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词语 S 食枣约

食枣约的意思,食枣约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6-03 04:29:28


词语 食枣约
详细解释 1.汉刘向《列仙传.安期先生》"安期生者琅耶阜乡人也,卖药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量为报曰后数年来求我于蓬莱山"《史记.封禅书》"少君(李少君)言上(汉武帝)曰臣常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吃巨枣,大如瓜。"后遂以"食枣约"指仙人的约会。
反义词
同义词
"食"开头的词语 食坐 :1.进餐时的座位。
食租衣税 :1.靠收取赋税而生活。
食租 :1.享用所管辖地区或封邑的赋税。 2.指地主收取田租剥削农民而生活。
食胾 :1.螳螂的别名。
食子徇君 :1.谓吃自己儿子的肉以媚主邀功。
食子 :1.战国时,魏将乐羊为表示忠于魏国,而忍心吃了中山国烹其子所做的羹。事载《战国策.魏策三》﹑《中山策》﹑《韩非子.说林上》。 2.混饭吃的人。 3.方言。食物。
食桌 :1.亦作"食卓"。 2.饭桌。
食卓 :1.见"食桌"。
食馔一口 :1.北齐彭城王高浟为政清廉的故事。浟曾为沧州刺史,为政严察,部内肃然。天保四年,征为侍中,离任时,人吏送别悲号。父老数百人相率具馔曰"自殿下至来五载,人不识吏,吏不欺人,百姓有识已来,始逢今化。殿下唯饮此乡水,未食此乡食,聊献疏薄。"浟重其意,为食一口。。事见《北齐书.彭城王浟传》◇遂用作典故,以"食馔一口"形容为政清廉。清张岱《夜航船.政事.清廉》有"食馔一口"。
食箸 :1.亦作"食筯"。 2.筷子。
"约"结尾的词语 族约 :1.旧称封建社会宗族或家族的规约。 2.族正之副。
租约 :1.确定租赁关系的契约。
字约 :1.字据﹑契据。
彴约 :1.流星。
中法黄埔条约 :法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在广州黄埔的法舰上签订。共三十六款。规定法国享有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准许法国人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中俄伊犁条约 :即《中俄改订条约》。1881年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沙俄强占中国伊犁地区,崇厚奉命谈判擅签《里瓦几亚条约》,仅收回部分土地,而划失土地甚多,另偿付兵费”五百万卢布。清政府改派曾纪泽修约,争回了一部分土地,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通过此约及其后的界约,沙俄又割占七万多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中俄尼布楚条约 :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政府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订立。规定中俄东段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界。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中俄密约 :即《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俄以中俄共同防止日本侵略为名,引诱清政府订立的密约。1896年在莫斯科签订。主要内容为日本如侵犯俄国或中国、朝鲜时,中俄共同出兵互相援助;开战时,俄国军舰可驶入中国所有口岸;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从此沙俄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东北地区。
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5月,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为俄国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只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职约 :1.犹职分。
"食"开头的成语 食租衣税 :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食子徇君 :谓吃自己儿子的肉以媚主邀功。
食指大动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食玉炊桂 :食品贵如油,燃料贵如桂。比喻物价昂贵。
食鱼遇鲭 :比喻调换口味,使不单调。鲭,鱼肉合烧的美味。
食言而肥 :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食味方丈 :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食为民天 :指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食荼卧棘 :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
食宿相兼 :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约"结尾的成语 云期雨约 :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
由博返约 :指做学问人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
幽期密约 :幽期相爱男女幽会的时刻。指男女青年定期秘密会面。
莺期燕约 :比喻男女私情的约会。
隐隐约约 :指看起来或听起来凝,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义正辞约 :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桑中之约 :桑中桑林之间。指男女幽会的的密约。
桑间之约 :指男女之间的约会。
厉行节约 :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风姿绰约 :风风度;绰约女子姿态柔美。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释意: :食 (会意。从饣皂,饣声。本义饭,饭食) 同本义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食品) 食sì ⒈供养,拿东西给人吃~亲(亲父母)尽孝。 食shí ⒈吃~菜。~鱼。废寝忘~。 ⒉吃的东西粮~。肉~。~糖。~盐。强兵足~。 ⒊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也作"蚀"日~。月~。全~。 ⒋ ⒌ ①手的第二指。 ②〈喻〉家庭中依靠供应的人口~指浩繁。 食yì 1.人名用字。

:枣 (会意。从双朿。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同本义 枣,羊枣也。--《说文》 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尔雅》 衣巾落枣花。--宋·苏轼《浣溪沙》 枣树所结的果实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梨栗枣柿。--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枣核(枣子的核);枣菜(枣子与蔬菜);枣脯(枣子制成的果干);枣榛(枣子与榛子);枣实(枣子);枣蔬(枣子与蔬菜) 枣(棗)zǎo ⒈ ⒉

:约 (形声。从糸,勺声。糸是细丝,有缠束作用。本义绳索) 同本义 人寻约。--《左传》注 又如寻约(八尺长的绳子) 共同商定的事,共同议定要遵守的条文 盟约;相期的诺言 负约不偿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约酬(契约,文券) 姓 约 缠束;环束 约之阁阁。--《诗·小雅·斯干》 约,缠束也。--《说文》 凡任索约。--《考工记·匠人》。注缩也。” 约绥约辔。--《仪礼· 约yuē ⒈〈古〉套,捆缚~车。~紧。 ⒉拘束,限制~束。制~。 ⒊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定~。条~。订~。公~。 ⒋商定或预先说定的事预~。如~。失~。 ⒌请~她来。特~。 ⒍简明,简要简~。 ⒎节俭节~。俭~。 ⒏大概~计。大~。 ⒐数学上指简化分数,即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4/8可~为1/2。 约yāo ⒈称重量把这袋米~一~,多少斤? 约yào 1.总要;纲要。 约dì 1.琴上圆形的星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