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词语 X 萧斧

萧斧的意思,萧斧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6-01 07:17:10


词语 萧斧
详细解释 1.古代兵器斧钺。萧,通"肃"。《说文.艹部》"萧,艾蒿也。从艹,肃声"清段玉裁注"与肃同音通用。萧墙﹑萧斧皆训肃。"按,因斧钺用于刑罚,故取严肃之义『刘向《说苑.善说》"夫以秦楚之强而报雠于弱薛,譬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唐孔颖达《序》"一字所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文》词"千里风飞雷厉,四校星流彗扫,萧斧鋝春葱。"清吴伟业《退谷歌》"武陵洞口闻野哭,萧斧斫尽桃花林。"一说萧斧即越斧,见《文选.左思》李周翰注。一说萧斧即芟艾之斧,见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艹部.萧》。
反义词
同义词
"萧"开头的词语 萧朱 :1.指萧育和朱博。西汉时人,两人始为好友,后有隙,终成仇人。
萧折鱼 :1.亦作"萧拆鱼"。 2.一种以蒿艾承托曝晒而成的干鱼。
萧张 :1.汉萧何和张良的并称。
萧斋 :1.唐张怀瓘《书断》"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字存焉。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建一小亭以玩,号曰萧斋。"后人称寺庙﹑书斋为"萧斋"。
萧远 :1.萧洒远逸。
萧玉 :1.萧史和弄玉。
萧友梅(1884-1940) :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广东中山人。曾留学日本和德国,1916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及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7年在蔡元培支持下,创办国立音乐院(后改名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论著有《普通乐学》、《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等。作有《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等一百余首歌曲以及大型合唱曲、弦乐四重奏、钢琴曲、大提琴曲等。
萧甬铁路 :从浙江萧山经绍兴到宁波北仑港。长185千米。始筑于清末,1937年修至曹娥江边。抗日战争期间遭严重破坏。建国后复修,1959年修通。1985年延伸至北仑港。是浙江港口城市宁波和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
萧屑 :1.象声词。形容凄凉而细碎的声音。 2.凄凉。
萧萧 :①稀疏白发萧萧今已老。②拟声词萧萧马鸣|风萧萧兮易水寒|月影下,树叶萧萧。
"斧"结尾的词语 柱斧 :1.用水晶制的小斧。朝官所用。
资斧 :①利斧。引申为杀戮,征伐资斧电断|资斧所加。②财货竭尽资斧|资斧已罄。③旅费赴京资斧。
锧斧 :1.见"锧鈇"。
砧斧 :1.亦作"磚斧"。 2.砧板与斧钺。古代杀人刑具。
杖斧 :1.谓持斧以为威权。
仗斧 :1.手持斧钺。表示权威。
椎斧 :1.椎和斧。亦借指古代仪仗队中持椎斧的人。
月斧 :1.修月之斧。神话传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故有此称。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 2.比喻尽文章能事。 3.斧名。刃口呈偃月形﹐故名。
郢人运斧 :1.同"郢匠挥斤"。
郢人斤斧 :1.同"郢匠挥斤"。
"萧"开头的成语 萧然物外 :物外自身以外的一切。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
萧墙祸起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萧郎陌路 :萧郎旧时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陌路过路人。比喻女子对原来爱恋的男子视若路人,不愿或不能接近。
萧规曹随 :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萧曹避席 :萧曹指汉高祖的丞相萧何、曹参;避席起立离座,表示敬意。连萧何、曹参都要对他肃然起敬。比喻政治才能极大,超过前人。
"斧"结尾的成语 郢人运斧 :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同郢匠挥斤”。
郢人斤斧 :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同郢匠挥斤”。
神工鬼斧 :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弄斤操斧 :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横刀揭斧 :指持刀执斧。
鬼工雷斧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同鬼斧神工”。
伐性之斧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桅身心的事物。
大刀阔斧 :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释意: :萧 (形声。从苃,肃声。本义艾蒿) 同本义 萧,艾蒿也。--《说文》 萧萩。--《尔雅》。注即蒿。” 共萧茅。--《周礼·甸师》 彼采萧兮。--《诗·王风·采葛》 又如萧艾(臭草名。比喻不肖或平凡无才);萧敷艾荣(比喻凡事委曲求全,以致飞黄腾达) 古国名 楚子伐萧。--《左传》 县名 姓 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萧 萧条,冷落;荒凉 萧(蕭) ⒈〈古〉称香蒿,也叫"青蒿"。 ⒉冷落,冷静~然。~索。 ⒊ ①冷落寂寞景象~条。 ②停滞,萎缩经济~条。 ⒋ ①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秋风~瑟。 ②冷落凄凉的样子。 ⒌ ⒍ ⒎"萧"姓,俗写作"肖"。 萧xiāo 1.蒿类植物的一种。即艾蒿。 2.萧条冷落;凄凉。 3.稀疏。 4.指萧斧。 5.见"萧森"。 6.见"萧然"。 7.通"肃"。参见"萧墙"﹑"萧斧"。 8.古国名。春秋 时宋的附庸,子姓。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公元前597年灭于楚◇仍为宋邑。 9.姓。

:斧〈名〉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同本义 斧,斫也。--《说文》 丧其资斧。--《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 既破我斧。--《诗·豳风·破斧》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斧柯(斧柄;斧头与斧柄;做媒);斧脑(斧之背);斧砧(古代刑具);斧绣(持斧绣衣。古执法使者的仪制) 白与黑相间的斧形图案 斧谓之黼。--《尔雅·释器》 加斧于椁上。--《礼记·檀弓上》 天子负斧依。--《礼记·明堂位》。注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 斧 fǔ ⒈砍东西用的工具~头。把~子拿来。 ⒉〈古〉一种兵器。 ⒊ 【斧正】 【斧政】请人修改文章的客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