冲犯它不吉利);岁次(每年岁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 年的别称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豳风·七月》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汉书·李广苏建传》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 岁(歲、嵗)suì ⒈年,时间,光阴~首。~末。~月如流。 ⒉计算年龄的单位~数。六~入学。 ⒊庄稼的收成~景。善~。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