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H 卉萼人未识

"卉萼人未识"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7:05:34


简介: “卉萼人未识”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寄题周源员外衢州萃贤亭》,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ì è rén wèi shí,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出处: 《寄题周源员外衢州萃贤亭》
内容:
昨朝江南客,语子川上亭。
有时飞雨来,不见前山青。
卉萼人未识,鸟响日可听。
既将迟贤者,无使童仆扃。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梅尧臣
诗人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翻译:

《寄题周源员外衢州萃贤亭》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昨天,我是江南的客人,在子川上的亭子里与你言谈。有时候,雨滴飘落下来,看不见前方的山峦苍翠。花草的美丽还未被人所知,鸟儿的歌声只有在白天才能听到。既然你已经是一位晚年的贤者,就不要让仆人拒绝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诗人与周源员外在衢州萃贤亭相遇的情景。诗人作为江南的过客,与周源员外在亭子里交谈,感叹雨水遮蔽了山色之美,但却无法阻挡美丽的花草和鸟儿的歌声。诗人向周源员外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并希望得到他的接纳和赏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周源员外的推崇和敬意。诗人以江南客人的身份,与周源员外在亭子中相遇。诗中的雨水象征着世俗的扰乱,使得美丽的山峦无法显露出来,但花草依然在静静地绽放,鸟儿的歌声依然在白天传来,这暗示着在纷繁喧嚣的世界中,美好的事物仍然存在,只需要用心去发现。

诗中的"迟贤者"指的是周源员外,诗人认为周源已经成为一位晚年的贤者,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周源的钦佩之情,并希望周源能够接纳自己,不被仆人所阻拦。

整首诗词以简练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周源员外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贤者的敬仰,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被拒绝的遗憾之情。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启发人们珍惜美好的事物,尊重智者与贤者的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uó cháo jiāng nán kè, yǔ zi chuān shàng tíng.
昨朝江南客,语子川上亭。
yǒu shí fēi yǔ lái, bú jiàn qián shān qīng.
有时飞雨来,不见前山青。
huì è rén wèi shí, niǎo xiǎng rì kě tīng.
卉萼人未识,鸟响日可听。
jì jiāng chí xián zhě, wú shǐ tóng pú jiōng.
既将迟贤者,无使童仆扃。
韵脚: 拼音:huì è rén wèi shí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卉 (会意。小篆字从三屮”,草木初生。本义草的总称) 同本义 卉,草之总名也。--《说文》 卉木萋萋。--《诗·小雅·出车》 百卉具腓。--《诗·小雅·四月》 鸟夷卉服。--《书·禹贡》 又如卉木(草木);卉犬(用草扎成的狗);卉物(草木物产) 泛指草木 桑末寄失根生兮,卉既凋而已育。--《文选·张衡·思玄赋》 指花 奇卉怪草。--王元之《桂阳罗君游太湖洞庭诗序》 卉 粗,粗陋 众 卉,众也。--《广雅 卉huì草的总称百~。花~。

:萼 动植物身体上的结构 萼 è 花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绿色小片。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 人rén ⒈能制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的动物~类。 ⒉指每一个人~手一册。~自为战。 ⒊指别人,他人助~为乐。专门利~。 ⒋指人的品质、表现那个~挺好。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丢~。 ⒍指人的身体~不舒服。 ⒎ ⒏ ⒐ ⒑ ⒒ ①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管理、调配、奖惩等工作~事工作。 ②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事变化。 ③人情事理不懂~事。 ④人的意识不省~事。 ⑤人力所能做的事聊尽~事。 ⒓ ⒔ ⒕ ①人的道德品质~格高尚。 ②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格。 ⒖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 未wèi ⒈没有,不曾~经许可。闻所~闻。 ⒉不~知。~可厚非。 ⒊在句末〈表〉疑问可以言~(可以说了吗)? ⒋地支第八位。也作次序第八。 ⒌ ⒍

:识 (形声。从言。戠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同本义 譺,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 识(譺)shí ⒈知道,认得,能辨别~字。认~。~别。~途老马。 ⒉学问,应知的,所知道的学~。知~。常~。有~之士。 ⒊见解,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⒋ 识(譺)zhì ⒈记住,做记号,也指记号、标志博闻强~。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