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H 绘像冠凌烟

"绘像冠凌烟"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1:21:29


简介: “绘像冠凌烟”出自宋代张元干的《挽少师相国李公》,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ì xiàng guān líng yā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出处: 《挽少师相国李公》
内容:
城守麾强弩,诸班果翕然。
云梯攻正急,雨箭勇争先。
中夜飞雷砲,平明破火船。
如公真徇国,绘像冠凌烟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张元干
诗人介绍: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翻译:

《挽少师相国李公》是宋代诗人张元干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李公少师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他忠诚奉献的敬意。

诗意:
这首诗歌以李公少师为中心,描述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诗人通过描写城墙上守卫的强弩、士兵们团结一致的样子,以及攻城时云梯和雨箭的使用,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场面。诗中还提到了深夜中飞雷和砲声,以及黎明时分破坏敌船的情景,这些描写凸显了李公少师勇敢无畏的精神。最后,诗人抒发了对李公少师忠诚事国的崇敬之情,将他的形象比喻为绘像高挂在云霞之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示了李公少师在战场上的英雄气概。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如城守麾强弩、诸班果翕然、云梯攻正急、雨箭勇争先等,使得诗歌充满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和壮丽景象。尤其是中夜飞雷砲和平明破火船的描写,更是给人留下深深印象。诗歌最后以对李公少师的赞颂和景仰之情作为结尾,以凌烟之冠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李公少师的崇敬之意。

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李公少师的深深敬佩。它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战争的现场,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丽。整首诗以诗人对李公少师的崇敬之情为主线,通过描写战争的场面和英勇的事迹,将李公少师形象化为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这首诗词在描写细节和形象的选择上非常精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了宋代诗人对忠诚和英勇的赞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éng shǒu huī qiáng nǔ, zhū bān guǒ xī rán.
城守麾强弩,诸班果翕然。
yún tī gōng zhèng jí, yǔ jiàn yǒng zhēng xiān.
云梯攻正急,雨箭勇争先。
zhōng yè fēi léi pào, píng míng pò huǒ chuán.
中夜飞雷砲,平明破火船。
rú gōng zhēn xùn guó, huì xiàng guān líng yān.
如公真徇国,绘像冠凌烟。
韵脚: 拼音:huì xiàng guān líng yān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绘 (从糸(与线丝有关),会声。本义五彩绣品) 同本义。也作会” 绘,会五采绣也。--《说文》 杂彩曰绘。--《小尔雅·广训》 山龙华虫作绘。--《虞书》 又如绘绚(彩绘绚丽) 绘 绘画 自绘败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绘影写光。--蔡元培《图画》 绘像祀之。--《明史》 中绘殿阁。--《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绘像(画像);绘画(作画);绘本(画册);绘卷(画卷);绘事后素(指绘画先以粉地为质然后施加五彩。比喻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 用言辞形容 绘(纋)、缋huì画,描画,描摹~图样。~影~形。~声~色。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像,似也。--《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 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 影之像形也。--《荀子·富国》 女必像汝,我心甚慰。--林觉民《与妻书》 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 像xiàng ⒈相貌,绘画、雕塑等的图形肖~。照~。标准~。雕塑~。铜~。人物~。 ⒉相似,仿佛相~∶~见过面。 ⒊比如,比方如~。

:冠〈名〉 (会意。从冖”(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同本义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 冠guàn ⒈〈古〉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已经成人,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为"弱冠"(弱指少年)。 ⒉位居第一,超群出众~军。产值~全国。 ⒊戴帽子~儒冠者。 ⒋用于前面,有"加上"的意思~以作家桂冠。 冠guān ⒈帽子衣~整洁。怒发冲~。 ⒉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高起的东西鸡~。花~子。

:聆〈动〉 (形声。从耳,令声。本义细听) 同本义 聆广乐之九奏兮。--张衡《思玄赋》 宝玉接过来,一面目视其文,耳聆其歌。--《红楼梦》 扣而聆之。--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聆偈(听经);聆受(倾听并接受);聆训(听受训教);聆教(聆听教晦);聆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 明了,清楚 观读之者,晓然若盲之开目,聆然若聋之通耳。--汉·王充《论衡》 又如聆聆(明了,清楚) 凌líng ①冰;积聚的冰。 ②侵犯;欺压。 ③暴虐;凶恶。 ④压倒;胜过。 ⑤渡过;逾越。 ⑥乘,驾驭。 ⑦迎;冒。 ⑧升,登上。 ⑨迫近。~晨﹑~曉。 ⑩姓。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火壮则煙微。--陆机《连珠》 煙炎之毁熸。--《后汉书·蔡邕传》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 烟焰迷漫。--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烟扑口鼻。--明·刘基《卖柑者言》 烟炎张天。--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烟焰雾雨。--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烟火邻居(指紧邻);烟扛扛(形容烟雾腾腾的样子);烟爨(炊烟);烟蓬(小火轮客舱顶上的散座);烟祀(香烟与祭祀。 烟(煙、 ⒌ ⒍菸)yān ⒈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气状物~雾。煤~。油~儿。 ⒉像烟的~霞痼疾。~云过眼。 ⒊烟气刺激(眼、鼻)~眼难睁。~得咳嗽。 ⒋烟气中含碳的细颗粒,在其它物体上凝结成的黑灰松~灰。锅~子。 ⒌烟草,一年生草本,叶大有茸毛,是制香烟的原料,也可作杀虫剂。简称"烟"~叶。烤~。 ⒍烟草制成品香~〉~。吸~短寿。吸~者易患癌症。 ⒎特指鸦片大~。禁~。严惩贩卖~土。 ⒏ ⒐ ①道教指熟食不食人间~火(现今〈喻〉脱离现实)。 ②在火药中搀入锶、钡、镁等金属盐类制成的产品,燃烧时发出灿烂的火花、景物,又称"焰火",供观赏放~火。观看~火。 烟yīn 1.通"禋"。参见"烟祀"。 2.通"堙"。填塞。参见"烟资"。 3.见"烟煴"。 烟yū 1.枯萎。参见"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