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诡怪摹物形

"诡怪摹物形"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8:16:24


简介: “诡怪摹物形”出自宋代文同的《晋铭》,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ǐ guài mó wù xíng,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出处: 《晋铭》
内容:
长安鬻碑者,遗我古鼎铭。
不知其所来,有眼实未经。
凡百十九字,诡怪摹物形
纵横下点画,不类子与丁。
试考诸传说,其源已冥冥。
宣王石鼓文,气韵殊飘零。
始皇峄山碑,骨骼何冷竮。
我恐鬼哭时,正为此物灵。
安得不死神,提去询大庭。
为我译其辞,读之骇群听。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文同
诗人介绍: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翻译:

《晋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文同。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鬻碑者,遗我古鼎铭。
长安的碑卖者留给了我一块古代鼎的铭文。

不知其所来,有眼实未经。
不知道这铭文是从哪里来的,是否经过真实的目睹。

凡百十九字,诡怪摹物形。
一共有一百一十九个字,形状奇异,仿佛描绘着某种物象。

纵横下点画,不类子与丁。
纵横交错,有各种点画,不像是“子”和“丁”。

试考诸传说,其源已冥冥。
尝试考察各种传说,可它的来历已经深不可测。

宣王石鼓文,气韵殊飘零。
宣王石鼓的文字风韵与这铭文截然不同,仿佛飘散消逝。

始皇峄山碑,骨骼何冷竮。
始皇帝的峄山碑,骨骼寒冷而狰狞。

我恐鬼哭时,正为此物灵。
我担心鬼魂在哭泣,正是因为这块铭文具有灵性。

安得不死神,提去询大庭。
如何能找到不死的神灵,将它带到大庭院中询问。

为我译其辞,读之骇群听。
为我翻译它的内容,读出来令众人震惊。

《晋铭》表达了作者对一块古代鼎铭文的疑惑和困惑。他描述了这块铭文的形状奇特,与其他古代碑文有所不同,而且来历神秘。他提到了宣王石鼓文和始皇峄山碑,与这块铭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认为这块铭文可能具有灵性,甚至可能引起鬼魂的哭泣。他希望能找到不死的神灵,将其带到众人面前解读。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这块铭文神秘性的迷惑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的渴望,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思考与敬畏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áng ān yù bēi zhě, yí wǒ gǔ dǐng míng.
长安鬻碑者,遗我古鼎铭。
bù zhī qí suǒ lái, yǒu yǎn shí wèi jīng.
不知其所来,有眼实未经。
fán bǎi shí jiǔ zì, guǐ guài mó wù xíng.
凡百十九字,诡怪摹物形。
zòng héng xià diǎn huà, bù lèi zi yǔ dīng.
纵横下点画,不类子与丁。
shì kǎo zhū chuán shuō, qí yuán yǐ míng míng.
试考诸传说,其源已冥冥。
xuān wáng shí gǔ wén, qì yùn shū piāo líng.
宣王石鼓文,气韵殊飘零。
shǐ huáng yì shān bēi, gǔ gé hé lěng pīng.
始皇峄山碑,骨骼何冷竮。
wǒ kǒng guǐ kū shí, zhèng wèi cǐ wù líng.
我恐鬼哭时,正为此物灵。
ān dé bù sǐ shén, tí qù xún dà tíng.
安得不死神,提去询大庭。
wèi wǒ yì qí cí, dú zhī hài qún tīng.
为我译其辞,读之骇群听。
韵脚: 拼音:guǐ guài mó wù xíng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诡 (形声。从言,危声。本义责成,要求) 同本义 诡,责也。--《说文》 自诡灭贼。--《汉书·赵充国传》 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汉书·京房传》 又如诡求(要求,责求);诡驳(责难驳斥);诡责(责备;责问);诡令(责令) 违反,自相矛盾 诡,违也。--《西京赋》注引《说文》 容服有仪谓之仪,反仪为诡。--《贾子道术》 诡自然之性。--《淮南子·主术》 古今诡趣。--《淮南子·辩亡论》 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吕氏春秋 诡guǐ ⒈欺诈,奸滑~计。~辩。 ⒉奇异,怪异,出乎平常~谲。~殊。~秘。~异。 ⒊违反,违背~于常理。言行相~。

:怪 (形声。从心,圣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怪,异也。--《说文》 诡于众而突出曰怪。--《论衡·自纪》 铅松怪石。--《书·禹贡》 苟床之山多怪石。--《山海经·中山经》 见怪物--《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 嘻,技亦灵怪矣哉!--魏学洢《核舟记》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水经注·三峡》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聊斋志异·促织》 怪(恠)guài ⒈奇异,不常见的奇~。什么~事?何方~物?〈引〉惊奇,觉得异常大惊小~。少见多~。 ⒉神话、传说或迷信者所谓的妖魔妖~。鬼~。 ⒊ ⒋很,非常~好的。~麻烦。~讨人喜欢。 ⒌责备,埋怨责~谁?这事不能~她。 ⒍〈表〉明白了原因~不得,她不来。你没说清楚,难~他未听懂。

:摹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临摹,照着样子描画、写字) 同本义 摹,规也。--《说文》。段注摹与模义略同。” 规摹宏远矣。--《汉书·高帝纪下》。邓展曰若画工规摹物之摹。” 摹法以中克。--《太玄法》 三摹九据。--《汉书·扬雄传》 余之手摹也。--韩愈《画记》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韩愈《毛颖传》 六朝人尚字学,摹临特盛。--《琅琊代醉编》 又如摹帖(摹字。描摹法帖);逆(翻刻的版本);摹印(摹拓);摹肖(依样复制);摹勒(依样描字刻石;描摹勾勒) 仿效 若是,三代不摹, 摹mó仿效,按照样子做~本。临~。描~。 摹mō 1.抚摸。 2.探索;暗中进行。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 灵);物用(百物器用)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柳宗元《三 物wù ⒈东西~品。矿~。爱护公~。 ⒉我以外的人(多指众人)恐遭~议。待人接~。 ⒊内容,实质言之有~。空洞无~。 ⒋ ⒌ ⒍ ⒎ ①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质不灭。 ②指供穿、吃、住、用等的东西~质生活。

:形 同本义 形,象形也。--《说文》 物成生理谓之形。--《庄子·天地》 雷雨之动满形。--《易·屯》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礼记·乐记》 形色天性也。--《孟子》 形者,生之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列子·说符》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鸟兽之形。 形若土狗。--《聊斋志异·促织》 因势象形。--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形物(有形之物);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可以隐形。--三 形xíng ⒈样子~状。方~。地~。 ⒉体,实体~体。~影相随。又指容色,容貌面~。 ⒊表现,表露喜~于色。 ⒋对照,对比相~见绌。 ⒌ ⒍ ①形状和神态~态生动。 ②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物质~态。 ⒎ ①事物的状态、结构~式优美。 ②只图表面,不顾实际、效果流于~式。 ⒏ ①地势。 ②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国内外~势。 ⒐ ①形体容貌。 ②对事物的描述难以~容。 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