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薏苡应为史笔知

"薏苡应为史笔知"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0:40:41


简介: “薏苡应为史笔知”出自宋代乐雷发的《寄雪蓬姚使君》,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yǐ yīng wèi shǐ bǐ zhī,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出处: 《寄雪蓬姚使君》
内容:
湘鳞六六寄相思,疏柳新蝉想别时。
今夜各听三楚雁,秋风又老一年诗。
梅花且补离骚阙,薏苡应为史笔知
剪竹疑峰新制笛,待冲霜月访桓伊。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乐雷发
诗人介绍: 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 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翻译:

《寄雪蓬姚使君》是宋代乐雷发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湘鳞六六寄相思,
疏柳新蝉想别时。
今夜各听三楚雁,
秋风又老一年诗。
梅花且补离骚阙,
薏苡应为史笔知。
剪竹疑峰新制笛,
待冲霜月访桓伊。

诗意:
这首诗词是乐雷发寄给雪蓬姚使君的。诗人湘鳞六六(乐雷发的别号)寄出思念之情,回忆起与使君分别的时刻。今夜他们各自聆听来自三楚地区的雁鸣声,秋风又使人感觉岁月经年。乐雷发表示他将先修补梅花诗篇,再用薏苡(一种古代植物)作为历史纪录的素材。他剪下竹子,仿佛在制作一支新的笛子,但他暂时还不能吹奏,因为他打算在霜月时去拜访桓伊(可能是指一个友人或文人)。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乐雷发对雪蓬姚使君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雁鸣声和秋风的凄凉,表达了岁月流转、时光荏苒的感慨。他决定先修补梅花诗篇,表示自己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努力和对历史的追溯。薏苡被用作历史纪录的素材,强调了诗人将自己的创作与历史联系起来的意愿。最后,剪竹制笛和访桓伊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音乐和友情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意象为背景,通过表达情感和展示对艺术和历史的关注,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词结构简洁,意境深远,展示了乐雷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āng lín liù liù jì xiāng sī, shū liǔ xīn chán xiǎng bié shí.
湘鳞六六寄相思,疏柳新蝉想别时。
jīn yè gè tīng sān chǔ yàn, qiū fēng yòu lǎo yī nián shī.
今夜各听三楚雁,秋风又老一年诗。
méi huā qiě bǔ lí sāo quē, yì yǐ yīng wèi shǐ bǐ zhī.
梅花且补离骚阙,薏苡应为史笔知。
jiǎn zhú yí fēng xīn zhì dí, dài chōng shuāng yuè fǎng huán yī.
剪竹疑峰新制笛,待冲霜月访桓伊。
韵脚: 拼音:yì yǐ yīng wèi shǐ bǐ zhī
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薏 薏苡的省称 莲子的心,即莲子中的青嫩胚芽 莲青皮,果白,子为的;的中有青为薏。--《尔雅》 薏米 薏yì

:见薏苡”。如薏仁(薏苡之仁);薏米(苡仁) 苡米 见薏米” 苡yǐ

:应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 应(應)yīng ⒈该,当~该。~当。~有尽有。 ⒉允许~允。~许。~诺。答~声。 ⒊ 应(應)yìng ⒈回答,附和~答◆~。~声虫。齐声相~。 ⒉接受~试。~邀。~征。 ⒊对付,对待~付。~变。~战。~接不暇。 ⒋适合,配合~时。适~。得心~手。 ⒌ ①使用~用科技成果。~用新科技。 ②实用的~用题。 ⒍

:为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徐珂《清稗类钞·战 为(為、爲)wéi  ⒈做,干事在人~。敢作敢~。 ⒉有能力,有贡献,做出成绩年轻有~。大有作~。 ⒊看成,当作认~。以~。不足~凭。霓~衣兮风~马。 ⒋充当,担任,治理能者~师。她~校长已三年。善~国事。 ⒌成,变成变荒坡~花果山。 ⒍是十两~一斤。 ⒎被~人所耻。 ⒏助词。〈表〉疑问、程度、范围、加强语气等何乐不~?大~不幸。广~流传。极~紧要。 为(為、爲)wèi ⒈给,替~国争光。~人民服务。 ⒉〈表〉目的~了治病救人。 ⒊向,对且~众人言。不足~外人道。 ⒋帮助,卫护~人作嫁(〈喻〉没有自己的好处,白给别人操劳)。~虎作伥(〈喻〉做坏人的帮凶)。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史,记事者也。--《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内史友。--《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 用史巫纷若。--《易·巽》 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 史载笔。--《礼记·曲礼》 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史shǐ ⒈自然或社会以往发展的进程历~。又指记载历史的书或研究历史的学科~记。生物~。社会发展~。~册。文学~。 ⒉〈古〉负责记录史事的官太~。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 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筽,秦谓之筽。从聿从竹。--《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 笔 bǐ ①写字画图的用具钢~、蜡~、粉~。 ②(写字、画画、作文等的)笔法运~得当。 ③用笔写出代~。 ④笔画二字有两~。 ⑤量词一~帐、一~好字。 【笔触】书画、文学作品等的笔法,格调锋利的~。 【笔调】文章风格~清新。 【笔端】写作、写字、绘画时的运笔以及所表现的意境奇光异景尽收~。 【笔法】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这篇小说的~很新颖。 【笔锋】 ①笔尖。 ②书画的笔势;文章的气势。 【笔供】用笔写出来的供词。与口供相对。 【笔画笔顺检字法】汉字字典查阅检索方法之一。要求根据笔画的多少和笔顺的先后来查检。 【笔记文】文体的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笔力】写字、画画或做文章所表现出的功力~刚劲。 【笔路】 ①笔法。 ②写作的思路这篇文章~奇特。 【笔势】 ①写字、画画用笔的风格。 ②文章的气势。 【笔削】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得用刀刮去,称削◇来用做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笔记录。削删改。 【笔意】书画或诗文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意境。写字、绘画时运笔的精心构思以及所表现的风格、功力。也指诗文的意境。 【笔札】札是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后来用笔札指纸笔,又转指写的文章。 【笔战】用文章来进行辩论,打官司,与舌战相对。 【笔者】某篇文章或某书的作者(多为作者的自称)。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