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榾柮烧来计未疎

"榾柮烧来计未疎"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0:44:24


简介: “榾柮烧来计未疎”出自宋代吴潜的《六用喜雪韵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ǔ duò shāo lái jì wèi sh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六用喜雪韵二首》
内容:
梵宫楼阁正横虚,俯瞰平畴一幅书。
宿鸟投林迷所自,野貛寻穴失其初。
茅柴熟处功非细,榾柮烧来计未疎
回首少年观校猎,忽飞一骑射山狙。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吴潜
诗人介绍: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翻译:

诗词:《六用喜雪韵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吴潜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冬天的景象,描绘了梵宫楼阁、平畴、林中的宿鸟、野貛、熟柴和榾柮的燃烧,以及回首少年时代的猎人射击山狙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将冬日的景色和人物活动描绘得细腻而生动。首先,诗中描述了梵宫楼阁横亘虚无的景象,以及俯瞰平畴的一幅美丽景色,这一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

接着,诗中提到宿鸟迷失了归途,野貛寻找穴居的初衷也失去了。这一描写通过动物的迷茫和迷失,抒发了人类在生活中追求方向时可能遇到的困惑和挣扎。这种对动物行为的描写常常在宋代的诗词中出现,以表达人类情感和道德观念。

随后,诗中描述了柴禾燃烧的场景。茅柴熟透之处的火焰,虽然功效不大,但作者并不嫌弃。这一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劳动的肯定和对平凡事物的赞美,反映了宋代文人重视人民劳动和日常生活的思想。

最后,诗中展示了回首少年时代的情景,描绘了一位猎人骑马射击山狙的瞬间。这一描写通过突出少年时代的英勇和冒险精神,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青春活力的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人类生活的琐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劳动、自然和青春的思考和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fàn gōng lóu gé zhèng héng xū, fǔ kàn píng chóu yī fú shū.
梵宫楼阁正横虚,俯瞰平畴一幅书。
sù niǎo tóu lín mí suǒ zì, yě huān xún xué shī qí chū.
宿鸟投林迷所自,野貛寻穴失其初。
máo chái shú chù gōng fēi xì, gǔ duò shāo lái jì wèi shū.
茅柴熟处功非细,榾柮烧来计未疎。
huí shǒu shào nián guān xiào liè, hū fēi yī qí shè shān jū.
回首少年观校猎,忽飞一骑射山狙。
韵脚: 拼音:gǔ duò shāo lái jì wèi shū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榾gǔ

:柮duò 1.见"榾柮"。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烧,爇也。--《说文》 雏烧。--《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 齐之北泽烧火。--《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唐·白居易《卖炭翁》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资治通鉴》 又如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烧焚祭品);烧丹炼汞(道家用朱砂水银等物炼成金丹以求长生不老);烧糊了卷子(喻外貌丑陋);烧埋钱(烧化埋葬死人的费用);烧冷灶 (敷衍不得时的人);烧利市(商人在开始营业时烧纸祭献福神);烧琴煮鹤(比喻糟蹋美 烧(燒)shāo ⒈使物体着火~ 火。燃~。 ⒉用热能使物体受热起变化~瓦。~饭。~汤。 ⒊烹饪方法之一炒煎~炸。蘑芋~鸭子。 ⒋发热,体温升高发~。高~。~退了。 ⒌用肥过多,致使植物枯萎、死亡~了秧蔸。 烧shào 1.放火烧野草以肥田。 2.泛指野火。 3.指彩霞。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黣”(或写作牟”))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黣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

:计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同本义 計,会算也。--《说文》 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管子·七发》 学书计。--《礼记·内则》 命农计耦耕事。--《礼记·月令》 计亿事。--《国语·郑语》。注算也。” 计日而待。--诸葛亮《出师表》 计日以还。--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而计其长。--明·魏学洢《核舟记》 蹄躰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计jì ⒈算,算帐,核算~算。共~。~日程功。 ⒉测量或检算度数、时间等的仪表温度~。记时~。 ⒊谋略,策略~谋。~策。~巧。妙~。奇~。 ⒋谋划,盘算~划。~出万全。父母之爱子,则为之~深远。 ⒌ ①争论,较量跟他~较,没意思。 ②盘算,比较她从不~较个人得失。 ③商量,打算他们~较了半天,也没结果。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 未wèi ⒈没有,不曾~经许可。闻所~闻。 ⒉不~知。~可厚非。 ⒊在句末〈表〉疑问可以言~(可以说了吗)? ⒋地支第八位。也作次序第八。 ⒌ 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