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成语 C 藏龙卧虎

藏龙卧虎的意思,藏龙卧虎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6-01 22:28:50


成语 藏龙卧虎
拼音 cáng lóng wò hǔ
详细解释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例子 在中州地面,四通八达,乃是~之地,英雄荟萃之区,非同小地方可比。★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
出处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藏"开头的词语
"虎"结尾的词语 郑氏群虎 :1.五代时郑昌八子的合称。
邅迹虎 :1.跛足老虎。
直头老虎 :1.喻莽撞而容易闯祸的人。
照猫画虎 :1.猫与虎的外形有相似之处,因以喻照样模仿而仅得其仿佛。
坐家虎 :1.比喻在家门口依仗自己的势力摆威风的人。
坐地虎 :1.地方上的恶霸。犹言地头蛇。
牸虎 :1.母虎。
抓鸡虎 :1.黄鼠狼的俗称。
翼虎 :1.添上翅膀的老虎。多用以喻气焰嚣张的恶人。
以肉餧虎 :1.比喻白白地送死。
"藏"开头的成语 藏踪蹑迹 :蹑轻步行走的样子。隐秘行踪,悄悄行动。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藏诸名山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藏之名山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藏形匿影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藏污纳垢 :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藏头露尾 :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藏头亢脑 :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藏巧于拙 :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
"虎"结尾的成语 照猫画虎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云龙风虎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鱼鲁帝虎 :指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引狼拒虎 :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同引虎拒狼”。
以肉餧虎 :比喻白白地送死。
以肉喂虎 :比喻白白地送死。
以肉啖虎 :比喻白白地送死。同以肉喂虎”。
一山不藏二虎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笑面虎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握蛇骑虎 :比喻处境极险恶。
释意: :藏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怀有 藏 cāng ①~隐蔽埋~。 ②收存;储藏~书。又见zàng。 【藏垢纳污】比喻包容种种坏人坏事。又作藏污纳垢。 【藏奸】~心怀恶意。 ②不肯拿出全部精力或不肯尽力帮助人~耍滑。 【藏龙卧虎】比喻潜藏着的未被发现的人才。 【藏匿】隐藏起来不让人发现。 【藏头露尾】形容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都摊出来。 【藏污纳垢】见【藏垢纳污】。 【藏掖】 ①怕人知道或发现而竭力掩藏~躲闪。 ②掩饰住的弊端他办事可从来没有~。 【藏拙】怕出丑,不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看法或技能。常用为自谦之辞。 藏zàng ⒈储存东西的地方库~。宝~。 ⒉道教、佛教经典的统称道~。大~经。 ⒊ ①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②唐玄奘号"三藏法师"。 ⒋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⒌ 藏cáng 1.隐藏;潜匿。 2.收藏;储藏。 3.怀,藏在心中。 4.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藏zāng 1.草名。 2.通"臧"。善。 3.通"赃"。窝主。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 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 龙(龍)lóng ⒈〈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还能兴云降雨飞~乘云。叶公好~。 ⒉〈古〉生物学上指一些早已绝灭的巨大爬行动物恐~。翼手~。 ⒊封建时代象征帝王或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颜。~袍。 ⒋ ⒌ 龙máng 1.通"尨"。杂色,色斑驳。 2.通"?"。参见"龙鵤"。

:卧 (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同本义 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 一生伏案卧。--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躺;卧而不眠 弛然而卧。--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卧听风吹雨。--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陆游《示儿》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 卧冰(卧于冰上。古孝子卧冰事母的 卧(舙)wò ⒈伏在桌子上睡觉伏案而~。 ⒉躺,趴~床。~下。仰~。~射。 ⒊睡觉用的~铺。~室。~席。 ⒋禽兽趴伏鸭~草地。猫~灶旁。 ⒌平放着木棍~着。

:虎〈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同本义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凡伤害物 虎hǔ ⒈通称老虎。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间杂。性凶猛,捕食其它的兽,有时伤人。它是受保护的珍稀动物,严禁猎杀食用。 ⒉〈喻〉勇猛,威武~将。 ⒊同"唬"。 ⒋ ⒌ ①〈喻〉危险的境地~口余生。 ②手上拇指与食指相交的部位。