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说与子孙知

"说与子孙知"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16:45:16


简介: “说与子孙知”出自宋代戴复古的《萧仲有遗经堂》,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uō yǔ zǐ sūn zhī,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出处: 《萧仲有遗经堂》
内容:
一经传世宝,说与子孙知
欲作久长计,毋忘礼义为。
黄金生悔吝,白璧有瑕疵。
兼取庞公语,图安不遗危。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诗词:《萧仲有遗经堂》

萧仲有遗经堂,
一经传世宝。
说与子孙知,
欲作久长计。
毋忘礼义为,
黄金生悔吝。
白璧有瑕疵,
兼取庞公语。
图安不遗危。

中文译文:
萧仲留下了一本珍贵的经书,
这本经书传世后被珍视如宝。
它传达给后代子孙,使他们了解其中的道理。
希望这本经书能够流传久远,
让人们不忘记礼仪和道义的重要性。
纯金也会产生后悔和吝啬之情,
美玉也会有细微的瑕疵。
同时汲取庞公的教诲,
旨在追求安定而不忽视危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萧仲留下的一本经书,表达了一种关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思考。诗人认为,这本经书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可以传递给后代子孙,让他们从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准则。诗人希望这本经书能够流传下去,成为一种长远的力量,让人们不忘记礼仪和道义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了黄金和美玉,以及它们所隐含的警示。黄金代表财富和物质,而诗人告诫人们不要陷入后悔和吝啬之中。美玉则象征着美好和完美,但即使是最完美的事物也会有微小的瑕疵。这提醒人们在追求完美和财富的同时,要保持谦逊和珍惜。

最后两句以庞公的教诲作为引用,表达了在追求安定和幸福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潜在的危险和风险。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综合各种智慧和教诲,以获得平衡和安全。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经书、财富和庞公的故事,传递了一种关于人生价值观和处世态度的思考,强调了道德、谦逊和安全的重要性。它鼓励人们追求智慧、尊重传统,同时警示不要忽视潜在的风险和瑕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ī jīng zhuàn shì bǎo, shuō yǔ zǐ sūn zhī.
一经传世宝,说与子孙知。
yù zuò jiǔ cháng jì, wú wàng lǐ yì wèi.
欲作久长计,毋忘礼义为。
huáng jīn shēng huǐ lìn, bái bì yǒu xiá cī.
黄金生悔吝,白璧有瑕疵。
jiān qǔ páng gōng yǔ, tú ān bù yí wēi.
兼取庞公语,图安不遗危。
韵脚: 拼音:shuō yǔ zǐ sūn zhī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说 shui 说服;劝说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游说;说士(游说的人);说客(游说之士);说项(本意为称道人善,后引申凡替人游说,阐说人情都可称说项”);说难(指用言语说服他人并不容易);说城(劝说举城投降);说 导(劝说开导);说辞(游说的话);说谏(劝说进谏);说调(怂恿,撺掇) 休憩;止息。通税” 说yuè ⒈〈古〉同"悦"。 说shuì ⒈说动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客。游~。 说shuō ⒈讲话,用话表达意思你~。~到做到。 ⒉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⒊批评,指责~了他几句。 ⒋解释解~。一~就懂。 ⒌指说合,介绍~婆家(介绍对象)。 ⒍ ⒎ 说tuō 1.简易。参见"说唃"。 2.通"脱"。解脱;免除。 3.通"脱"。急骤。

:与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鉹??),共同抬起,与,给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同本义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 与(與)yǔ ⒈跟,同,和~众不同。~虎谋皮。我~你们一道走。 ⒉给,授予交~。送~。赠~。 ⒊交往,友好彼此相~。不欺其~(其与指结交好的国家)。 ⒋赞许,帮助朝过夕改,君子~之。君不~胜者,而~不胜者。 ⒌ 与(與)yú同"欤"。 与(與)yù参加,参预~会。参~。~闻(亲自听到。参与其事且得知内情)。

:子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同本义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子zǐ ⒈儿,儿或女~女。~孙。泛指人男~。女~。 ⒉称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士~。舟~。 ⒊〈古〉写在姓氏后面〈表〉对人的尊敬孔~。庄~。墨~。也指一个流派的人诸~百家。 ⒋〈古〉对人的敬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以~之矛,陷~之盾,何如? ⒌旧时称师长或门徒夫~。弟~。 ⒍植物的籽实或动物的生殖细胞瓜~。油菜~。卵~。精~。鱼~。 ⒎幼嫩的~鸡。~鸭。~姜。 ⒏〈古〉五等爵位(公侯伯~男)的第四等~爵。 ⒐〈古〉图书分类法,四部(经史~集)的第三部。 ⒑从母体产生的,跟"母"相对的~金(利息)。~音(辅音)。 ⒒地支的第一位,也用作次序第一。 ⒓ ⒔ ⒕ ⒖ ①弟弟,子侄等职工~弟。 ②后辈,年轻人工农~弟。 ⒗子(读轻声)词的后缀。加在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等的词素之后绳~。珠~。凳~。瘦~。瘸~。出了乱~。 ⒘子(读轻声)少数量词的后缀一揽~。敲几下~门。 子zi 1.名词后缀。 2.某些量词的后缀。 3.用于动词﹑形容词词素之后,构成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4.助词。表示时态﹑动态,相当于"着"﹑"了"。 5.助词。表示语气 。

:孙 (会意。从子,从系,续也。金文,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意为少年俘虏。本义儿子的儿子) 同本义 宱,子之子曰孙。--《说文》 孙谓祖后者。--《礼记·杂记》注 子子孙孙引无极也。--《尔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唐·杜甫《石壕吏》 又如祖孙;重孙(孙子的儿子);孙少爷(旧时尊称别人的孙子);孙囡(方言。孙女儿);孙儿;孙孙(孙儿,多用于爱称);孙妇(孙媳妇);孙曾(孙子和曾孙) 跟孙子同辈的同性或异性亲属 孙(宱)sūn ⒈儿子的子女~子。~女。 ⒉孙子以后各代曾~。玄~。子~后代。 ⒊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子。侄~女。 ⒋植物再生或孳生的稻~。~竹。 ⒌〈古〉通"逊"。逃。 孙xùn 1.谦顺;恭顺。 2.逃遁;流亡。 3.退出﹑让出帝位或某职位。 4.差,比不上。 孙xún 1.见"孙子"﹑"孙孟"。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