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词语 W 伪议

伪议的意思,伪议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6-03 04:33:28


词语 伪议
详细解释 1.犹空论。
反义词
同义词
"伪"开头的词语 伪作 :1.假造。 2.指托名假造的作品。
伪字 :1.指不规范的字。伪,通"讹"。
伪装 :1.假装。 2.军事上采取措施来隐蔽自己﹑迷惑敌人。 3.军事上用来隐蔽自己﹑迷惑敌人的措施。 4.泛指各种隐蔽自己的身分﹑面目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或手段。
伪撰 :1.伪造杜撰。 2.指伪造的作品。
伪证罪 :在我国,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企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等行为。
伪证 :1.指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 2.假托伪造的证据。
伪真 :1.犹真假。
伪诈 :1.欺诈。
伪造 :1.假造。
伪意 :1.虚假的心意。
"议"结尾的词语 滋议 :1.犹复议;重加议论。
谘议 :1.谘询议论。
追议 :1.事后评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政协”或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组织。1949年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订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酌议 :1.斟酌商议。
奏议 :1.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条议其是非﹐谓之奏议。 2.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自报公议 :1.自己提出初步意见﹐然后由大家评议。
正议 :1.公正的言论。 2.谓秉正发表议论。
争议 :犹争论”这个提法引起了争议。
直议 :1.直率议论。 2.正直的言词。
"伪"开头的成语
"议"结尾的成语 虚论高议 :不切实际,高妙空洞的议论。亦作高谈虚论”。
心非巷议 :心里不满,而在私下议论。
无可非议 :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窃窃私议 :背地里小声议论。
峭论鲠议 :指议论严正刚直。
力排众议 :力竭力;排排队;议议论、意见。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
里谈巷议 :里乡里、邻居。邻里街巷间人们的议论谈说。指民间的议论。
恐遭物议 :物这里指人;议议论。担心遭到众人的非议。
街谭巷议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街谈巷议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释意: :伪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 同本义 伪,诈也。--《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 无或诈伪淫巧。--《礼记·月令》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性恶篇》 又如伪诈(欺诈);伪怠(欺诈懈怠);伪服(骗居尊位);伪人(伪夫。伪善、诈伪之人);伪巧(诈伪奸滑);伪臣(诈伪之臣);伪民(诈伪的人);伪行(诈伪的行为) 人为;矫饰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伪装;假装 然则舜伪喜者与?--《孟 伪(偽、僞)wěi ⒈假,不真实~装。~科学。~劣产品。去~存真。 ⒉诡诈,不诚实奸~。虚~。 ⒊非法的窃取政权而不为人民承认的~总统。~政府。 伪é 1.通"讹"。改变;变化。 2.通"讹"。错误;差错。参见"伪谬"。 3.通"吪"。动。 伪guì 1.钱币。

:议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同本义 议,语也。--《说文》 议,谋也。--《广雅》。按,谓论事之宜。 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 法而不议。--《荀子·王制》 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 又如议计(商议合计);议妥(商量妥当);议婚(商谈联姻之事) 评议是非 议论证据古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又如议勋(评议功勋);议语(谈论) 选择 乃议侑于宾。--《仪礼·有司彻》。注犹择也。” 又如议才(盐人才) 议处;议罪 议(議)yì ⒈意见,言论,主张提~。异~。建~。 ⒉商量,讨论商~。~论。~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