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B 鲍谢焉足邻

"鲍谢焉足邻"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8:38:41


简介: “鲍谢焉足邻”出自宋代赵师秀的《哭徐玑五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ào xiè yān zú lí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出处: 《哭徐玑五首》
内容:
君早抱奇质,获与有道亲。
微官漫不遇,泊然安贱贫。
心夷语自秀,一洗世士陈。
使其养以年,鲍谢焉足邻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赵师秀
诗人介绍: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翻译:

《哭徐玑五首》是宋代赵师秀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你早年就具备了非凡的才华,得到了有道德修养的亲人的赏识。虽然你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官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机遇,安于贫穷贱下。你的心灵清雅,言语自然秀丽,洗去了世俗的痕迹。让你养育我这样的晚辈,已经足够荣幸,你就像古代的鲍照和谢安那样令人尊敬。

诗意:
这首诗是赵师秀写给徐玑的挽词。徐玑是赵师秀的父亲,他在赵师秀早年就已经发现了他的才华,并亲自教导他。然而,尽管赵师秀拥有出众的才华和道德修养,他在官场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和机遇。尽管如此,赵师秀仍然感激父亲的培养和养育之恩,并将父亲比作古代的贤臣鲍照和谢安,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悼念徐玑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首先,诗中提到了徐玑早年就发现了作者的才华并进行了培养,这展示了徐玑对作者的关爱和支持。接着,诗人用"微官漫不遇,泊然安贱贫"来形容自己的官位低微和贫穷,但并未抱怨或埋怨,而是心安理得地接受现实。然后,诗人称赞自己的内心高洁和言辞优雅,表示自己已经超脱尘世的纷扰。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父亲的栽培和教诲,将父亲比作古代贤臣鲍照和谢安,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通过这首诗词,赵师秀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同时展示了自己的内心洁净和超脱尘世的态度。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亲情和人生追求的思考和领悟,给人以启示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ūn zǎo bào qí zhì, huò yǔ yǒu dào qīn.
君早抱奇质,获与有道亲。
wēi guān màn bù yù, pō rán ān jiàn pín.
微官漫不遇,泊然安贱贫。
xīn yí yǔ zì xiù, yī xǐ shì shì chén.
心夷语自秀,一洗世士陈。
shǐ qí yǎng yǐ nián, bào xiè yān zú lín.
使其养以年,鲍谢焉足邻。
韵脚: 拼音:bào xiè yān zú lín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鲍 盐腌的鱼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孔子家语·六本》 又如鲍舍(存放鲍鱼的房舍);鲍室(存放鲍鱼的房室);鲍肆(鲍鱼之肆。卖盐渍鱼的商店。比喻小人聚居之所) 鲍鱼,鳆鱼的别名。即石决明 腹足纲前鳃亚纲鲍科鲍属海产贝类 古代鞣制皮革的工人 姓 鲍老 鲍 bào ①见【鲍鱼】。 ②姓。 【鲍罗廷】(1884-1951)俄国人。190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23年任共产国际驻华代表。曾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筹组黄埔军校,促进国共合作。1927年参加中共五大后回国◇从事外文出版工作。 【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生卒年不详。以能了解别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襄公乱政时,随公子凶出奔莒,凶成为国君后欲任鲍叔牙为宰,他却力举管仲◇齐国在管仲治理下,成为霸主。 【鲍鱼】 ①咸鱼。 ②软体动物,贝类。生活在海中,肉可食,贝壳入中药。 【鲍照】(约414-466)中国南北朝诗人。字明远。东海(今江苏、山东部分地区)人。诗作《拟行路难》较著名。集有《鲍参军集》。 鲍bāo 1.人名用字。

:谢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同本义 自谢曰。--《战国策·赵策》 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惊谢曰。--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谢咎(引咎自退;悔过;谢罪);谢错(认错赔不是);谢室(待罪之室) 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命。--《史记·汲黯列传》 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楚而谢。--唐·李朝威《柳毅传》 谢客矣。--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谢xiè ⒈感激~ ~你。感~。 ⒉道歉,认错~过。~罪。 ⒊〈古〉告诉多~后世人。 ⒋推辞,辞别~绝。~客。 ⒌衰亡,凋落新陈代~。花~花落。

:焉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鸟名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黄滔《唐城客梦》 通颜”。额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焉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心不在焉 哪里或那里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 焉yān文言用字。 ⒈代词。相当"这个"、"于这个"心不在~。时人异~。 ⒉疑问词。怎么,什么,哪里~能如此?面目美好者,~故必知哉(故原故。知智)?其子~往? ⒊于何,在哪里且~置土石(置放)。 ⒋连词。乃,就,则若赴水火,入~焦没耳。 ⒌助词有厚望~‘暑易节,始一反~。少~,月出于东山之上。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足zú ⒈脚~迹。手舞~蹈。 ⒉满,够量,充分满~。~够。充~。富~。 ⒊补上补~。以昼~夜。 ⒋完全此项工作一人~可完成。 ⒌尽情地,尽量地他们~玩了半天。 ⒍值得不~为奇。微不~道。 ⒎够得上这本书~有八万字。 ⒏ 足jù 1.(今读zú)补足;凑满。 2.拥,增益。参见"足本"。 3.过分。参见"足恭"。

:邻 (形声。从邑,粦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 周朝地方基层组织的户口单位 邻,五家为邻。--《说文》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周礼·地官·遂人》 渔翁家苇间,蜗舍无邻伍。--陈造《泊慈湖北岸》 又如邻伍(古制一邻有五家,五家为伍,故称邻伍);邻里 相连接的家户。邻居;邻国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武义动于南邻。--《汉书·扬雄传》 邻人京城氏。--《列子·汤问》 其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邻有敝舆。--《墨子·公 邻(鄰、雘)lín ⒈接近的,住处靠近的人家~近。~国。~居。四~。比~。 ⒉〈古〉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五~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